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冰城平安游
原标题:互联网助力冰城平安游 哈尔滨旅游客运智能服务平台上线1个月观察
哈尔滨旅游客运智能服务平台上线运行1个月,双向利好明显。对于游客和旅行社来说,可以通过平台租赁到安全可靠、有运营资质的车辆;对客运企业来讲,利用大数据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该平台的运营成为推动“互联网+旅游+客运产业”的一次重要实践,通过旅游行业和客运行业的双融合及跨部门协同监管,实现了双方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推进了哈市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800台正规车辆“入网”
记者日前在哈尔滨旅游客运智能服务平台看到,旅行社或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相关信息,发布订车需求。根据自己的出行方案、始发地点、订车人数等,选择合适的车辆,等待平台上拥有合法营运车辆的旅游客运企业进行报价、议价、确认订单,交易公开、便捷、透明、实惠。
“客运企业传统的调度模式,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工、物力去调度车辆。现在,企业可以将车辆挂靠到平台,利用大数据模式,省去了人工开支,让企业节约了成本,平台的评价机制也能促使企业积极提高服务质量。”黑龙江索菲亚旅游客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健告诉记者。
“随着冰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数大幅增长,但旅行车辆信息不透明、非法黑车冲击正规车辆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哈市旅游市场,严重损害了冰城的城市形象。于是,哈市交通和旅游双方协作,加快了哈尔滨旅游客运智能服务平台上线速度。”哈市运管处旅游客运管理科王琳告诉记者,该平台是一个集车辆资质查询、包车业务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王琳说,哈尔滨旅游客运智能服务平台通过相关数据信息自动备案,使得行业管理部门掌握第一手数据,从而真正做到“知人知车知去向”,实现交通、旅游联动执法,打击非法营运,解决“黑车黑跑”问题。平台上线一个月以来,1800台正规车辆“入网”,日均交易量近百单。
200余家旅行社入驻平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尔滨旅游委作为配合单位,也积极参与到此次智能服务平台建设上。哈市旅游委行业监督管理处林琳告诉记者,平台开通前,他们专门对旅游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诉求,并选定江山国旅、中瑞国旅等旅游企业为试点单位,进行小规模培训。随后,按照哈尔滨旅游交通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计划安排,哈市旅游委举办哈尔滨旅游交通智能服务平台实际操作培训,200余家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参与此次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如何上网订车、发布需求信息等内容。培训期间,哈市旅游委还将旅游企业诉求及时反馈给哈市交通部门,并以此为依据对平台进行了完善。
“平台为旅游客运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应用,让企业实时掌握旅游客运需求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完成车辆调度管理;通过ERP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完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实现企业管理规范化、车辆指挥调度和安全管理标准化,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同时,强化旅游客运信用建设,利用平台的监督功能和评价系统,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质量,规范经营行为,提高守法经营、安全生产意识。”王琳说,对旅行社来说,哈尔滨旅游客运智能服务平台能确保车源合法、车源信息丰富、价格透明,车型车况一目了然,降低业务风险。而评价与投诉体系,能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目前已有200余家旅行社加入到该平台。同时,哈市旅游委每半个月与哈市交通局对接一次,把最新的旅行社资料交给对方,以便让交通部门能及时掌握旅行社情况。哈市旅游委行业监督管理处林琳表示:“为避免鱼目混珠,我们严格核实每家旅行社的信息;每个企业只给一个账号,绝不允许非法旅行社进入平台。”
平台细节功能有待完善
记者了解到,平台投用后,有效提高了旅游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保障了安全生产,真正实现了平台的数字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很多旅游企业纷纷为此点赞,并对平台使用情况给出了良好的评价。
哈市同行旅行社于江说:“所有手续齐全、有运营资质的车辆被整合在一起,让我们企业更加放心;网上一键搞定,比挨家打电话咨询要方便很多,价格线上线下相差无几。该平台对抵制黑车和黑旅行社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同时,一些旅行社也指出了目前该智能平台的不足之处。同行旅行社于江告诉记者:“平台功能还需要完善,一些子栏目细节需要更加人性化;此外,流程繁琐,耗时较长。”
“平台目前有1800台车辆,其中还包括了很多小型车辆以及有资质却不拉远途的车辆等。进入旅游旺季,我们担心车辆不够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旅游旺季,我们也担心平台上的车辆会集体涨价,这样旅行社费用也会随之上涨,直接增加外地游客来哈游玩成本。为了节约成本,个别旅行社可能在线下私自订车。”
对此,王琳说,目前,哈尔滨旅游客运智能服务平台已与黑龙江省包车路单系统完成了接口开发和测试,即将正式投入运行。届时,通过平台进来的业务订单将实现“订单承接-车辆报价调度-包车路单打印”的一体化服务。随着该平台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推动旅游客运服务转型升级,拓展旅游消费领域,加速推进哈市旅游产业发展。(记者 李天池 邢汉夫)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