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供给侧改革效益增农产品频频卖天价
黑龙江日报  2018-06-22 15:39:54

  前不久,友谊农场卖出“天价地”,水稻种植户葛春江以每亩2.38万元的价格,卖出了12亩。

  去年,江川农场就惊报出1888元一斤的“天价”头米,宝山农场再度报出280元一斤的网红“天价”黑木耳。

  已有71年开发建设历史、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红兴隆,为何农业在近两年接连报出“天价”呢?

  破传统思想立市场观念

  “过去,总是等国家出台更多更好的惠农政策。供给侧结构改革让国家粮食收储制度发生了变化,去年国家下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斤5分钱后,今年粳稻最低保护价又下降2角钱,估摸着将来水稻可能会继大豆和玉米后完全进入市场。所以必须打破靠政策生产的思想,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全国种粮大户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水稻种植户马国强说。

  也正是因为有了市场意识,马国强组织水稻生产协作体与赛福瑞斯米业有限公司签订了3万亩生产“发芽米”专用水稻生产合同,每斤收购价格比市场高出0.15元,同时公司把水稻加工成“发芽米”产品的20%利润拿出来,进行二次分配给种植户。

  拥有730多万亩耕地的红兴隆,曾一直依靠国家政策调节种植结构,种植户的收益也是随着政策变化波动,形成了不找市场、要政策的传统思想,导致农产品供给量大链短、“原字号”比重偏大、初级加工产品居多、产品结构不优,缺少个性化特色产品、一二三产业没有实现深度融合。

  供给侧结构改革,国家大力度调整粮食收储政策,重量忽质、守成求稳、小进即安、看摊守业等问题凸显无遗,甚至有的玉米种植户出现亏损现象。

  如何让种植户适应新环境?“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怎样降低增收压力”、“怎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成了热门话题。

  管理局从战略层面掌握了主动。“认清形势主动应对、把握大势赢得主动”成为了红兴隆农业发展自觉。宣讲团巡回讲政策,网上理论研讨交流,专题讲座线上线下互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大调研,形式多样的内部学习促激着思想改变;北京解放思想促改革恳谈会,江浙、山东优势产业考察,与省内外大集团项目对接,层出不穷的外部交流打开了眼界。

  曙光农场引进乌驴产业,现已发展到7000多头,成为全国最大生产基地,两年见效益;北兴农场抓住国家大豆供给不足机遇,培植大豆产业的规模优势、品质优势和品牌优势,种植大豆28.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3.7%,亩效益达580元;双鸭山农场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投资2.15亿元建起“巍谷山庄”栽植山葡萄2000亩,产值达5000万元,效益600万元,安置人员就业350余人。

  思想的解放将市场观念植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不仅实现了种植结构围绕市场自主调节,实现有效供给的生产,而且也为农产品实现“卖得好”打下坚实基础。

  扬组织化优势补同质化短板

  2017年,友谊农场通过举办六月草莓节、七月西瓜节、八月摘桃节、九月采提子节,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创收5000余万元。“过去,咱们是有好的资源不会利用,只会种植稻、玉、豆,走到哪个农场都是青一色。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把难得一见的壮观生产场面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实现了多路增收。”友谊农场党委书记王建军说。

  思想不断解放,眼界不断打开,追求有效供给成为全局农业发展的共同主张。但摆在面前的现实是种植户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常态,还找不准路子。

  为此,红兴隆管理局给出了现成的答案——统放结合。即以补齐大宗传统农业结构过重短板为核心,发挥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借助优越生态环境,突出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宏观以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和智慧农业“四个新业态”为统领,微观以个性强的特色农业进行放活。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受资源匮乏短板束缚的曙光农场,借助交通便利的区位和3000多富余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发展种养融合、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标准良种繁育区”、“富硒产品生产区”、“有机作物种植区”、“畜禽饲料转化区”四个农业功能区,构建了农产品加工、畜牧养殖、休闲采摘、旅游观光与康养五个产业体系,实现年增收3000余万元;

  八五三农场6种产品被收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录,“雁窝岛”52度白酒等4类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实现农产品加工增收1100万元;友谊农场“发芽米”线上线下受热捧,八五二“沃野”杂粮和“一撮毛”鲜食玉米直接打进北京、上海、江浙、广东市场;与此同时,全局建成蛤蟆通国际垂钓中心等30多个市场前景广阔的重点项目,配套建成星级标准酒店7家,农家乐、渔家乐和民宿56家,与87家国内知名旅行社签约合作,“以养带种”、“以加带种”、“以游带种”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格局粗具规模。

  高组织化程度打破农产品传统化、同质化格局,形成多元化供给的良好态势,逐步向中高端市场对接,生成了高附加值的新优势。

  放内在潜能拓流通渠道

  “现在人不再讲吃得饱了,更加讲究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吃得便利。”种植大户葛春江说。葛春江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学会了按照消费需求供给,采取“蟹稻”生产模式,投资100万元在地里安装测控设备,实现生产全程可追溯,大米以每斤40元的价格卖进大连市场。今年,他又在网上搞起私人订制项目,受到粉丝的热捧,卖出了“天价”地。

  释放优势潜能,关键在产品与市场见面。红兴隆做出了“好环境+好产品+好品牌+好宣传=好效益”的算式。针对优良的生产环境和农产品,全局突出抓营销环节,全力拓宽运营流通渠道。组织成立了13个电子商务中心,在淘宝开设了“红兴隆特色农展馆”,组织电子商务培训3000余人次。

  友谊农场通过电子商务中心,打造出“灰长黄”笨鸡蛋品牌,一枚以五元的价格一次性向深圳销售3500枚;网红“张大姐”将香瓜以每40元的价格卖到了香港和广州;八五三农场李丽梅的“微店”销售纯有机鸭蛋,产品销售到美国和日本。

  平台的搭建让产品的优势潜能得以在市场中释放,同时也有效推进了营销活动的创新。去年,江川农场为提高优质米传播力,创新举办“头米”拍卖活动,头米拍到1888元一斤,消息倍受各媒体的关注,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极大提升了知名度和誉度,吸引北京、辽宁、宁夏的客商前来采购,新发展固定大客户3个,仅深圳深彤鑫集团一家就包销大米1亿斤,带动全场90%的水稻原粮进行加工销售,实现增收3700多万元。

  同样,宝山农场黑木耳种植户赵悦自己做“网红”将生产全过程进行现场直播,赢得了市场信任,优质秋耳卖出280元一斤的“天价”不说,产品供不应求,创造了一亩地5万多元的好效益。

  供给侧结构改革给红兴隆带来的不仅仅是“天价”的频繁报出,最为关键的是促进了观念的转变,确保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结构性改革越改越细,市场化道路越走越宽。(陆书鑫 记者 刘楠)

编辑:吕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