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冰雪赛事擦亮冬季旅游品牌
中俄冰雕赛、冰雪汽车邀请赛、国际冬泳赛、足球邀请赛……自去年入冬以来,随着多场大雪的飘然而至,在特有的零下3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开展了多项冰雪赛事,全区各个县区林业局雕冰塑雪纷纷兴建的“冰雪乐园”里游人如织,一派火热景象,滑雪、滑冰、赏雪,让游客尽情领略冰雪的速度与激情,各具特色的冰雪项目在大兴安岭地区日益火爆起来。
冬季旅游进入黄金期以来,漠河北极村作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精品目的地之一深受游客青睐。仅北极圣诞村和北极滑雪场截至目前就已接待了来自香港、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的几十个旅游团,游客们打雪仗、堆雪人、玩滑雪,陶醉于雪的世界。冰雪使大兴安岭成为全国冬季旅游市场的“香饽饽”,也是旅游吸金的卖点。
据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委副主任任英寰介绍,去年入冬以来到今年1月中旬,全区共接待游客1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6%,冬季旅游出现了井喷式火爆局面。
强化顶层设计
一直以来,大兴安岭都以积雪期长、雪量足而扬名国内,为了最大限度地深挖埋藏在深山老林里的“金山银山”,入冬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借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依托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文化资源,以“‘冻’感兴安‘冷’静之旅”为主题,全力开发集挑战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冰雪盛宴,进一步提升兴安冰雪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为有效丰富大兴安岭冬季旅游产品,打造冬季旅游品牌,实现“补齐短板、冬夏两旺”的旅游发展格局,按照黑龙江省冬季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有关要求,2017年10月下旬至2018年4月下旬,各县区局在行署旅游委、行署文体广新局等有关单位带领下,依托大兴安岭地区“极北、极寒、极光、极雪、极景”等独特资源优势,围绕各自辖区的核心景点掀起共建冰雪盛宴热潮。在这银装素裹的“冰雪王国”之中,以北极村、中国最冷小镇、映山红滑雪场、加林局兴安冰雪乐园、加格达奇国际冬泳邀请赛为亮点,冰情雪韵处处激情呈现,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前来赏冰乐雪。
净化旅游市场,市场综合监管必须强化。为此,在冬季旅游高峰期到来之前,大兴安岭地区就组织旅游、工商、物价、质监、安监等部门对全区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家庭宾馆、旅游纪念品销售等服务场所依法进行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有效净化了冬季旅游市场。开展了“冬季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百日攻坚战行动”和“文明旅游兴安行”主题活动,为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细化产品供给
按照“资源相同景观不同、冰雪相同玩点不同”的思路,大兴安岭推出了集挑战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的“三区七最”主题冰雪盛宴,形成错位发展、有差异化、配置合理的冰雪旅游发展格局。
推出极寒挑战体验项目。成功举办了漠河第三届钢管舞高寒挑战赛,有来自全国的19位钢管舞选手参加了此次高寒挑战赛;漠河县和捡人网在北极村景区共同举办了第三届百人跨年活动;塔河县组织开展了“森林穿越看新年日出”活动,近200人的庞大队伍,喜迎新年第一缕阳光;新林区建设了雪豹真人CS俱乐部,属原始森林公园新增游戏项目,目前已经配备40余套真人CS体验装备,能够同时容纳40余人共同游玩。
炒热极地冰雪赛事。入冬以来,大兴安岭举办了漠河北极冰雪马拉松,来自哥斯达黎加、莫斯科2个国家,21个省市200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加格达奇区成功举办了中国·加格达奇第十届北极熊国际冬泳邀请赛,采用“冬泳赛事+冰雪旅游+冰雪文化+论坛”的办赛模式,吸引了来自国内17个省市和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72支代表队报名参赛。加格达奇林业局举办了百泉谷森林穿越活动,在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的时候,低温外加积雪使得登山条件变的异常严苛,可即便如此,却依然不能阻挡540名来自国内外的勇士们穿越天台山。此外,漠河县还将举办漠河冰雪汽车挑战赛、呼玛冰雪自驾汽车场地争霸赛、加格达奇冰上汽车技巧竞技赛、新林区冰雪汽车场地越野赛等相关冰雪赛事活动,为冬季旅游体育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优化营销渠道
酒香也需要勤“吆喝”。入冬以来,大兴安岭借助秋季旅游全网络推广营销的热度,针对冰雪旅游开展为期30天的涵盖国内30多家重要网络平台的冬季旅游全网络推广营销活动。利用视频、新闻、博客、微博、论坛、APP、关键词搜索、问答等多种形式,多维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做好冰雪旅游的营销推广,截至目前,有效送达已突破8815万人次。
他们邀请国内著名大V助阵引航,入冬以来,在新浪微博开设的“探秘大兴安岭”和“冬季到大兴安岭来看雪”两个微博话题累计增长4823万人次。同时,依托哈尔滨是东北最大冬季旅游目的地和客源集散地的优势,重点借助出租车泰克斯传媒等线下平台,在哈尔滨进行引导式分流和延展营销,以此提升大兴安岭冬季旅游的人流和人气。通过新兴媒体、传统媒体和大型活动等平台,多维度推送冬季旅游,有效地提高了大兴安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记者 刘大泳)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