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机械榨乳大厅
现代化婴幼儿配方奶粉包装车间
2018年,龙江奶业迈进了振兴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奶业链上下卧薪尝胆、砥砺奋进了整整十年迎来的。
过去的十年,是龙江奶业发展不平凡的十年。回望十年前,我省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创中坚强地站起来,直面奶业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咬定青山不放松,投巨资、建牧场、提乳质、壮乳企,历经十年卓有成效的工作,终将我省建设成全国奶业大省、全国优质奶源生产基地。
奋进十年成果丰硕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中国奶业遭遇严峻危机,黑龙江省奶业也受到冲击,一度陷入低谷。面对危机,龙江奶业选择了顽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我省已彻底结束奶业生产“小、散、乱”的历史,展现出一份优秀成绩单:
2008-2017年,黑龙江省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84%和2.37%。
2017年全省奶牛存栏136万头,生鲜乳产量540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2%和15%。
全省现有乳制品生产企业79家,规模以上企业51家,其中婴幼儿配方粉企业31家。
2017年,黑龙江省乳制品产量158.6万吨,其中奶粉44.5万吨,占全国总量近30%;婴幼儿配方粉15.6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26%;乳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55亿元,居全国第二位,上缴税金20亿元。
黑龙江省奶业发展方式快速提档升级,全省高水平标准化养殖奶牛场由建设前的6.3万头增加到34万头。
2008年黑龙江省存栏千头以上奶牛养殖场只有27家,如今千头奶牛场已达108家。
全省日处理鲜奶能力2.1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地产生鲜乳转化率接近100%。
全省乳制品工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达470多个,占全国的17%,居第一位。完达山、龙丹、红星、飞鹤等10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182个现代示范奶牛场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大幅提升了奶牛单产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现代示范奶牛场单产水平达到8吨,生鲜乳中蛋白含量3.3%以上、脂肪含量3.8%以上、菌落总数小于5万CFU/ml、体细胞数小于30万/ml,这些生鲜乳营养、卫生和奶牛健康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美国、欧盟等奶业发达国家水平。
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和奶牛健康水平。现代示范奶牛场建设标准高,设施设备先进,配套技术强,人员素质好,劳动效率比传统饲养提高了7-8倍。
现代示范奶牛场建设吸引了大量社会投资,累计带动社会投资9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养殖收入60亿元,经加工增值后年创税20亿元以上。
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我省瞄准国内外中高端市场,着力打造飞鹤、完达山、龙丹、红星等一系列乳品品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加长,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
黑龙江省乳制品企业一直凭借过硬的品质成为受全国消费者认可的知名品牌,飞鹤乳业已有56年历史,自建万头牧场5个,自建高品质奶源供应比例中达90%以上。2017年,飞鹤高端粉同期增长200%以上,整体销售增长60%,整体实现销售额93.2亿元,税收10.1亿元,利润13.84亿元。
黑龙江省宜品乳业益生菌产品也蝉联2017年世界食品品质品鉴大会金奖,益生菌婴儿粉更是一举摘得大会超金奖;红星乳业欧贝星获得有机认证和德国莱茵公司蓝标产品双认证。
黑龙江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良好。2017年全年完成国家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任务3350批次,其中生鲜乳专项监测1650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质量安全监测1100批次,全部合格;完成省级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任务1260批次,其中630批次检测指标为三聚氰胺、碱类物质、氯霉素、黄曲霉毒素M1、铅、铬六项指标,630批次检测指标为亚硝酸盐、β-内酰胺酶、磺胺类(14种)、汞、砷五项指标,监测结果全部合格。
龙江奶业十年大事记
2010年
在全国率先实施生鲜乳购销价格“双轨制”
2010年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生鲜乳购销价格管理的意见》(黑政办发〔2010〕31号),确定在全省生鲜乳收购实行交易参考价和政府指导价相结合的定价机制,当生鲜乳收购交易参考价失灵时,对生鲜乳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在新的生鲜乳购销定价政策的约束下,确保了奶价始终处于利益分配的合理区间,有效的保护了奶农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为乳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实现了奶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011年
全面启动生鲜乳第三方检测
在实现生鲜乳定价公平合理后,为了确保公平公正交易,2011年,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即在乳制品生产企业全面建立独立于乳企、奶农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解决生产企业和奶农在生鲜乳购销交易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争议。通过开展第三方检测,进一步完善了生鲜乳收购按质论价的交易体系,强化了对奶畜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的监督检查,为及时发现和预警生鲜乳生产重大问题和安全隐患,全面提升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
建设现代示范奶牛场
为从源头上保障高端优质乳制品的生产和供应,我省从2013年开始实施现代示范奶牛场建设项目。项目扶持方式为“先建后补”,政府对达标奶牛场的土建和设备方面投入进行补助奖励,按1200头泌乳牛为一个计算单位,补助资金1300万元。
2013-2015年,全省共开工建设182个现代示范奶牛场,159个已于2015年底通过项目市县验收,其余23个奶牛场在2016、2017年进行了完善。目前,新建的182个奶牛场达标178个,合格率97.8%,182个达标奶牛场目前已入栏奶牛21.5万头,平均入栏率90.8%,其中产奶牛11万头,12月龄以上青年牛5.7万头。
2015年
中国国际乳业合作大会扎根龙江
2015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暨乳业合作大会在哈尔滨市举办。大会致力于打造引领国际奶业高端对话平台、展览平台及合作平台,树立我省国际奶业合作前沿地位。从此,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乳业合作大会长期落户在我省举办。2016年和2017年,我省又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乳业合作大会。
2016年
“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启动
2016年,我省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适时启动“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再投入29.3亿元,建设300头规模奶牛场977个。目前,已入栏奶牛12.5万头,项目达产后可新增高产奶牛29.3万头。
2017年
奶业20强峰会在黑龙江省召开
2017年7月,由飞鹤乳业承办的2017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在齐齐哈尔市举行。本届大会以“铸就品牌振兴奶业”为主题,奶业20强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奶业发展方向,旨在让更多的中国乳企和产品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黑龙江省作为本次峰会的举办地,奶业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飞鹤乳业作为峰会的承办方,也是黑龙江奶业最闪亮的一张城市名片,用自身企业的成长书写了中国乳业品牌铸造史。
2017年
启动现代畜牧产业投资基金
启动规模74亿元的现代畜牧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金进入畜牧产业,形成多渠道融资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创新“奶牛活体抵押+保险+应收账款质押”等六种畜禽活体抵押贷款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活体畜禽抵押贷款工作。2017年末,全省活体抵押贷款余额3.5亿元。创新开展奶牛规模养殖主体金融扶持培育专项工作,2017年末,全省42家规模养殖主体融资已落实贷款额度7.3亿元。
2017年
超额完成粮改饲任务
2017年,黑龙江省严格按照《粮改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扎实实施粮改饲工作。国家下达我省粮改饲资金17206万元,下达黑龙江省粮改饲任务面积为86万亩、青贮任务贮量为258.1万吨。黑龙江省共完成各类饲草料青贮收储量344.01万吨,超出国家下达任务的33.3%;完成粮改饲面积125.3万亩,超出国家下达任务的45.7%。其中,完成全株玉米青贮340.41万吨、面积122.56万亩;完成苜蓿等豆科饲草青贮2.45万吨、面积1.89万亩;完成其他饲草料青贮1.15万吨、面积0.85万亩。
粮改饲实施主体以规模化养殖场户和专业收贮主体为主,全省65个粮改饲实施市县规模化养殖场户和专业收贮主体收贮量达到339.07万吨,占全省收贮总量的98.6%。其中,专业收贮主体收贮量达到16.16万吨,占全省收贮总量的4.7%,比2016年全省专业收贮主体收贮占比提高11.2%。此外,全省收贮主体通过流转土地自种、与种植户签订订单方式收贮量达到298.9万吨,占全省收贮总量的86.9%。
在推动粮改饲工作中,黑龙江省突出与扶贫工作的政策联动。2017年,我省在充分利用国家1.7亿元粮改饲资金的同时,安排市县两级存量资金近4000万元用于粮改饲工作,为粮改饲工作在全省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黑龙江省在2016年已建成182个单体存栏1200头奶牛场基础上,又整合财政资金,在饲料作物种植优势地区扶持新建3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146个、300头以上规模肉牛场210个,通过以养带种、以种促养,有力推动了饲草饲料产业发展。为加强与产业扶贫的政策联动,粮改饲政策基本覆盖贫困县,任务资金重点向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倾斜,经各地申报,2017年共向龙江县、明水县等17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下达青贮生产任务134.8万吨,安排财政资金8088.34万元,占全省2017年65个粮改饲实施市县任务和资金总量的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