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孝兰21年的教育之路上,历经教师、班主任、中层干部、校长等多个岗位。作为校长,她凝聚人心,提高质量,改变了一所薄弱学校面貌,历经千辛万苦建起了留守儿童学校,用大爱为贫困留守儿童撑起了一个家。
阿城区东方红学校校长王孝兰。
学生参与劳动。
建寄宿制学校为留守儿童建起一个家
2015年3月,作为后备干部的王孝兰被派到阿城区东方红学校任校长。这是一所一贯制学校,也是城区的薄弱学校,学校地理位置偏远,学区是学校周围的一片棚户区,居民大多是空巢老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生源不足始终是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到任时全校学生仅100人。王孝兰坚定要改变这所学校,首先从改善办学条件做起。一个学期她在工地摸爬滚打,学会了监工,学会了谈判,终于把一个漂亮学校建起来了。
条件改善了,她又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建寄宿制学校,改变生源困境。一开始,反对声不绝于耳,她没有急于表态,而是把学前班只招上6个学生的情况通报给大家,终于统一了老师们的思想,变反对为理解和支持。跑政策、跑资金、改建宿舍、买学生床、维修卫生间、更换食堂锅灶……她忙碌着,却乐此不疲。在阿城区教育局扶持下,2016年9月,阿城区东方红学校面向全区正式招收住宿生,学校也转制为阿城区首家留守儿童学校,目前,现有住宿生105人,全校学生人数也增长到了260人。
为孩子们寻找精神之根让孩子自信阳光地生活
留守儿童大多缺少家庭温暖,为了让这些孩子精神上不荒芜,内心里不空虚,王孝兰领着全体师生为孩子们寻找精神之根。学校缺少资金,他们自己动手装点校园:涂鸦墙让孩子天性得以充分发挥,开放式读书区更是成为校园里一抹灵动的风景,每个走廊都有以博学、雅行和励志为主题的宣传内容,每个班级都有赋予生命内涵的树主题形象墙,每个宿舍都有温馨和谐的主题画……这些都是老师们一笔一笔画上去,一字一字写上去的。“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会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未来”,正是为了这朴素的目标,她和老师们付出了无数不为人知的坚持。
针对留守儿童胆怯、不自信的现象,王孝兰对全校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学生的气质,就是教育的成功。她向全校师生征集校徽、开设国学校本课、组织“开笔礼”、举办“君子节”,组织学生欣赏交响音乐会、童话剧表演,参观省重点高中寻找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排练的舞蹈《留住爱守着梦》登上了哈尔滨市少年宫的舞台,100人的街舞表演在全区运动会上大放光芒。“相信孩子多优秀,他们就会变得有多优秀”。就是这一次次的相信,让孩子们的视野宽了,眼睛亮了,变得自信和阳光起来。
拄拐杖坚持上课的英语老师。
呕心育学子仁爱写忠诚
据学校统计,全校学生中单亲家庭孩子达到了65%,家长有正式工作的不超过10人,由于常年缺少学习和生活上的监管,很多学生学习成绩特别差。王孝兰深深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要改变一所学校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她深入课堂听课指导课堂教学、领着老师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带头组织各学科教研活动、倡导师生大量读书、认真开展研究性学习,她用满腔热忱感染着每一位老师。
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她先后派出10名教师到北京、江苏等地学习培训,仅教师培训这一项,就接近全年经费的六分之一。培训回来的教师做报告、上研讨课,把先进理念和做法传递给其他教师。慢慢地,教师的积极性高了,研究氛围浓了,课堂教学也有了新起色。
为了让老师重视教学工作,她又在教师评价上动起了脑筋。研究制定了《阿城区东方红学校教学考核细则》,权重侧重于每名教师的教学成绩,敦促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2016年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学生语数外三科总分较前一学年提高了30多分。2017年中考,全校虽然仅有12名毕业生,但420分以上的学生达到4人,高中录取率达到了100%。家长们激动地给学校送来了锦旗,“呕心育学子仁爱写忠诚”,家长的评价正是王孝兰和她的老师们敬业奉献的真实写照。
筑暖巢而栖雏燕泽甘霖以护新枝
留守儿童需要老师付出更多关爱。免费为学生辅导功课、义务看护学生写作业,为孩子们剪指甲、梳小辫、扦裤脚,领着学生洗澡、理发,这些都成了寻常事,为了管理这些孩子,王孝兰和老师们吃住都在学校。
就是这样一个朴素、乐观、充满爱心的园丁团队,用师爱的美好,缓解着家长的惦念,慰藉着孩子的孤单,用心经营着知识的殿堂、心灵的家园。王孝兰深知未来的路还会有更多的艰辛与磨砺,但她信心满满地说,要带领着老师们不断锤炼教书育人本领、在教育上不忘初心,在教学上精益求精,用智慧与担当经营好这所学校,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撑起一片灿烂的晴空。(记者 姜姗姗 王忠岩 霍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