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垦殖扩面、增加生产投入、提高粮食总产,到调整结构、提高单产实现增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这种转变愈加明显。伴随粮食生产发展思路的变化,黑土地大粮仓的主产粮食作物种类也由昔日的玉米、大豆、小麦“老三样”,变身为玉米、水稻、大豆“新三强”。不仅如此,纳天地之精华、得山川之滋润、集现代管理之优势的黑龙江粳稻生产,更是风生水起,不断出彩。黑龙江,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粳稻主产区”;黑土地的粳稻,赢得“龙江大米甲天下”的美誉。
一展宏图龙江水稻面积激增36倍
史料记载,作为亚热带作物,水稻在我国南方的栽培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而在黑龙江省,最早的记载大约出现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渤海国。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就是现在的宁安县渤海镇。在渤海国进贡的贡品中就有“卢城之稻”的记载。穿越时光隧道,黑龙江省水稻栽培史虽然晚于长江、黄河流域,但是势头强劲。
据了解,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黑龙江省水田面积一直维持在30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2.5%以下。进入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86年以后,伴随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无霜期短、草害严重等制约水稻生产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幅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益,黑龙江省水田面积开始步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期。到1990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千万亩,晋升为黑龙江省主产粮食作物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三江平原“以稻治涝战略”的实施,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迎来第二个快速发展期,到2005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2763万亩,占当年耕地总面积的16%。
近十多年来,伴随农业补贴和保护价收购政策的实施,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拉动下,龙江水稻生产再次呈现逐年大幅度发展之势,直至现在的6000多万亩,种植面积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20多倍,是建国初期的36倍,成为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第一大省、产量第一大省。
目前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域已覆盖全省各地,最北可以种到大兴安岭呼玛区的北纬52度,创出世界水稻种植的最北界;水稻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的有11个县,50万亩以上的有29个县,已经形成稻谷的集中产区。
好米天成龙江大米甲天下
是什么原因使亚热带作物水稻,在全年霜冻期长达180天~250天的黑龙江能一热再热,大展宏图?
虽然地处祖国北疆,但黑龙江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农作物生长季节,竟与长江中下游相当。年日照时数,黑龙江省总时数在2400小时~2800小时之间,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近50%;生长旺季6月~8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1小时~13小时,北部最长17小时,而海南三亚的年日照时数也只有2500小时。所以,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水稻完全可以自然成熟。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种稻需要有丰富的水资源。拥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大水系的黑龙江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00多条,加之众多湖泊、湿地,每年有800多亿立方米的地表径流汇成江河,流经龙江大地,农业生产水资源丰富,并且雨热同季,非常适宜水稻生长。
每年4月,春雨潇潇加桃花春水,90%以上的地表水灌溉,让勤劳的水稻能手对水稻的生长和品质充满了自信。
在中国,一个省有两块大平原的,唯有黑龙江。东部三江平原,中西部松嫩平原,两大平原在黑龙江省境内的面积达17.5万平方公里,为黑龙江省面积的37%。这里不仅有“土”,更有“好土”——黑龙江特有的黝黝黑土,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是一般黄土的10倍。俗话说,遇寒冬,五谷丰。漫长的冬季阻止了病虫越冬,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自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这使得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除草剂剂量大大减少,产品安全性最高;一年一季的生产,长达5个月的生长周期,既使土壤得以充分修复,又让水稻积累了更多的干物质,富含大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和支链淀粉。
众志成城黑土粳稻续写辉煌
黑龙江大米油润弹牙、米香四溢。为了让消费者吃到真正的放心优质米,几十年来黑龙江省建成大型水利工程30余处、中型水利工程300余处、小型水利工程8000余处,数不清的配套工程和干支斗毛渠如蛛网般遍布各灌区涝区,为优质稻生产保驾护航;近年来黑龙江省先后建立612个绿色有机水稻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近200万亩水稻实现生产全程可视;打造3个国家级、17个省级优质水稻产业园区,不仅为农民做技术示范,而且直接走向市场,用高品质、高效益带动农民运用先进耕作技术;通过土地整理土地流转,使水稻生产200亩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3600多万亩;组建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279个,经营面积187万亩,水田规模经营水平显著提高。
曾几何时,日本品种占据着黑龙江省水稻优质品种的半壁江山。如今60多个国家级和民间农科机构,群策群力参与优质水稻育种资源开发,每年用于参试、生产试验、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的水稻品种1000多个,育种方向首选米的高质量。“龙粳”“松粳”“龙稻”“绥粳”“牡丹江”和“黑粳”等系列“龙江地产”品种,成为生产的主导;从15片叶到9片叶,每个积温带都有当家品种。据了解,仅该院就有8个水稻育种团队分布在全省不同生态区,20年来共育成水稻品种259个,其中超级稻品种8个。
庞大的科研团队还先后探索出水稻生产智能催芽、大棚育秧、机械插秧、节肥控药、节水灌溉等一批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在政策和资金的有力支持下,水稻生产农机、农艺等配套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和突破。截至2017年末,全省水稻育秧大棚数量已达到97万栋34281万平方米,大棚化育秧比例达到80.8%;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8.6%,其中机耕、机种植和机收水平分别为99.8%,98%和97.6%。
如今,黑龙江大米产量1600多万吨,名列全国第一。与世界大米生产大国比,黑龙江省的大米产量居第六位。黑龙江大米的知名度正在节节攀升。(记者 张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