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发内生动力“志智兼扶”拔“穷根”
2018-03-07 09:29:07  |  来源:黑龙江日报  |  编辑:吕岩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如何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在全国两会上,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志智兼扶,以精准助学扶贫为突破口,构建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彻底挖掉穷根。

  挖掉穷根

  阻断贫困代际传承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经过一年来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实践,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庞达对这两句话感触颇深。他认为,“扶志是激发贫困人口干劲儿的内生动力,解决人穷志短、不想脱贫的问题;而扶智则是增强贫困人口的增收能力,解决素质偏低、脱不了贫的问题。”庞达认为,无论“扶志”,还是“扶智”,最好都要从抓好乡村教育入手,培育产生更多的新型农民”。

  庞达分析说,这是由我国当前农村共性的致贫和脱贫原因决定的。从致贫原因来看,因老而体衰失去劳动能力致贫、因病滥用药医治不当致贫、因困于婚俗陋习盲目攀比致贫等,每一种都与教育有关。从脱贫实例来看,因自身学到职业技能就业脱贫、因儿女升学成才后反哺脱贫、因看准市场机遇创业致富脱贫、因科学治疗恢复健康脱贫等,都与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有效的职业教育紧密相关。

  “精准助学扶贫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承,彻底挖掉‘穷根’,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必然出路。”庞达认为,宏观上,多数贫困户光靠农业脱贫不太可能,需另有出路;微观上,好的脱贫项目,往往不仅要有资金还要懂技术、会经营。长远看,实现乡村振兴,就离不开更多的新型农民,而这一切都需从精准助学、发展教育开始。

  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贾德昌,对城乡教育差距感触颇深。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过去五年,我国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由1万人增加到10万人,同时加大了对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有4.3亿人次受益。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力度,解决“好老师到不了农村”的问题。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开展城乡学校之间的“手拉手、一帮一”活动,增进城乡学校之间的互助合作,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一线挂职锻炼,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

  庞达建议,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改善就学条件。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努力不因贫困而减损教育。大力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统编电化教学教材,高质量普及计算机网络教学,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动员社会帮扶让村娃从小受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张显友建议,针对困难家庭孩子入园问题,成立农村困难家庭儿童入园基金会,动员社会贤达捐资助学,专款用于困难家庭儿童入园费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进行兜底,确保农村困难家庭儿童一定能够接受学前教育。

  庞达也认为,要调集社会力量,广泛发动党派团体、实力企业、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通过自愿认领、机构介绍或自由结对,深入实施精准助学扶贫,形成全社会关心贫困学生、助力完成学业,“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的良好局面。确保贫困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厌学、逃学、辍学甚至失学。为做实“精准”二字,庞达建议,在做好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的基础上,对各贫困地区未成年人口的家庭情况进行普查登记,由基层社区或村居民组织和各中小学校共同确定帮扶对象,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为开展精准助学帮扶明确目标。

  庞达建议,要增强教育扶贫实效,促进真正脱贫。在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让农村儿童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成年农民的职业教育,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企业、职业院校、用工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到贫困地区针对性地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对自愿流转土地、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到城镇就业的农民进行补贴,使他们在家致富有门路,进城就业有出路,在创业、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记者 彭溢 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