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鹤岗:“大马力”让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鹤岗日报  2018-07-24 13:48:53

  原标题:“大马力”让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种旱地有播种机,种水田有插秧机,到了秋后还有收割机,咱农民现在种地可省劲儿了!”当聊起改革开放40年来农民在种地上的变化,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团结镇勤俭村党支部书记、勤俭现代农机合作社法人代表王沛华甭提有多自豪了。

  王沛华是1971年生人,改革开放那年他才7岁。虽然那阵儿他还未参加劳动,但对当年的农业生产却也有些印象。他说,在改革开放之前,勤俭村农民种地基本以牛、马为主,甚至是锄头,农民过的那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如其他村子一样,勤俭村逐渐也有头脑灵活的农民先后买回手扶拖拉机耕种土地,后来又换成了小四轮拖拉机。从此,拖拉机的轰鸣声就代替了历史上的农业生产的牛耕马拉阶段。

  虽然农民种地用上了手扶拖拉机或者小四轮,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高。手扶拖拉机暂且不说,即便是小四轮的动力也才仅有12马力。经它作业的土地犁地层浅,抗灾能力和粮食增产能力有限。但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确实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促进了农业发展,这点毋庸置疑。要说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大幅提高,那还得从近十几年说起。

  2010年是勤俭村农民一个值得庆贺的年份。那年9月,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该村把国投600万元、自筹400万元购进的国内外大型农机设备迎进村里,成立了千万元现代农机合作社。当年秋天,新进大型农机具的威力就让村民服了气。往年到上大冻也不见得能忙完的秋收,在十几台“大铁牛”忙活下,仅用半个月便全面告捷。不但省时省力,而且丢粒少,效果好。

  “这‘大马力’太给力了。以前我家种了12垧玉米,到秋收时得3个壮劳力起早贪黑干俩月,现在‘这家伙’一天就能轻松全搞定。”唠起这40年来农业生产上最大的变化,王沛华做了这样一个比较。

  大机械作业最受农民认可的是作物产量还非常高。对于大机械作业下规模经营的好处,与勤俭村毗邻的农民李庆超感触最深:“前几年和勤俭村的表弟都种玉米,而且地况、品种和肥料也一样,可秋后一算账,他每亩产量却高出我家15%,还是大机械作业好啊!”

  据王沛华介绍,大马力机车作业全部是深松整地,加上适时早播在高产期,使玉米的出苗率能达95%以上。他清晰地记得2011年的夏季,他们村连续42天无有效降雨,造成没进行深松整地地块的玉米长势普遍不好。由于水分不足,玉米秸秆不但细弱,而且从根部往上半米处均是黄叶,玉米棒儿也小。可经他们合作社机械深松整地地块的玉米长势却很好。由于大农机整地打破了耕地的犁底层,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另外,在深松地块上种植的作物一般根系发达,可吸收地表下的水分,有抗旱作用。所以不但玉米秸秆无黄叶,而且秆粗、棒大、饱满。怪不得陪同采访的镇技术员深有感触地说:“同样是种玉米,仅因耕作方式的不同,每公顷的产量能相差1吨多,真是不可思议呀!”

  大马力机车作业让农民看到了机械生产的优势,纷纷将耕地交给农机合作社代耕,或完全交给合作社经营,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去年,勤俭农机合作社的代耕面积就达1.4万余亩。解决了部分村屯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以及土壤条件差等制约粮食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滞后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的现代农机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了38个。这些农机合作社将分散农户和零散土地组织起来发展合作化生产,加快了农业经营由小机械生产向大机械作业、小规模生产向大规模经营、粗放生产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在让农民告别沿袭了几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同时,还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又向标准化、集约化经营迈出了一大步。发展现代大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功不可没。(记者 耿向文)

编辑:吕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