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黑土地

2017-09-28 10:14:11|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杜娜

  九月,黑土地上播下的绿色种子已结出丰硕果实。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正在形成,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绿”动飞扬,“龙江绿”也描绘着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线路图。

  “少点化肥农药,多点生物粪尿”

  秋收时节,行走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常能在稻田中见到没来得及搬走的鸭舍,记录着鸭、稻共生的“二重奏”。

  如果春、夏时节来这儿,就可以看到鸭子在稻田中穿梭,吃杂草,用嘴啄田里的泥,“搅活了水,稻儿长得更好”。

  鸭稻是黑龙江绿色农业的代表之一。为了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黑龙江省专门实施了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的“三减”行动,“少点化肥农药,多点生物粪尿”。

  不用除草剂咋除草?五常大米闻名全国,春播时这里就着手准备。随着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农机手驾驶水稻插秧机慢慢前行,平整好的稻田上随即铺下一层可降解的结实的“纸”,插秧机上的水稻秧苗透过这层特殊的纸插在稻田中。

  新庄村党总支书记刘清泉介绍,这是当地引进的新型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这层纸可将稻田中一些杂草盖住,把这些草“捂死”,除草原理和旱田中的玉米覆膜种植差不多。

  为了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黑龙江省还推动绿色标准升级。根据国标,黑龙江率先系统地修订了62个绿色食品地方标准,建立起全国首个省级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

  非转基因大豆、粳稻、玉米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的黑龙江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基地,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约占全国1/4。

  小奶牛都有自个的“身份证”

  正在此间召开的黑龙江省第五届绿博会上,两头黑白花色的小牛在展厅中格外显眼,一会儿低头吃点草,一会儿抬头舔舔对方。老远儿就闻到“牛味”十足,吸引很多参观者驻足。

  小牛耳朵上带着一个有数字号码的标牌,比身份证略大一点。工作人员介绍说,标牌是小牛的“身份证”,是可追溯系统的一部分,输入号码后,它是哪个牧场的,吃的草、喂的料,都能查到,“牛气得很”!

  “连奶牛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还担心牛奶干啥。”一旁的参观者赞叹。可追溯体系在绿色食品产业链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如今,黑龙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奶粉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基地,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乳制品加工能力、奶粉产量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相比可追溯系统,诚信体系建设对绿色农业的推动作用更大。今年1月份,龙江大米五常信用产业联盟正式成立,通过监管从源头到市场流通各个环节的诚信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平台。

  依托品牌和渠道建设,黑龙江发力打造绿色食品第一大省形象,先后在全国建设运营绿色有机食品旗舰店100多家,独立品牌连锁店超过3000家。

  这米不“卖”的,而是“送”的

  在五常市壹村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摆放着上百盒大米,但工作人员却说这米不是“卖”的,而是“送”的。

  领办这家合作社的哈尔滨壹村人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村说,公司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以F2C(原产地直达家庭)定制模式,通过会员制按月配送“鲜米”。成立一年多来,公司会员已发展到1.2万户,去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卖得好”正在带动“种得更好”。黑龙江省在供给侧发力的同时,把农产品营销作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抓手。86家成员单位刚刚成立了“黑龙江好粮油”营销联盟,把绿色、有机、优质的“黑龙江好粮油”推向全国。

  针对大米行业品牌多、杂等问题,26日闭幕的黑龙江省金秋粮食交易会集中打造绿色优质“黑龙江大米”品牌。国内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单位在交易会上签订粮食合作协议数百亿斤。

  即便财政资金紧张,黑龙江省每年仍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市场开发和质量监管,吸引带动信贷和社会资金向绿色食品产业聚集。2012年以来,全省投向绿色食品产业的社会资金已达到500多亿元。

  近年老工业基地黑龙江食品产业投资强劲,绿色食品产业投资已位居全省十大重点产业的第二位。

  黑龙江省农委统计,目前全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亿元以上产值的超百家,使用绿色有机产品标识的产品已近3000个,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龙江绿”态势正在形成。

  新华社哈尔滨电(记者 管建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