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产业链 升级牡丹江食用菌产业
牡丹江是全国黑木耳最大产销地,海林是“中国猴头菇之乡”,以此为基础,今年牡丹江市春季食用菌产业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牡丹江市改变扩大种植规模、追求产量增长的常规做法,大力推进食用菌棚室化、园区化种植,生产优质产品;通过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中国地理标志”认定,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美誉度;借助精深加工、出口退税、电子商务等途径开拓市场增加利润,力争使商品附加值和利润大幅增长……通过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牡丹江食用菌产业的经营效益有望继续提升。
加速推行棚室化园区化种植
食用菌产业是牡丹江农民增收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去年种植量为43亿袋,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今年牡丹江食用菌栽培量为43.5亿袋,在稳定种植规模的同时,大力推行食用菌棚室化、园区化种植,实现产品优质优价。
牡丹江市供销社有关人士表示,黑木耳、猴头菇都是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扶贫攻坚“短平快”致富项目较多,黑龙江省各地木耳产量逐年增长,如果销售市场局限于东北地区,很容易出现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为扭转普通黑木耳数量多、价格低的不利局面,今年牡丹江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导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棚室化、园区化种植。从实际情况看,与普通地栽木耳相比,棚室木耳每斤销售价格可以提高5元钱。猴头菇实现反季节生产,品质好、价格高。
从延伸产业增值链条、促进广大农民增收的角度看,田间地头是食品工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只有地产食用菌质量优良,精深加工、品牌运作、市场营销等后续工作才能有序展开,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健全质量追溯 放大品牌效应
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同时,今年牡丹江在实施品牌战略方面也有创新之举,进一步提升地产食用菌的商品附加值。
“目前牡丹江市有注册商标9000多件,70%是农产品商标,农民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由于国家工商总局宣布暂停企业市级知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认定,我们要创新服务方式。”市工商局商标科负责人表示,在分析我市农副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后,工商部门把海林猴头菇等17种特色农产品列为重点培育对象。近期该局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申报材料,推荐海林猴头菇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商标评审、认定程序。这个最新变化,使我市商标品牌战略,由以往工商部门支持一些特定企业争创知名商标、著名商标提升商品知名度加快发展,转变为发展一县(市)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宁安市以全省首创的地产菜质量追溯体系为基础,建成了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群,方便消费者利用智能手机扫描该市地产瓜果蔬菜包装箱上的二维码标识查询相关信息。海林市在食用菌生产基地安装摄像头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让全国各地客户、普通消费者通过手机上网可以看到当地猴头菇、黑木耳、灵芝等食用菌生产过程……这些新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牡丹江食用菌的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
精深加工增值 电商促销赚钱
在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的同时,今年牡丹江将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通过精深加工、出口退税、电商促销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提升优质黑木耳、猴头菇等食用菌品种的利润空间,不断延伸产业增值链条,力争把食用菌产业的主要利润留在牡丹江。
市供销社、东宁市相关人士表示,借助国家、省政府支持绥东试验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去年年底东宁口岸在全省率先落实了对经过精深加工、真空包装的黑木耳按出口商品货值退还15%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这为我市通过对外招商引资、实施产业项目建设等途径,培育大型食用菌加工企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去年牡丹江食用菌的加工率仅有8%,大部分是以初级农副产品形式销往国内外市场,通过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食用菌精深加工增值的潜力非常大。与普通木耳在东北市场零售价每斤30多元钱相比,一斤优质黑木耳在广东销售价为50元,出口韩国可以卖到120元。由于食用菌加工利润空间很大,可以培育出多家龙头企业甚至上市公司,通过优质优价形成农民增收、企业增利、政府增税的多赢局面。
此外,依托牡丹江食用菌产业资源,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新经济,推动优质黑木耳、猴头菇等商品打入高端消费市场,也是我市食用菌产业增加利润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在牡丹江市区及东宁、绥芬河、穆棱、海林、宁安、林口等6县(市),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越来越多的食用菌、大米、蜂蜜、松子等土特产通过民航班机、公路运输、铁海联运等方式迅速销往国内外市场……假以时日,我市食用菌产业整体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