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龙江试点村:“沉睡的资源”变“流动的资本”
黑龙江日报  2018-07-20 08:48:00

  原标题:“沉睡的资源”变成“流动的资本”

  【头条】黑龙江试点村:“沉睡的资源”变“流动的资本”

  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城向西南,车行5公里,即此次蹲点调研的目的地——黑龙江省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第一批试点村之一的方正县德善乡安乐村。哈尔滨市农委工作人员介绍,早在2015年,除个别改制村外,哈尔滨市行政村就已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而这是在总结推广方正县等国家级试点经验基础上实现的。作为全乡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村,安乐村在“确实权颁铁证”上颇具典型意义。几年来,土地确权给这个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活力日益显现:贷款便利了,土地连片了,闯市场意识提高了,日子更有奔头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个村正逐渐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地定权,人定心”土地确权一举多得

  作为2012年春天开始土地确权试点的行政村,安乐村颁证的情况具体啥样?颁证带来了哪些变化?在村部,乡亲们打开了话匣子。

  “当时村民手里只有1998年土地二次承包合同,想出去打工,心里没底呀!担心土地哪一天不再是自己的。”乡经管站长成志勇说。

  “确权前后改变可是太大了!之前,土地界限不清导致发生纠纷。因为当年承包时都是靠尺量,村里也没有绝对依据,有时也说不明白具体情况。而土地确权时采用GPS定位技术,一块地的东西南北界限都很清晰,测量后四邻要对结果签字确认,这就避免了纠纷隐患。”安乐村党支部书记孙宝成十分感慨。

  方正县经管站副站长洛佳峰表示,确权之前,流转土地的双方只签合同。如果到期不还,双方产生纠纷后举证很麻烦。颁证后,如果产生纠纷,法官只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此外,承包经营权证还固定了土地用途。总之,土地确权好处多多。

  那么,这件大好事是如何推进的呢?村委会主任刘学志回忆说,虽然面对一些生产上的纠纷或困惑,但是刚确权时村民并不知道此举的意义。为此,村里成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组织机构,多次召开村两委成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传达确权政策。利用广播、公示板、标语、宣传单,让乡亲们了解确权颁证的意义。这样,时隔14年,1998年的承包合同上写明的土地终于陆续有了“身份证”。本次确权实测耕地面积为15696.1亩,其中: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时合同面积为11663亩,新增耕地面积为3571.5亩,机动地面积461.6亩。新增耕地主要是村民确权之前开垦的荒地,虽然不在合同中体现,没有被村民正式承包,但确权后允许村民缴费经营。

  2013年春天,对于安乐村意义非凡:土地确权颁证基本结束,全村家庭获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700本。自此,地定权,人定心。几年来,村里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日益提高,推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安乐村的生动实践只是哈尔滨市土地确权的一个缩影。哈尔滨市农委有关人士表示,方正县和阿城区是全国首批农村土地确权50个县市试点,2014年,哈尔滨市在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整体推进林地、草原、水面、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各类资源的确权工作。最终,哈尔滨成为全黑龙江省唯一整市推进土地确权的城市。

  土地资产价值得以释放农村贷款难迎刃而解

  随着土地确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可用于抵押,小本本让“沉睡的资源”变成“流动的资本”,村民的贷款难题迎刃而解。

  52岁的郭延军说,他2015年贷了5万元,2018年刚刚又办完5万元贷款的手续,预计11月卖完秋粮就能还上。“颁证之前,我们想要贷款只能5户联保,每次能贷两三万元。真到了那缺钱的时候,自己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去‘抬’钱。有了土地证,贷款方便多了!5个工作日就到手了,买种子、化肥、农药,啥事也不耽误。利息也能负担得起。我还享受到‘循环贷’的好服务,办一次审批可以贷5年,当年还上马上还能再贷,特别省事!”

  孙宝成说,村民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必须走县里规定好的程序。首先,抵押人需携土地经营权证书提出申请。第二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经营权无流转、无纠纷的证明和初评报告。因为村里最了解情况,流转合同按规定是需要在村里备案的。至于到底能贷款多少钱,村里的意见也很重要。村里会根据地块的等级并参照最近三年的土地承包价格及物价情况,给出土地经营权评估报告。第三步,金融部门受理材料,双方签订抵押贷款合同书。第四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留存经营权证书,出具土地经营权他项权利证书。最后,才是放款。总之,环环相扣,既确保不产生矛盾,又提高效率。

  洛佳峰说,方正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工作试点县,近年来探索出了这种农村金融改革新模式。有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年来,村里的生产活力逐年增加。据粗略测算,原来村民贷款200万元左右,确权后约180户村民办过抵押贷款,贷款额在900万元左右。“现在,10亩地大约可贷5万元。可别小看这笔钱,那是真金白银减轻了村民的春耕压力。”孙宝成告诉记者。

  新型经营主体勇闯市场种地成为有奔头的职业

  谁来种地?谁能种好地?问号正在变成叹号。“确权前,耕地属于各家各户种植,不利于机械化作业。颁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承包权,乡亲们底气足了,流转的积极性高了。这土地一流转就有了规模,便于农机作业,提高了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刘学志说。

  确权颁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孙宝成说,颁证前,每个家庭最多大约30亩地。颁证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显增多。目前,安乐村土地流转势头良好,该村已流转土地3800亩左右。本村和邻村的土地正在向种粮大户集中。比如,村里的金宝军流转到手1500亩土地,徐景林600多亩。按本县认定,经营100亩以上土地的农民算种粮大户。这样一算,安乐村有种粮大户30户左右,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由此日益提速,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关于产业兴旺的要求探了路。

  57岁的金宝军是安乐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1500多亩土地基本成亩连片,无论是春季播种,或是秋季收获,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铲车等大型机械场面煞是壮观,每到这时,就会引来不少村民驻足观看。金宝军笑着告诉记者,实际上自己仅有45亩土地,剩下的都是流转来的。“这要归功于现在的好政策。2013年有了土地证后,我就和乡亲们签订了将近1000亩的流转合同。”正是从2013年开始,金宝军开始大量购进大型机械化设备。他说:“以前地不多,但种起来费时费事,起早贪黑。现在土地成亩连片了,大型机械开进地里种植水稻,省事省心。”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多,事业的日渐稳定,金宝军的农机合作社也准备开始运营了。金宝军现在就等着大型农机到货。“插秧机4台、拖拉机5台、收割机7台……我们农机合作社的这些大型农机具,不仅服务自己和村民,还将在邻县开展业务。未来,机械化种植可以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营销上,让我们的大米飘香全国。”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土地确权,进一步让种地成为有奔头的职业。一些种粮大户的眼光已不再局限于售卖原粮,而开始探索以自有品牌闯市场,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了“不仅多种粮,还要种好粮”的要求。

  程凤华,证载土地面积50亩。2015年之前,自己种植的水稻卖给加工企业和其他中间商,经常被压价。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土地都确权了,既然种地就要把地种好,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培肥地力。再说,为什么不流转土地扩大种植面积,自己加工水稻,提升价值链,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说干就干,程凤华利用自己的承包地,又流转了10亩,一共60亩,探索走精品大米路线。他购入五优香优质稻种,采用畜禽粪等生物有机肥藏粮于地,除草药少许使用,灭虫药停用。2015年当年效果就不错,米饭香味浓郁。他注册了红衫牌大米商标,并聘请专人设计了包装。大米一上市每斤就卖到8元,远销到上海、杭州、北京、天津等地,销量2万多斤。这样,虽然产量降低,但价格提高了,每亩收入比普通大米高1500元。近几年,他的业务逐渐扩大。2017年,销量4万斤,纯利润10多万元。

  双薪农民应运而生就业创业各显其能

  土地确权颁证在催生一批种地能手的同时,还把很多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放出来。这些流转土地的农民一方面享受了流转费用,一方面又“一证在手天下走”,靠打工赚来第二份收入,成为“双薪农民”。流转土地后,村民单立民在2014年去广东打工,最近几年又在方正县城当力工。还有部分劳动力就业不离村。村民周庆雨流转到手110亩耕地,全都种植水稻。由于规模经营,土地连片,大型农机具有了用武之地。由于活儿多忙不过来,插秧工、司机全都就地解决:1个长工、5个临时工都来自周边村屯。种粮大户金宝军的1500多亩土地除了全家人种植,还在附近雇佣临时工。

  刘学志说,在村里的2880口人中,打工人数就有1200多人,大约占劳动年龄人数的45%。这些人中,远的在国外打拼,在日本、韩国当装修工人、建筑工人、餐饮厨师、焊接技工的,就有六七百人。其它打工的村民,无论在黑龙江省外,还是县城,都找到了合适的岗位。这些告别在土里刨食的农民,每年纯收入最少也有1万元,多的不止10万元。村民于成学家里五口人,土地确权后,便把自家的27亩耕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他每年可拿到2.7万元流转费用。儿子和儿媳在韩国打工,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老两口也根据季节外出打工,收入在1~2万元。“这些都是纯收入!这在我们村里算是收入最高的人家之一了。还有些人是闷声发大财。”孙宝成笑着说。

  流转土地的村民不仅实现打工就业,个人进取心强的村民还走上了创业之路。安乐村村民张贵全在方正县开设了自己的装修公司,生意红红火火,是村里的“名人”。张贵全说,能从土地中“抽身”出来创业,和土地流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张贵全家里有27亩耕地,“地少,但不种可惜,种了收入又不高。”彼时,他一边在城里打工,一边又要经管着自家的耕地,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土地确权后,张贵全迎来了事业上的转机。“地都流转给了村里的亲戚朋友,我可以专心外出开创自己的事业。”随后,他在县城里开设了自己的装修公司,生意好时,有40~50名村民来给他打工,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

  集体资产“人人有股”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为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15年12月,安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村里根据有关规定清产核资,将集体经营性资产(资金)折股量化到成员,实行土地入股,集体资产从名义上的“人人有份”变为实质上的“人人有股”。经过计算基本股、劳龄股、奖励股等情况,村民们破天荒地领到了股权证。刘学志告诉记者:“确权之前,村里的一些荒山、水面、草原被个人无偿占用,确权之后,这都变成村集体的新增资源性资产,村里开始对占用的村民收费,这也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

  土地确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孙宝成说,新增地为村里带来了每年35万元的收入,进入安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上。“以往村集体收入只有机动地这部分,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现在新增地一项就收入35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推动了村里的公益事业发展。”农村股份权能改革后,他们计划把收入的30%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余下的70%已给农民分红。

  去年,是安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给村民分红的第一年。村里探索对新增资源性资产量化处理有了重要进展——红利的主要来源是新增土地。经过2013年确权颁证,有3000多亩耕地成为新增资源。这些土地不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体现,由村集体支配。使用新增资源的农户,需要按每亩每年100元的标准向村集体缴费。去年,村里每户多的收入红利700~800元,少的也有200元左右。这无疑为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方式按股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近年来,安乐村村民收入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递增。2017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保守估算是1.4万元左右。收入渠道日益增多,让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61岁的单立民坐在炕上,对奋斗来的小日子格外知足。他的腰包诠释了村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他把15亩土地流转出去,每年到手1万多元,打工纯收入每年3万元左右。回想起往事,单立民由衷感慨:“还是现在政策好啊!”确权几年来,单立民甩开膀子加油干,日子越过越滋润,房子装修一新,彩钢板取代了屋瓦,上面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室内有上下水、卫生间,生活质量比城里人一点不差。

  流转到土地的种粮大户更是腰包鼓鼓。金宝军虽然在县城买了楼房,但是依然保持了农民不愿露富的传统,回答很低调:“我们家一年纯收入也就60来万,最近四、五年,一年还能出去旅游两次,香港、云南等地都去了,我和老伴准备带着孙子走遍全国。”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今,这个目标成为乡亲们实实在在的福祉。安乐村,借着土地确权颁证的东风,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正迸发出无限的活力。(记者 樊金钢 李天池)

编辑:吕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