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助力非公经济快步发展

2018-04-12 08:43:49|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刘征宇

  2017年,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634.6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3.3%。快速发展的背后,是龙江人发展非公经济的坚强决心和务实举措。

  “民营经济偏弱”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短板。为了快步赶上发展的列车,黑龙江省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

  2015年以来,每年都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专题会议,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具体要求。2016年,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龙江民营经济发展实际提出50条举措。哈尔滨等市地也相继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全省形成上下一起发展民营经济的氛围。

  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向更宽领域进军。在煤电项目、企业债券发行等领域,对民企和国企等投资主体一视同仁。宇祥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鑫玛热电集团等民营企业相关项目获得核准,在黑龙江省该领域发展中拔得头筹。此后,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社会服务领域,推动公共资源和经营权向民营经济开放,民营资本的声音日渐隆隆。

  为民营经济发展解开束缚,是龙江的又一举措——

  打破行政桎梏,黑龙江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多轮次取消下放行政权力1068项,省级权力审批事项减少73%。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放开819个政府定价项目。取消中介、协会等收费383项。55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年检年审事项减少84%。

  省工商局深入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先照后证”、“一照一码”和“多证合一”等各项商事制度改革措施,有效促进了市场主体增长。截至2017年底,全省实有企业41.2万户,其中私营企业34.8万户,同比增长15.1%。2017年全省新登记私营企业7.9万户,同比增长17%。

  解企业燃眉之急,是黑龙江省为企业贴心服务的又一体现——

  在培育壮大企业方面,以省内2200多户临规工业企业为工作重点,采取了增加生产、拓展市场、降低成本、专项培训、综合服务等举措,促进临规工业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2017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38户。

  开展上市企业融资培训与辅导,增强上市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截至2017年末,全省境内主板上市企业3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7家。在哈尔滨、绿地2家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分别为501家和863家。

  在技术创新上,省科技厅牵头推进全省“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10440家,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2037家。2017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648.9亿元,同比增长13.1%。在产品创新上,省工信委落实首台(套)产品奖励政策,2017年新认定省企业技术中心26个,首台套重点领域产品33个。

  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省工信委引导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广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目前,全省新增食品、医药、装备等行业自动化生产线670多条,认定“流程型”“离散型”两类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22个。

  鼓励服务型企业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转型升级。截至2017年,省商务厅建成94个电商产业园、电商孵化器和黑龙江大米网等335家电商平台,入驻电商及配套企业2083家。2017年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2387.2亿元、225.9亿元,比2015年增长40%、88%。

  充分利用各地设立的10亿元企业贷款周转金。2017年,全省13个周转金运营平台共为405户企业倒贷562笔。积极向省工业投资基金推荐股权融资项目,基金管理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完成投资额20.2亿元。目前,工业基金正在运作的投资项目5个,预计投资额20亿元。正在筹备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石墨产业发展基金。

  在帮助企业减负方面,省工信委2017年两批次共开展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86.75亿千瓦时,交易电量约占工业用电量的16%,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4.3亿元。2018年第一批电力直接交易已完成,可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6.4亿元。

  在产需对接方面,省工信委重点组织省内民营企业围绕哈电集团、长安福特、中国一重等大企业配套需求开展专题协作配套对接,有35户省内企业纳入配套体系。举办2次中俄工业与技术合作洽谈会,310余户企业参加合作洽谈,签约17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165个。(魏林 崔玉冬 记者 桑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