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政府五下江南 站台“龙江绿”

2017-11-23 15:48:5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吕岩|责编:董健雄

  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报道(吕丹丹):近日,2017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质农产品推介会在广州会展中心开幕。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出席了推介会并听取了黑龙江13个地市及农垦、森工等主要领导汇报农产品市场营销情况。从汇报情况上看,各地市都将农产品营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黑龙江省长陆昊提出的农产品营销“十六条”,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据悉,前三季度,黑龙江省一产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1.7%,网络零售额增长53.3%;三次产业税收分别增长52%、14.3%、14.8%,这其中农产品营销的贡献功不可没。

  黑龙江资源禀赋良好、生态优势明显,但农产品“质好价不高,量大不挣钱”、“绿在深山无人知”一直是个大问题。

  在农产品销售的黄金季节,黑龙江省领导的心情,似乎比农民、农业生产经销企业更为急切,所以把工作汇报会议开到了销售市场前沿。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如何打开“龙”字号农产品在主销区的销售市场。

  黑龙江农委副主任李连瑞接受采访时说,去年以来,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龙江振兴两次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靠“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的要求,黑龙江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后在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广州五地举办优质农产品推介会,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经销商“零距离”对接,直观、立体、全方位的展示宣传推介。

  在过去办展过程中,成功探索出“一个主产市对接一个主销市、落地一个核心营销网点、发展一批直营店或代理商”的办展模式。即每次展会都由一个市负责在办展城市建设一个核心营销网点,代理全省农产品销售,并以点带面,发展一批农产品的直营店或代理商,真正打造永不落幕的展会。

  目前,在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四地建设的黑龙江省优质农产品物流集散交易中心运营状况良好,已有275个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中心,入驻品牌123个,直接销售金额4.48亿元;通过中心形成合约及意向性协议50笔,涉及金额6.57亿元。中心的建立和运营也得到了当地经销商、渠道商和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特别是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省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落实全省“两头两尾”工作会议关于“把农产品精深加工做成全省第一支柱产业”的要求,以及省政府农产品营销“16条措施”,大力推广水稻营销“4种模式”,农产品营销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卖得好”已成为拉动全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两年来,通过组织开展五下江南系列农产品营销活动,给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诸多领域带来一次深层次的革命。

  第一,通过农产品营销,带动了农业种得更好。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6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万亩,其中有机食品面积达到600万亩,同比增加100万亩,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

  第二,通过农产品营销,增强了农民市场观念转变。过去,农民生产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卖给国家一个客户,农民等农业生产主体市场观念淡薄,只会低头种地,不会抬头看市场,农业市场化程度低。通过农产品营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市场,加快了全省农业市场化进程。参加展会已不是加工流通企业的专利,市场营销已成为农民合作社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组织开展了“农民不猫冬、念好致富经”主题活动。值得高兴的是,农民的参与热情很高。去年以来,全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举办了一系列市场对接活动,农民创业群体积极参与,甚至包机组团去参展。

  今年2月,黑龙江承办全国鲜食玉米和速冻果蔬大会,原定会议规模400人,一些农民闻讯赶来,最后达到800多人,上百人没座位站着听会。今年6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暨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大会在哈尔滨举行,原定会议规模300人,结果来了800多人,又有不少农民站着听会,“这样的场面从未有过”。

  不仅是农民,各级农业干部也被倒逼得爱学习。5月10日陆昊讲营销16条时,提到了麦肯锡、尼尔森等国际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希望农业干部和农民通过这些报告,及时了解行业变化情况。这让不少干部一顿忙乎,四处打听,在哪儿能看到这些有权威数据的报告?“农业干部生产全过程最清楚,讲怎么种粮食,农作物哪个月长几片叶子,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讲怎么卖粮食,比如‘互联网+卖粮’,就不行了,跟不上趟,什么是B2B?什么是B2C?这些都得从头学。”

  2016年,黑龙江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32元,比 2011年增长55.9%。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086元,同比增长5.8%,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0.2和0.1个百分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