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兴安岭农林产品深加工渐成支柱产业
黑龙江日报  2018-06-13 09:04:56

  两年来,大兴安岭地区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突破口和发力点,积极研究推进落实举措,补齐短板,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业和林业山特产品精深加工业,立足头尾一体、融合发展,努力把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做成支柱产业,加快打造一条全新的振兴龙江新兴安的转型发展之路。

  漫步加格达奇街头,经营各种红豆、蓝莓果干、饮料、果酒、花青素、灵芝粉、黑小麦面粉、豆浆粉等山特产品的商铺随处可见,这些利用密林中的“特产”精深加工的森林食品不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全区已通过精深加工开发出森林生态产品共有10大类800余种,广受消费者的好评。

  素有绿色宝库之称的大兴安岭,有全国少见的无污染天然净土,林内黑木耳、蘑菇及野生浆果等林下资源丰富,特别是野生蓝莓储量达2.6万吨,占全国的90%,被誉为“中国野生蓝莓之乡”。药用植物818种,总贮藏量200万吨;“三品一标”认证总数完成159个,全区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66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50万亩。

  大兴安岭全力打造有机优质产品,增加果蔬、杂豆、特色小麦和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确定适度发展马铃薯、蔬菜、瓜果、鲜食玉米等经济作物,稳定食用菌养殖,发展浆果、北药种植和采摘业。今年,全区大豆面积稳定在195万亩(有机大豆3万亩),果蔬杂豆面积15万亩,特色小麦面积25万亩,马铃薯种薯面积3.1万亩;森林猪饲养6万头,毛皮动物饲养28万只,蜂群总数1万群。食用菌养殖规模稳定在1亿袋,野生浆果人工抚育面积9万亩,药材抚育基地面积4万亩。

  目前,全区建立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将支持扩大加工产业上规模;完善绿色食品产业联盟,组建生物医药等产业联盟;推进电商平台建设,继续将北极珍品汇平台打造成大兴安岭地区代表性电商平台,大兴安岭电商产业园三期建设已正式启动。

  今年一季度农产品加工业形势好于往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区粮油加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53万元,同比增加920万元,增幅2788%。利润187万元,同比增加187万元,实现利润正增长。同时,全区林产工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37.2%。森林生态食品完成加工产值同比增长15%;生态食品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浏览量达15万次/天,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1.81亿元,同比增加352%。

  科技创新促“头尾”均衡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成为支柱产业。全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6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使粮食、林下产品、禽畜产品实现了就地加工转化增加值,进一步避免了卖原粮(果)问题。记者在农林科学院脱毒马铃薯综合试验站采访时了解到,他们采用茎尖剥离和组织培养技术,应用酶联免疫法和RT-PCR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检测技术,使马铃薯脱毒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龙头企业合作推广优良新品种10余个,使马铃薯平均产量提高了10%以上。目前,全区生产的优质种薯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累计发往省内外马铃薯脱毒种薯达3.6亿公斤。不仅如此,林区科研人员还开展了小浆果、食用菌、北药、马铃薯、有机农业等重点研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

  下一步,大兴安岭将围绕区域化布局、绿色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推进、融合化发展,力推农(林)产品加工业成为推动林区振兴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闫捍江 记者 刘大泳)

编辑:吕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