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8月16日,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的赫哲风情园里,熟悉的《乌苏里船歌》伴着瓦蓝的天空,回荡在乌苏里江畔。地处黑龙江省最东方的四排赫哲族乡,是全国仅有的三个赫哲族乡之一。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个乡的村民也在改变着……
香港游客黄家能:来到这里就想起了《乌苏里船歌》
“看这里……”香港的黄家能先生领着上小学的女儿正在赫哲风情园里照相,女儿穿着赫哲族服装,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格外漂亮。
“我在香港就听过《乌苏里船歌》,现在我们一家来饶河,真的感受到了大界江的壮阔,空气的清新,更感受到了赫哲族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以及没有文字的伊玛堪所带来的那份美好……”黄家能说,他在互联网上查到:赫哲族“伊玛堪”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桦树皮制作技艺”“鱼皮画制作”和“嫁令阔”“杈草球”“萨满舞”“食鱼习俗”分别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四排乡每年还举办七月十五河灯节、开江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这让他一定要来四排乡看一看。
伊玛堪传承人葛玉霞:已开课1万多堂学员从6岁到70岁都有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阿格弟莫日根》……”在“撮罗子”模样的传习所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葛玉霞正在进行一周固定的伊玛堪课程。当天来学习的人,最大的49岁,最小的还在上小学。不论是固定来学习的村民,还是外地的游客,葛玉霞每次上课都会热情地邀请大家来听课。
“我从2011年就开始讲习伊玛堪了,到现在已经开了1万多堂课,学员从6岁到70岁的都有。”葛玉霞是赫哲族人,据她介绍:“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不把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续下去,实在是太可惜了。”
村民任慧芹:陪女儿学本民族语言自己也喜欢上了伊玛堪
49岁的任慧芹是当天课堂上年龄最大的学员。9年前,任慧芹领着4岁的女儿回娘家参加同学聚会,任慧芹的丈夫是赫哲族,同学们问她“你女儿会说赫哲话吗?”任慧芹的女儿摇着头。“怎么赫哲人不会说赫哲话呢?”同学无意的一句话,让任慧芹深深地感受到,要把赫哲的文化传承下来。
从那以后,任慧芹就陪着女儿跟葛玉霞学伊玛堪,任慧芹也被伊玛堪的精彩演艺所感染,再加上游客的好奇和喜欢,更坚定了任慧芹和女儿学习伊玛堪的信心。现在,任慧芹的女儿能把《西特莫日根》全部背下来了。
四排村妇女主任黄维玲:开发特色美食30余类为20余人提供就业
据了解,2000年,饶河县建设了四排赫哲族乡风情园等文化设施。2017年省民委投资将其扩建,同时建设完善了文化站、农家书屋、乌日贡广场和自驾游广场等文化场所。今年还成立了四排赫哲族乡创客孵化园。
2017年4月,四排村妇女主任黄维玲发动村妇女成立了黑龙江赫香食品有限公司,围绕乌苏里江丰富的渔业资源,开发赫哲族特色美食系列产品30余类,提供就业人数20余人。乡党委、政府无偿将117平方米的原闲置客运站作为生产厂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帮助注册了额涅尼塔斯恨乌鲁卓(妈妈的鱼毛作坊)商标。如今,预计年销售收入100万元,年利润30万元,并带动贫困户3户6人,每人增收5000元。(记者 袁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