分享

“为爱守护”:高压氧舱背后的温情与坚守
生活报  2019-02-25 09:42:26

“为爱守护”:高压氧舱背后的温情与坚守

  一张空白的A4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我爱我老婆和儿子”八个字。如果不是哈工大附属市一院高压氧科主任李英将这张纸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里,37岁的季宁一辈子都不会相信这是丈夫写的,因为结婚17年来,丈夫刘福从来没有如此浪漫过,而且这八个字还是刘福在经历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生死考验后写的。但是,这的确是刘福最想对家人说的话。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3%-10%的人在经过治疗度过“假愈期”后,会出现迟发性脑病,表现为不认人,常走丢,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甚至大小便失禁等。需要通过积极治疗和家属护理,最终恢复健康或减轻症状。李英主任说,照顾这样的患者往往十分痛苦,需要家属长期坚持。有50%以上患者家属因为“觉得希望渺茫”中途放弃,但也有一些病患家属选择用爱与温情去坚守。“高压氧舱”不仅见证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生死,也见证了很多迟发性脑病患者身后的温情故事……

  妻子精心护理“痴呆”

  丈夫丈夫康复后写下“我爱我老婆和儿子”

“为爱守护”:高压氧舱背后的温情与坚守

  冬季的北方,虽然大多数家庭已采用集中供暖,但还是有一些家庭在烧煤取暖。烧煤或燃气使用不当,使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38岁的刘福就是一位一氧化碳中毒被救治者。他老家在齐齐哈尔克山县,近十年一直在天津干早餐亭,虽然挣钱辛苦但却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年11月4日,一场意外事件打破了这个家的平静——由于睡前炉子没封好,刘福一氧化碳中毒,昏迷不醒,在I CU抢救了两天一宿才脱离生命危险。

  妻子季宁说:“出院后我就带他回老家休养了,但二十多天后发现他整个人都不对劲儿,话少、眼睛直、干啥都慢。”季宁赶紧带着丈夫来到哈工大附属市一院检查,医生说这是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诊断为中轻度痴呆。这个结果对季宁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人昏迷时都救过来了,怎么还痴呆了呢?”而且,随后她丈夫的病情迅速加重,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认人,甚至连大小便都失禁了。“有一次,他半夜起床去卫生间,好久都没回来,我赶紧出去看看,结果发现卫生间被他弄得到处都是大便,半夜清理,我都崩溃了。”季宁说,这样的场景多次上演,但每一次她最终都擦干眼泪,调整情绪,选择振作起来,去照顾丈夫。“我们结婚17年了,他对我特别好,无论如何我都不能不管他。”

  刘福吞咽功能障碍,吃东西费劲,季宁就拿着小勺一口一口喂给他吃。一个半月的高压氧治疗,加上季宁的精心照顾,刘福的身体一天天好转基本康复了。今年2月20日,刘福回到医院复查,李英主任测试他的听说和四肢活动能力,让他写一句完整的话,刘福拿起笔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我爱我老婆和儿子”。

  李英说,在高压氧科工作多年,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患者,她还是第一次遇到患者这样写,因为很感动,所以后来把这件事发到了朋友圈中。

  姐姐坚持为妹妹治疗

  七年花费十几万终让妹妹能自理

“为爱守护”:高压氧舱背后的温情与坚守

  王玉茹、王宝茹,也是高压氧科的一对病患和家属。她俩是姐妹,妹妹王玉茹身高1.74米,体重140斤,是个“大块头”;姐姐王宝茹身高刚过1.6米,在妹妹面前显得十分瘦小。但就是这样一个瘦小的身躯,却陪伴照料了妹妹七年,仅治疗费就花了十几万。“我妹妹虽然现在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姐姐王宝茹欣喜地说。

  22日上午,54岁的王玉茹在姐姐王宝茹的陪伴下,来到高压氧科治疗。王宝茹告诉记者,妹妹七年前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被送到医院时,整个人就剩一口气了,经过十几天的高压氧治疗很快恢复了正常,可是没过几天又出现了迟发性脑病,大小便失禁、不认人、连吃东西都不会了。“她坐不起来,我就跪在床上,一口一口地喂她吃米糊;她不会走路,我就用手搂着她的腰,用脚踢着她的脚,一步一步教她往前迈步。”王宝茹回忆说。

  医生曾经告诉王宝茹,她妹妹的病情很重,即使治疗也不会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邻居也曾劝说过她,这个病是个无底洞,最后别落个人财两空。但是,这些王宝茹都听不进去,“我妹妹38岁时丈夫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儿子,只有妹妹在,这个家才完整。”

  李英主任对姐妹俩的印象特别深刻,她坦言,王玉茹如今能恢复到生活基本自理,姐姐的付出功不可没。“医生能做的是医疗指导,但后期的康复、护理工作还是需要家人来做。”

  每攒够一点儿钱,王宝茹就会带着妹妹来到医院接受高压氧治疗,回家后她还买来各种幼儿认字卡片,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妹妹。“这么多年我真的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就一心盼着她能早点儿好。”王宝茹说。

  母亲错过最佳治疗期儿子一直自责“余生再也不松开她的手”

“为爱守护”:高压氧舱背后的温情与坚守

  高压氧舱内由于是纯氧治疗,入舱要求十分严格,不能携带手机等和治疗无关的物品。很多患者家属默默进舱陪伴在侧,坐在狭小的凳子上,一待就是两个小时,可想而知有多考验耐心。40岁的哈尔滨市民刘德喜每天就是这样陪伴照料母亲的。

  去年4月的一天,65岁的陈连珠烧火炕后睡着了,醒来虽然有一些不适,但是没过几天就恢复正常了。可是,没想到,二十多天后却出现了发呆、无法走路等症状。儿子刘德喜赶紧把母亲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由于发现晚,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再加上年纪大,老人留下了后遗症,这让刘德喜的心里格外的自责和难受。“我妈妈生病前是一个精明能干的老太太,因为我们儿女的一时疏忽,让母亲遭罪了。”每天早上出完早市,刘德喜就会带着妈妈接受高压氧治疗,在小板凳上一坐就是两个小时。患病后母亲不认人、不认路,刘德喜特意做了一个小纸牌,上面写上了母亲的名字、家里的住址和电话,防止母亲走丢。为了唤醒母亲的记忆,他还买来很多卡片,教母亲重新识字。现在经过治疗,陈连珠的病情有所好转,刘德喜说,以后他会带着母亲,多走一走、看一看,总之再也不能松开她的手了。

  据李英主任介绍,他们高压氧科每年大约接诊二三百例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其中有3%-10%的患者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这种病病程长、治疗周期长、恢复期长、治疗费用高,因此有50%以上的患者家属中途选择放弃治疗。“实际上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相对来说是治愈很高的疾病。除了一些病人由于原有疾病,或者由于看护不当,产生合并症造成死亡或是留下后遗症,大多数病人通过治疗与康复训练是可以恢复的。”李英说,对于这些患者,除了医生提供的医疗指导,患者家属的坚持和爱护至关重要,也正是因为这样“高压氧舱”内外,才见证了更多的温情故事。(记者 霍营)

编辑: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