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把控 擦亮“绿色招牌”

2018-03-12 09:47:14|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刘征宇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哈尔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10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791个;全市62%的种植面积达到了绿色、有机认证标准;食用农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8.15%。这意味着哈市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整体跃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如何做到近乎“满分”的合格率?今后如何保持不掉分?日前,记者分别对企业、职能部门和专家进行了深入采访。

  企业:标准化生产保质量

  日前,记者走进宾县永和乡永和菜业有限公司的一栋草莓大棚,室内绿叶红果一片春意盎然。一位农民在进行日常田间管理后,又细致地在冬季蔬菜生产管理本上记录,上面清晰可查技术负责人、播种时间、肥药剂量等农事操作。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国涛告诉记者,我们严格按照绿色食品防控方案进行生产,每一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绿色防控方案。以草莓为例,我们以生物制剂来进行防病虫害,施肥栽培则用生物菌剂,制剂不仅可以让作物根系发达,更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每栋大棚里都安装了监测器,不仅可以监测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等基本情况,还可以将农民现场从事的农业活动进行记录,这些记录永久保存,为平台追溯提供了依据。

  记者从哈市农委获悉,近年来,哈市农委逐步建立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档案,依法记录执法检查情况,并作为企业诚信考核指标,督促企业落实质量管理、投入品台账、生产记录等制度。“以标准化生产倒逼农产品质量安全。”哈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处李树吉说。他说:“对农产品企业来讲‘质量兴农’极为重要,如果不能保证农产品质量,企业何谈未来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并将其作为考核指标。”

  诚信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抢占市场的“法宝”。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市获得名牌产品企业达154家。李树吉表示,近年来,我们更注重强化品牌引领,助力安全“树起来”,让农业生产企业自觉自愿规范生产标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职能部门:监管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在企业自觉遵守标准化生产的同时,职能部门也没有放松监管。

  记者了解到,2010年1月哈尔滨就正式出台了《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该部法规的出台,既填补了农安监管法律上的空白,也让农安行政监管有法可依。

  为了管好源头,从根本上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李树吉告诉记者:“哈市农委盯紧规模农业投入品生产、经销和农产品生产两大主体,建立监管名录,依法将2100家农资生产企业、经销门店,5300余家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监管范围。”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定点销售和实名购买制度,遵守农(兽)安全间隔期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从生产、销售到使用全程监管理念,逐步形成以安全风险等级为基础的分类管理制度。

  据介绍,哈市农委还依托省级平台录入企业349家,追溯面积356.1万亩,追溯企业同比增加1.97倍、追溯面积新增比例达241%。同时,建立地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基本形成以企业自律性检测为主,政府监测(风险监测、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为辅的监测机制。督促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创新活动,根据自检合格、委托检测、内部质量控制、自我承诺四种情形,加贴合格证或出具同等法律效力的产地证明,推进果蔬菌、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落实产地准出制度。

  专家建议:多措并举提升产品质量

  哈市社科院新农村建设研究所副所长王志宏建议,应延长检测链,把好田间地头第一关,按照农作物种植规律和生产特点,对生产环境、投入品、生产关键环节进行定性、定量监测检验,把安全隐患消灭在田间地头;政府各个层级检测机构应联动,严格遵守检测标准和规范,检测内容扩容、检测项目增量,从地头到市场全程阻击污染产品“入市”和“入口”。

  他建议,哈市要打造全国知名绿色品牌,继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政府应加强对认证绿色食品的宣传和服务,多下基层主动上门讲解和认证,并帮助有认证需求的主体做好认证工作。要充分利用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接的国家战略,积极主动与深圳市沟通协调,让我们的绿色食品迅速占领广东及其周边市场,包括香港和澳门市场。

  另有专家建议,哈市应在主要农产品集散地和大型商超,加大定点检测、抽检力度,将不合格农产品拒之城外。政府职能部门应增强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扩大百姓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知情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市今年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将达到1030万亩。同时,将通过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争取更多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企业入网实现可追溯,推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向基层及企业延伸拓展等一系列举措,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农民正在越冬棚内进行日常管理。(记者 李天池)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