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谁知道哈尔滨一毛钱饭店旧址和那里发生过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张广才教授从现实切入讲历史,引发学生兴趣。
苑爽教授通过梳理一周大事记,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和对时事问题的洞察力,鼓励青年学子做历史的参与者、担当者和建设者。
姜立红老师不仅在课堂上传道解惑,还在课下与学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和思想困惑,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
…………
当前,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难题和学生思想特点,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用提正气、接地气、冒热气、有底气的思政教学法把“最难讲”的课上得“最精彩”。
“这样的学习令我们解渴”
“同学们,你们一年的学费是多少?”“2800元、4500元”“我告诉大家,学校3万学生一年支出7亿多元,生均成本在两万元左右”,“差额的钱哪里来?是国家财政拨款,是纳税人的贡献。而其中包括我们的父母、亲友特别是一些还不富裕的农民”。“你们知道如果在美国上大学要交多少学费吗,按照美国公立大学的平均学费来看,得4万美元。所以,同学们,我们坐在这里要珍惜国家创造的受教育机会,不虚度浪费。”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林波在课堂上用一笔账指出我国教育的普惠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这一代大学生希望老师用事实说话,用接地气的语言,而不是空洞的理论。思政课教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化作自己内心的感悟,入情入理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才能使理论入耳入脑入心。”王林波道出自己30余年思政课教学的感悟。出于对课堂教学的热爱,王林波辞去学院副院长的行政职务,专心教学。
在党的十九大之后,邸春玲老师给学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辅导,有学生在课后提出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国家现在提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它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关系?邸春玲在下一堂课时,就制作出了一个详细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战略目标图表,给学生答疑解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回应,用有说服力的论据给学生讲清、讲透。”邸春玲说。
而孙玉忠教授在课堂上则用一张吐真言小纸条让学生敞开心扉、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你最伤心焦虑的事情”“你对老师最大的不满”“对未来最美好的期待”“如果你不想写,纸条可以不交”。
“老师从来没正眼看过我、从没有人追求、父母总是忽略我的感受”“老师过于严厉,不会笑,讲课像个学究”看到学生们一一回复,孙玉忠在课堂上用辩证法帮学生分析问题:你们在面对挫折时要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对未来要处理小事和大事的关系,而我也要处理好严肃与活泼,理论与现实的关系。“我们要学习的辩证法是思想、是工具,是处理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学习令我们解渴、解惑!”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宋雪说,“今天的思政课不再是枯燥的灌输,课程背后都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老师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
“思政课堂是有温度的”
张广才多年来一直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但是他还要不断“充电”。为了上课时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张广才利用寒暑假时间自掏腰包探访千余处革命遗址,每到一个遗址拍摄几千张照片,回来后充实到自己的课件中。
“课堂上虽然只有45分钟,但是要上好一节课,思政课教师花在课外的时间可能是450分钟或4500分钟。”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白夜昕说。
“同学们,今天大家关注到D&G设计师辱华事件了吧,那么我们就此谈谈,如何理性表达爱国情感。”上课前发生的新闻热点成为熊玉坤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现在思政课是很难讲的,因为学生在课下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快速、便捷,教师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不能一本教案讲到底,要时刻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理论发展和时事热点融入课堂中。”熊玉坤说,“我的课堂充满温度和生活气息,不仅内容新、案例新、语言新,而且我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是不断更新的。”
“为了能给我们上好思政课,您可谓从内到外、从头到脚都做足了功课。”一位学生在给熊玉坤的微信留言中评价说。
如何让新加入团队的年轻教师更快成长,提升教学水平?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鼓励教师集体备课、新老互学、公开赛课。
学院通过建立授课班级微信群、召开师生座谈会、与学生进行课上课下交流等方式向学生询问“心声”的内容、“掌声”的源头、“议论声”的焦点,并通过共同备课集思“质疑声”的解决办法,使教研活动有的放矢。
除了自身的教学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部分教师还承担起免费给全校考研学生做思想政治课程辅导的任务。“学生去外面上辅导班一是路上花时间,二是学生经济负担比较重。教师们都是利用周末时间给学生辅导,虽然家里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但老师们没有任何怨言,更没有缺过课。”学院教师梁巍说。
学院院长段虹表示,思政课教师给学生讲马克思主义就要有奉献精神、政治素质和理想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课堂的限制,但是育人的场域无限。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拓展育人渠道,实行“主阵地”与“主渠道”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带领学生走进红色遗址,走进乡村、企业,接受红色教育,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院党委书记慕海军在大庆市杜尔伯特县一心乡前进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在驻村扶贫过程中,慕海军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暑假期间邀请学院的教师和学生给农村党员讲党课,组织农村党员到铁人纪念馆、江桥抗战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一方面要改变以往农村党课单调、乏味的授课方式,调动农民党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大学生深入扶贫一线感受国家扶贫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对他们也是一次思想教育。”慕海军说。
学院还把思政课堂开进了红色遗址。在学院2018年开展的“追寻青春足迹 红色筑梦之旅”和“踏上黑土地 重温红色情”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四支实践团队奔赴延安、沈阳与井冈山。“身临其境的红色教育,让同学们更坚定了理想信念。”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学院教师孙鹏飞感慨道。
在抚顺雷锋纪念馆,雷锋的“傻子”精神深深触动了学院学生胡越。“谁愿意心甘情愿地当傻子呢,我不停地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坚定,我的答案是:信仰。”在与同学的分享会上,胡越说,“这更让我体会到老师课堂上讲的‘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句话的内涵。”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传统由来已久,从1984年至今35年从未间断。35年时间里共有千余师生驻乡、驻厂参加社会实践,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撰写社会调查报告200余篇。(记者 赵洪波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