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技能人才未出校门便收到“橄榄枝”

2018-04-10 08:57:18|来源:东北网|编辑:吕岩|责编:刘征宇

  又一年毕业季即将来临,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黑龙江省许多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却持续保持高位,众多技能人才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未出校门就收到了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对于此种情况记者进行深入采访,探寻黑龙江省职业院校高就业率背后的秘密。

  部分职校学生就业率100% 技能人才成为“抢手货”

  近年来,黑龙江大力发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国家培训基地18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8个,仅2017年全省就培养高技能人才3.86万人。黑龙江省职业院校一批批拥有高技能的技术人才,未出校门就与用工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

  黑龙江技师学院坐落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白山黑水之畔,是隶属于省人社厅的全省第一所技师学院,承担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及相关社会服务工作。王元昭是黑龙江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的一名学生,通过几年在校期间的学习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就拿给电机串联接线来说,别人一般需要2分钟完成,他只需1分钟。今年7月毕业的他,早已被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录用。王元昭表示,他们班有20多人,现在都已找到工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7年,黑龙江技师学院毕业1195人,就业率100%;今年春季毕业生329人,目前已全部就业。

  从专业上看,黑龙江技师学院、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黑龙江省一些职业院校,电力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就业率都能达到100%,航空服务、电脑艺术设计等专业就业率也在95%左右。

  【要闻二】【移动版(列表)】黑龙江技能人才未出校门便收到“橄榄枝”

  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数控车床实训。

  校企合作校校联手 走适应市场特色办学之路

  职业技术学校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为主,是中国特色办学模式的产物。有很强的针对性,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学员技术的提高。近年来,黑龙江省一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方向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需求,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

  2017年,黑龙江省相关部门赴广东省就职业教育对口合作工作进行考察交流,签署了《广东省黑龙江省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落实协议书》,双方各9所职业院校建立结对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近日,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方将联手在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建设等方面优势互补,推动黑龙江省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多方式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让学生所学专业紧贴市场需求,提高学员的社会竞争力。黑龙江技师学院就业创业处处长马琰表示,学院推进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形成了“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行业、企业、政府、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

  【要闻二】【移动版(列表)】黑龙江技能人才未出校门便收到“橄榄枝”

  机械工程系普铣实操练习。

  同时,加快校企、校校、校政多元合作步伐,完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紧贴市场设置专业,开设了石墨检测、3D打印技术、无人机操控等专业,开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进企业。目前,黑龙江技师学院省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已达36家,“一系一企”校办实体达到13家,真正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三对接。

  【要闻二】【移动版(列表)】黑龙江技能人才未出校门便收到“橄榄枝”

  学生在实训基地内学习。东北网记者 孙英鑫 摄

  政策+激励 黑龙江省多举措加强技能人才建设

  近年来,黑龙江省技工教育实现较大发展,围绕深化技工教育改革、创新技工教育发展模式等9个方面确定了28项具体行动计划。以“技能扶贫百校行动”为载体,积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就读技工院校。2017年,全省技工院校共招生24855人,同比2016年增长7%。

  技能人才激励力度逐步加大,完善省级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和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制度。特别是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省政府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和10万元奖励。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人员表示,黑龙江省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形成以政府表彰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此举对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励更多优秀技能人才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发展,营造技高者多得、技高者荣光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记者 孙英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