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无公害的林区产品供不应求。万冲 摄
巍巍兴安春潮涌动,茫茫林海绿色满园。
伊春人民清晰地记得,两年前,也是大地飞春之时——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林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对林区转型发展的殷殷重托,走进了林都伊春。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友好万亩蓝莓产业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书记的亲切话语,牢牢定格在伊春人民的脑海里,深深镌刻在林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两年过去了,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重如千钧,殷殷期望言犹在耳。伊春的转型发展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近日,记者沿着总书记伊春之行的足迹,再次来到这里。
生态开发区协调发展绿更浓
走进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一派安静详和的景像。车间里,却是另一番景致了:机器轰鸣,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伊春中盟森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从德国进口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淬取设备正在工作,很是“高大上”。中盟公司办公室主任矫健介绍说,这款设备正在生产南瓜籽蛋白粉,产品附加值很高。而在另外一个车间,工人们正在筛选松籽果仁。矫健说,果仁主要出口欧美,每年生产果仁用原料就在2000吨以上,这对林区产业发展是一个巨大拉动。
据介绍,伊春中盟的红松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4.3亿元,现已完成全部投资,2017年完成产值2117万元,安置就业145人。植根于红松的故乡,伊春中盟对企业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
在生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袋袋桦树汁浓缩还原液排列得整整齐齐,这可是企业生产的“宝贝”。公司总经理徐澍介绍说,桦树汁的提取时间只有20天左右,特别有限,所以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提取尽可能多的原液,浓缩保存,作为企业生产的原料。白桦汁口服液、白桦汁酒这些颇具林区生态特色的产品就这样从这里走向市场。
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刘军兴奋地对记者说,2016年总书记到伊春视察的第一站就是我们开发区。总书记特别关注林区转型发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虽然仅仅两年时间,但生态经济开发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军说,生态经济开发区两年来投资3900多万元,新建了蒸汽管网、污水管线等配套设施,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腾笼换鸟”思路,对生产停滞、改变厂房用途、与投资承诺严重不符的20家企业实施清退,盘活了闲置土地,为新进企业预留了更多空间。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85户。
刘军兴奋地告诉记者,园区以打造“原生态森林食品”和“林都北药”品牌为重点,集中力量上大项目、好项目。两年来,续建重点产业项目4个,其中,黑尊黑木耳产业化项目,累计投资5.1亿元,实现了年产黑木耳二级生物菌种2000万包、三级菌包5000万包的生产能力;高锶矿泉水加工项目,累计投资2.35亿元,现已完成大桶生产线安装,包装机、压缩机、水处理机器等已完成安装调试,项目完成后,建设规模可达到年产60万吨……
这些项目正在汇聚成林都伊春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伊春人在老林区走出新路子的征途中扬帆远航。
蓝莓产业园多元发展路更宽
走进友好万亩蓝莓产业园,顿觉神清气爽。广袤的大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充满勃勃生机。尽管大地里的蓝莓树尚未吐绿,但阳光温室里的蓝莓已经结果,万株蓝莓秧苗将整座温室装扮得绿意盎然。
在黑龙江伊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1号大棚,现场负责人安晓莉兴奋地告诉记者,总书记到蓝莓产业园时就来到了我们的这座大棚!这座大棚去年生产蓝莓2500多公斤。听说是总书记到过的大棚,来参观采摘的人可多啦!
那一株株茁壮生长的蓝莓承载着林区转型发展的未来。
蓝莓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7年友好区政府为伊春鸿洋公司谋划蓝莓种植基地面积4000亩,全区的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2600亩;伊春伊蓝农科果业有限公司在园区内新建钢骨架大棚30栋,温室2栋,将蓝莓露地种植向棚室种植发展。
蓝莓产业园并非蓝莓“一枝独秀”,这里可是“百花齐放”。
这不,安晓莉引领我们走进另外一座大棚。她指着攀爬在我们头顶上方的绿色秧苗说,这是从美国引进的品种软枣猕猴桃,维C含量非常高,现在已经在上甘岭林业局大面积种植,今年就可以结果了!
这又是什么秧苗?随行的友好农业局副局长刘智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航天西红柿。现在,蓝莓产业园里有8栋大棚种植这种西红柿,1公斤可以卖到30元~40元,身价倍增。
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视察时说,发展林下经济一定要注意研究市场。友好蓝莓产业园正在以其多元化发展,向总书记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走出蓝莓大棚,记者又来到产业园的产品展示区。在巩固现有蓝莓冰酒、果干、果脯等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园区重点推进蓝莓系列产品研发,努力形成全产业链条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
蓝莓正在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目前,已有丰园、丰林、广川果业等多家蓝莓加工企业进行蓝莓精深加工,产品远销省内外。园区正在积极与清华大学生物化工学院合作,加快完成蓝莓花青素提取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
春天,播种的季节。友好蓝莓产业园里,正在播种着林区转型发展的新希望。
黑木耳做活
转型文章前景更靓
午后的阳光洒在上甘岭林业局的山林间,隐隐可见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绿色的山林因此更加生机盎然。
在上甘岭木耳产业示范园区,走进高凤香家的木耳大棚,只见一个个木耳菌包被串成线,垂挂在大棚内,长势十分喜人。高凤香说,去年她家承包了8栋大棚,净收入5万多元。今年她承包了11栋大棚。
上甘岭木耳产业示范园区就座落在溪水经营所。溪水经营所,这片总书记两年前视察的土地,正在升腾起加快转型发展闯新路的滚滚热浪。
园区负责人闫平告诉记者,2016年10月园区完成设计,2017年4月5日就实现了木耳进棚。为了抢进度,他们一度14台钩机、50多辆翻斗车同时作业,昼夜不停。几乎一夜间,占地面积380亩的310栋棚室拔地而起,118户林场职工成了这里的主人。
那一排排整齐的木耳大棚,与近在咫尺的山林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2017年,园区培植挂袋木耳558万袋、地摆木耳1442万袋,实现产值6060万元,农户实现增收461.6万元。
伊春市伊林养殖有限公司的阳光温室更胜一筹。公司总经理刘丛仁介绍说,他发明的这种旋转式立体栽培菌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项新技术有效解决了木耳生长所需要的光照、通风等问题,实现了立体栽培。
新技术带来高收益。刘丛仁的黑木耳卖到了300元1公斤。去年产出的1.5万公斤木耳,远销上海、新疆等地,供不应求。
放眼伊春,木耳大棚正在成为漫山遍野间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近两年新建木耳棚室1305栋,目前全市木耳棚室达到1995栋。
伊春市副市长白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伊春市充分依托林区整体化生态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三篇大文章”,着力发展森林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林都北药开发、木业加工、绿色矿山等五项主导产业。2017年末,全市“五项主导产业”占GDP比重已达45.8%,同比增长17.2%。
殷殷嘱托,绵绵厚望,正在化为奋勇向前的无穷力量,在伊春的青山绿水间,绘就出一幅幅林区转型发展的精彩画卷。(记者 王玮 马云霄 马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