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大庆市悄然落地成长——
依托中科院长春分院大庆产业育成中心,“年产10万吨高效耐盐絮凝剂”项目注册成立企业,中科激光完井公司实现收入超2000万元;天泽公司与中科院过程所,就应用石墨烯技术开展联合攻关;“高铁动车组制动闸片项目”在杜尔伯特县创业服务中心入孵转化,完成投资2884万元……
科技成果好比是无数个“0”,只有经过转化落地,才能在“0”之前加上实数,这个数字才有了价值。
从实验室“搬”进生产车间,从“藏在深闺无人识”到市场广泛接受认可,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庆脚步”,打通了科技与经济结合“最后一公里”。近三年来,大庆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发展到2家,年均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00项以上,2017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3亿元。
政策导向作用+营造优良环境
顶层设计让“科技成果之花”飘香大庆
过去,人们常用“墙里开花墙外香”来形容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对此,大庆市科技部门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要做的不是竖起高墙防止科技成果外流,而是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大环境,让‘科技成果之花’飘香大庆。”大庆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近年来,大庆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黑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以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为重点推广对象,通过科技活动周、世界知识产权日、“双创”活动周等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从顶层设计入手,大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项目发展的意见》、《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明确提出建立更加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我市还制定出台了《对县区、高新区、经开区经济发展实施季度考核的评价办法(试行)》《县(区)科技创新指标季度考核方案》等,重点考核新增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科技成果转化完成情况等内容,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今年一季度,我市通过技术入股、合作转化、使用权许可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59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82亿元,同比增长17%。”大庆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说。
科技成果转化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急需的是资金。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等各类平台,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购买科技成果的企业,成果转化后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助;制定《大庆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支持企业使用创新券模式购买科技服务,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0%比例给予企业资金补贴……大庆市进一步加大财政引导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钱紧”的问题。
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身强体健”力促科技成果转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受益者、更是完成者,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在成果转化中唱主角、挑大梁。”突出培育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大庆市在此落下“奋发之笔”。
3D打印、无人机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孕育涌现,豫港龙泉铝合金加工、映奥新一代显示屏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启动建设……2015年以来,大庆市依托《三百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培育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科技型企业。
“短短三年,全市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3246家,新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410家,超额完成目标的36.7%。”提及这组数据,大庆科技人自信满满。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庆市双管齐下,一方面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政策,对获批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扶持,截至目前已兑现1510万元;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5952万元。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金星燃气与俄罗斯远东公司就“年产6万吨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展合作;大宇宙设计、思特传媒科技等企业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拓展至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实现了“强身健体”、发展壮大。
汇聚科技资源+给出“真金白银”
为科技成果“落”在百湖大地夯基垒台
企业因找不到科技成果一筹莫展,高校、科研院所却为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左右为难。如何破解这种“两难”?大庆科技人已觅得“良方”。
2016年7月,哈工大环境集团落户大庆经开区。双方将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促进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名校与名市的激情融合必将释放巨大现实生产力。
这仅是大庆市汇聚优质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基础力量的一次生动诠释。
“东北石油大学建设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科技人员和大学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提供创业指导、办公场地等服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交钥匙’工程模式向企业实施转化,派遣科研人员全程参与指导转化过程;大庆师范学院与让胡路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合作,500余名师生在‘园中园’开展‘双创’活动……”大庆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驻庆高校院所转化效率逐步提升,巨大潜力有待释放。
与东北农业大学等5家高校院所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与省内外35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引进中科院创新资源,组建院士工作站2家、省中科院科学家工作室3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成立哈工大环境集团……如今,在大庆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技部门的推动下,正有越来越多的高端研发机构前来“安家落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通过深入合作、构建平台,向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进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要效率和效益。
“近期,我们还将与黑龙江大学就共建大庆黑大产业技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引导黑龙江大学高科技人才和化工、石墨烯等优势领域的技术成果在大庆落地。”大庆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表示。
大庆市还在建设开放式创新平台上下功夫,目前全市各类创新平台发展到178家,其中省级以上科技行政部门备案的重点实验室13家,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家。如,大庆高新区与东北石油大学合作,建设了石油石化材料检测评价中心等“三平台一基地”,致力服务于新能源与环境、先进制造等领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建设了功能食品中试实验室,将黑色系列功能食品、复合酶制剂在杂粮饮品中的应用和固体饮料的研发等科技成果在中试实验室进行熟化和放大,使科技成果直接进入企业,降低企业生产风险。
这样一来,科技成果将更多地“落”在百湖大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就是要促进广大科研人员主动投身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庆市通过做好落实人才政策、支持科技人员承担科研项目、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三篇文章”,打造一支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
“我市在激励机制上给出‘真金白银’,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等多项人才政策,设立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年均1.2亿元。2016年和2017年,对驻庆高校及科研院所教授发放教授津贴2106万元,每年兑现人才政策待遇资金1000万元以上。”大庆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庆市在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2017年实施市科技指导性计划244项,培养凝聚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目前,市属技能人才达到1.6万人,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11个,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基地9个。
提升服务质量+打通转化通道
解放“锁在柜子里的科技成果”
今年2月初的一天,大庆市科技局局长王海勤,副局长陶利军、马长友、朴田等来到杜尔伯特县德力格尔工业园区,就“高铁动车组制动闸片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希望企业抓住大庆市扶持优秀科技孵化企业创新创业这一契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扩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成果转化,打造高铁产品的大庆品牌。”调研结束时,王海勤由衷说道。
“沉下去”深入企业和基层,研究和解决问题,提升科技服务质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这是大庆市科技部门一以贯之之举。
从建设市级科技成果展厅与服务大厅,到建设黑龙江“科淘网”大庆子平台,再到与万方数据合作搭建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大庆市科技部门多年来始终以“服务”为主,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三年来共举办科技对接活动超过40场次,发布各类科技成果超过8000项。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还需要平台支撑。大庆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孵化器绩效评估制度,打造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条。目前,全市各类创新孵化载体发展到32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纳入科技部火炬中心备案的众创空间4家,孵化场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774家。
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与多维时空等10家企业进行对接,完成佳昌晶能公司股权投资6000万元;引导科技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担保贷款,签署质押担保协议21份,融资额累计1.81亿元;促成省科力、郎江等省内外投资机构与大庆市20家科技企业合作,通过股权融资3.48亿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庆市科技部门“开闸引水”,通过专利权质押担保贷款、引入风投、多渠道融资等方式,帮助企业引来“资金活水”,使一批“锁在柜子里的科技成果”得到了解放。
“仅近3年,大庆市就有明峰环保、缘通电子等11家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累计融资额3.73亿元。”大庆市科技局工作人员说。
与此同时,大庆市还在强化知识产权、优化创业指导方面做好服务,2017年专利申请量达2286件、授权量1639件。
结合产业需求+发力五项工作
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维持在0.75%左右,研发投入总量及强度均居全省地市级城市首位;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017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957件,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6亿元,增速7.5%;2017年科技创新水平全省排名第二……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实例,无不凸显出科技创新对大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成绩属于过去,努力成就未来。“在大庆市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庆的实践中,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王海勤表示,下一步,大庆市科技部门将更加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大庆市产业需求,加大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发力五项具体工作。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落实即将启动的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生成更多科技型企业。
——培育创新发展沃土,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强化政策引导,创新资金多元投入方式,完善创新孵化体系建设,打通成果转化关隘,促进成果转化落地。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围绕大庆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支持高校和地方、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
——拓展服务平台功能,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作用,与国家、省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健全省、市、县三级技术转移工作网络。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力争尽快跨入示范城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