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绿色发展

2017-09-21 09:52:19|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杜娜

  原标题:绿色发展:我们书写

  【绿色龙江】书写绿色发展

  5月的林都伊春,游人徜徉在烂漫的杜鹃花海中。 陈宝林 摄

  【绿色龙江】书写绿色发展

  每至冬季,大量南方游客前来龙江赏冰戏雪。 邱成 摄

  【绿色龙江】书写绿色发展

  黑河红河谷国际滑雪场每到冬季迎来旅游高峰。 邱成 摄

  守护绿水青山开发冰天雪地,念好“山水经”、打好“冰雪牌”、做好“生态文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使黑龙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思想引领行动。

  伟大的论断,往往在刚一提出时,我们还不能充分领悟其深意,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付诸实践的进程中,我们才会越来越惊叹它所富涵的非凡智慧与远见。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短短几句话,生动形象,掷地有声。

  对黑龙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这里的生态保护。2016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时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要推进“多规合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2016年5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市、抚远市等地考察时再次强调:以推动绿色发展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殷殷嘱托,声犹在耳。一年多来,黑龙江着眼全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全力以赴来抓,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着力在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制度体制上做足了文章。以实际行动和先行姿态,创新思路,系统谋划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不断增进人民福祉。通过走绿色发展道路,念好“山水经”、打好“冰雪牌”、做好“生态文章”,构建新型生态产业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两座“金山银山”变成了生动现实。

  一年多来,龙江生态农业高歌猛进,“龙江绿”行销大江南北,林下经济风生水起,冰雪旅游产业不断提档升级。2016年,旅游业实现收入在全省GDP中所占比例为10.42%,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跃居东北之首,省外银行卡在黑龙江刷卡交易额达2302亿元,较上年增长39.4%。

  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变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战略富省惠民。

  (一)生态保护,置于多高的地位都不为过;顶层设计,大手笔擘画生态龙江美好图景

  9月5日,《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正式对外发布并正式施行。为全省加快生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树立了标尺。

  就在前一天下午,黑龙江省总河长第一次会议召开。省委书记张庆伟在会议上强调,要以对党中央高度负责、对龙江全面振兴发展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突出重点聚力攻坚,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保护好全省的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块湿地,让龙江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建设生态强省,走绿色发展之路,黑龙江的脚步坚定而有力。自去年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紧锣密鼓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和实施的制度设计,着眼大局,切合省情实际,倾力构建“生态保护优先”和绿色生态产业富省惠民的全新发展格局。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黑龙江独有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挖掘好、利用好、发挥好,下大力气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以及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同时抓好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就业拉动点;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湖泊、大湿地,这是大自然恩赐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依托。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推动绿色发展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产业富省惠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2016年9月,《黑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实施方案》发布。《方案》明确生态红线是维护生态安全的“生命线”,是维护公众健康的“保障线”,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警戒线”。

  2016年12月,最新修订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提出,自2017年5月1日起,在黑龙江全省行政区域内全面禁止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以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型迈进。

  2016年12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总体方案》,把国有林区改革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全面推进……

  这一年,《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法规条例相继制订通过或颁布实施,打出“组合拳”,从制度上给生态保护立规矩、拉红线,大刀阔斧,力度空前。

 春去春又回,奋进风帆起。在今年春天召开的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再次强调,要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念好山水经、冰雪经,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发展生态旅游,挖掘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体育、时尚、健康养老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冰雪经济,发挥冰雪大世界、雪博会、亚布力滑雪、雪乡等品牌优势,优化整合冰雪资源资产,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教育,打造全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冰雪人才培养高地、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和冰雪赛事承办基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冰雪经济强省。严守生态红线,推进“多规合一”,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开展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争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治水、净气、降噪、还绿、护田,保护利用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推广应用,落实“河长制”,保护重点林区、重点湿地和界江界河,使黑龙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这是一个生态资源大省的责任与担当。

  2017年8月,《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印发各地,提出发挥我省资源禀赋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全省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整体生态化优势充分释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发展。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已经在黑龙江全省上下形成共识;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龙江”,3800万龙江人民笃践力行。

  (二)转观念,乐享生态红利;调结构,激活一方山水

  8月兴安,碧空如洗,满目苍翠。刘忠站在自家的禽舍前,望着鸡鹅撒欢儿,脸上绽放笑颜。

  今年49岁的刘忠,是大兴安岭阿木尔林业局绿林管护区第三管护站管护员,曾经作为一名J—50集材拖拉机驾驶员,在木材生产一线干了20多年。转岗到管护员岗位后,他成了这片山林忠实的守护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几年前老刘与妻子在林间尝试养三黄鸡,平日里喂食苞米破子和蔬菜,让鸡吃林中蚂蚱、飞虫、草籽和黑土中的有机质。由于是“溜达鸡”,受到了过往游客和秋季采山人员的青睐,一只三黄鸡能卖到150元,乌鸡能卖到200元,乌鸡蛋更是卖到了20元一斤,一年收入1.5万元。

  “不靠伐木头也一样能致富,这片大山就是我们最大的本钱。”刘忠说。

  如今在大兴安岭广袤的林区深处,像刘忠这样,由当年“伐木丁丁”的斧锯手,转身为守护大山、利用林业资源发家致富的林业职工随处可见。

  天然林全面停伐,树不能砍了,日子还得过,怎么办?转变观念,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向生态要效益,让林间长出“摇钱树”。

  在“红松故乡”伊春,近几年围绕“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新思路,实施农林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战略,通过生态产业带动林区人民增收致富。铁力林业局繁育的森林猪在树林间奔跑,吃松子、饮山泉,排泄物还能为树木提供生长的养料。“养一年猪,相当于一二十年伐木的收入,而且还长久。”林区人的观念在变。

  森工绥阳林业局着力发展菌类种植。通过引进推广优质新品种、采用栽培新技术,严格规范生产流程和工艺,产出的木耳品质极佳,已经形成了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立体营销网络,“绥林双桥黑木耳”闻名遐迩,成为带动全局职工增收的重要渠道。“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林区人的信心越来越足,干劲儿越来越大。

  地处北纬53度的图强林业局有“中国最北灵芝之乡”盛名,近几年大力推广人工繁育松杉灵芝技术,建成了百联食用菌产业园区、北纬53度寒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等三大基地,拉动黑木耳、蘑菇等食用菌产业发展,年创产值5000余万元。既守护了一方绿色,也为企业发展和职工致富构建了新的经济支柱。目前,全局从事特色种养、旅游服务等产业的职工家庭1200多户,2600余人,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一批转岗职工就了业,一批贫困户脱贫致了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正成为林区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强有力的支点。

  曾有这样一份统计数据:黑龙江22万平方公里森林,可涵养水源500亿立方米,森林湿地效益总价值高达1.8亿元……这是天赐龙江巨大的宝藏。为推进实施生态战略,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去年以来,省森工、大兴安岭、伊春等地先后出台政策,对相关生态林业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扶持,重点推进。《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年生产总值将实现1500亿元。

  今年8月初,《黑龙江省森工系统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分析》发布。报告显示,林区新增就业13708人,职工年人均工资3.25万元,同比增长10.7%。

  “生态是金”。对此,阿木尔林业局党委书记胡守庆深有体会。自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后,国家正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开发森林碳汇项目,探索生态补偿新路径,努力将森林碳汇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时任图强林业局局长的胡守庆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在大兴安岭地区率先进行碳汇造林项目试点。2016年6月15日,图强局以40万吨碳量为质押授信获得大兴安岭农商行碳汇质押贷款1000万元,成为国内首单,开创了全国林业碳汇金融产品创新的先河。

  从过去靠木头卖钱到林业碳汇交易换钱,林业人践行生态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把把“金钥匙”开启了从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大门。

  巍巍大小兴安岭,曾为共和国发展建设贡献了数以亿万立方米计的木材,居功至伟。今天,它仍是养育一方百姓的重要依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不过,人们对它依赖的方式、开发的路径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因为相互友好,所以才唇齿相依;因为取之有度,所以才用之不竭。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林区每一个人的行为自觉,生态产业闯出了广阔新天地,人与自然各美其美,和谐共处,展现了一幕幕动人图景。

  (三)谋篇布局,重拳整治,保护好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块湿地,让水更清,天更蓝

  诗人海子曾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诗人的情怀未免有些浪漫,但相比于温暖的名字,贴心的呵护也许更为重要。如今在黑土地上,那数千条奔腾不息的大小江河,正陆续有了自己的庇护者:河长。

  为建立健全河湖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维护全省河流生态安全,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今年6月,黑龙江省印发了《黑龙江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境内所有河流(含湖泊、水库)实施河长制,计划到2018年6月,我省全面建立河长制;到2020年年底,通过实施河长制,全省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这是黑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又一强力举措。

  黑龙江幅员辽阔,境内河流纵横,湖泊遍布。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主要水系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水系,以及乌裕尔河与双阳河内陆水系;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和五大连池等。它们就如嵌在黑土地肌体上四通八达的血脉,滋养着千里沃野,哺育着流域内的芸芸众生。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和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违规排污,私挖滥采,江河湖泊的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破坏,有的情形已十分紧迫。

  按着国家总体部署,全力实行河长制,就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加快黑龙江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河湖健康,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保障和支撑。

  责任细化到人,又怎能不勠力同心?各地进一步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职能,组织开展河湖环境综合治理,遏制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现象,实行严格的环保督察手段,增强对突发水环境事件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能力。一批重污企业被关停或改造搬迁,一批破坏环境案件被严肃查处。

  2017年7月18日,针对哈尔滨市某油脂加工企业污染物排放超标并屡教不改现象,环保执法部门做出了4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这是哈尔滨市目前已经下达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中罚款数额最高的案件。

  “史上最高环保罚单”,彰显了政府整治环境乱象的决心与力度,惩一儆百,让环保利剑高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曾几何时,雾霾吞城,黄沙漫天。碧水蓝天,人心所盼。去年入冬后,黑龙江全省深入实施“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开展冬季大气环境执法检查,环保部门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30家,对84家(次)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1103.9万元。构建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体系,降低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门槛,建立哈大绥联防联控机制,同防同控重污染天气。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基础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重大工程和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等农业“三减”行动。截至2016年底,我省全年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4.2万辆,完成年任务量的118.2%,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210台,完成计划的147.1%。

  2016年全年,黑龙江全省空气质量年平均达标天数占比为91.5%,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下降7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下降11微克/立方米。雾霾天,不再“寻常见”。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拥有众多湿地,面积广阔,物种多样,是弥足珍贵的生态资源。近年来,许多地方纷纷建立了保护区,加大保护力度。目前全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51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超过40个,数量居全国之首。

  从今年8月下旬起至9月末,黑龙江省环保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农委、林业、农垦、畜牧、森工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绿盾2017”专项行动,重点检查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7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区各类违法违规活动。

  去年末,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反馈黑龙江情况时指出,黑龙江在环保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包括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护区数量全国第一,上半年全省PM2.5和PM10浓度均值同比均下降20%以上,松花江流域干流水质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

  2016年的深秋,又一个消息让人振奋:大马哈鱼回来啦!省内多点监测到大马哈鱼洄游的踪迹,有些与大马哈鱼失联30年的河流发现了大马哈鱼的身影。抚远上游200多公里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同江市监测到批量洄游的大马哈,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县科研船也监测到洄游鱼群,数量为近年来之最。甚至,距抚远400多公里的松花江支流汤旺河也捕到了放流洄游的大马哈鱼。

  “倦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今春,在三江平原几大自然保护区内,监测发现,水鸟回归的数量明显要多于往年,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数量大幅增加。

  今年以来,在森工林区的东方红、穆棱林业局,多次发现黑熊、狍子、棕熊、梅花鹿出现在远程监控镜头中,它们或成群结伴,嬉戏打闹,悠然自得……其中最令人欣喜的,是“山大王”东北虎的频频现身。就在9月2日和9月5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农垦红兴隆管理局852农场就分别发现虎踪。

  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一个地方生态状况的晴雨表。它们大量重现山林,标志着我省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家园美好,胡不归?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我国再添1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黑龙江省有6处,位列第一。生态大省,依然风光无两!

  (四)淘金冰天雪地,冰雪旅游收获了盆满钵满。“每当天上下雪,都好比是在大把撒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提起黑龙江,几乎所有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苍莽雄壮的林海雪原,晶莹璀璨的冰灯雪雕,如梦似幻的雪乡之夜……是啊,冰雪,还有什么能比冰雪更让人对这片黑土地印象深刻?

  地处祖国北疆的黑龙江省,冰雪期最长、雪量最大、雪质最好,降雪期长达4个多月。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天雪地,气候严寒,一度被视为东北发展的阻碍和最大的劣势;苦寒之地,曾被多少人视为畏途。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冰雪的重新认识,龙江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方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冷资源”变得炙手可热,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黑龙江作为全国冬季旅游首选地地位日益凸显。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日本札幌雪节、挪威的冬令节一起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每到冬季,贯穿冰雪产业链的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经贸、冰雪旅游等活动就热火朝天展开,高潮迭起。

  习近平总书记说,黑龙江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既是对过去多年黑龙江在冰雪资源产业开发方面付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冰雪大省未来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方向。原生态的冰雪,从未像今天这样受人瞩目。敢闯敢试的龙江人,正在冰天雪地中奋力走出一条建设冰雪经济强省的绿色发展之路。

  亚布力,位于小兴安岭余脉的张广才岭西坡,距哈尔滨东南201公里处,山高林密,雪量充沛,俄语里是“苹果园”之意。因为上个世纪初,修建中东铁路时在山上发现许多苹果树。如今,漫山果树仍在,亚布力却早已成为中国“滑雪胜地”,一个让国内外冰雪运动爱好者趋之若鹜的乐园。以1996年亚冬会召开为元点,二十多年来,亚布力由单纯的冬季体育项目训练场逐步向大众冰雪休闲体验转型发展。高铁直通让交通更加便捷,各项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由省政府主导理顺管理体制,实施资源整合。2016年,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08.4万人次。其中一季度冬季滑雪36.8万人次,同比增长20.8%。

  上一个冬天,亚布力先后承办了几项国际顶级冰雪赛事,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达沃斯”的中国企业家论坛已经举办了十七届,群贤毕集,足见龙江冰雪的强大磁力。

  目前,黑龙江全省各地共拥有各级滑雪场上百家,其中最北的漠河北极圣诞滑雪场,一直可以开放到初春山花烂漫时。

  松花江畔,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全球最大的室外冰雪主题公园。第十八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占地80万平方米,总用冰量18万立方米,总用雪量15万立方米,再创历年之最。游人徜徉在美轮美奂的冰雕雪塑王国里,感受北国冰雪艺术的神奇魅力。春节期间,最高时一天门票收入就超过2000万元。央视春晚分会场的成功举办,更让龙江冰雪出尽了风头,赢得八方艳羡。在75天的经营期中,冰雪大世界共接待中外游客130万人,实现经营收入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5%和20%。除了冰雪大世界,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期间,太阳岛雪博会、兆麟公园的冰灯游园会也都游客盈门,火爆异常。

  一业举,百业兴。由冰雪旅游直接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的兴旺红火,也催生了许多新行当。一入冬,松花江上激昂的劳动号子声就响起,数以千计的采冰人顶风冒雪,几乎将半个江面的冰都搬上了岸。他们都是来自市郊的农民,改变了“猫冬”的习惯进城为冰雪景区提供采冰劳务,每人每天能收入二三百元。

  牡丹江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雪乡,一个美如童话的地方。红灯笼,雪蘑菇,小火炕,农家菜。去冬,经过重新规划改造的冰雪小镇再创历史新高,自2016年11月初开园截至2017年2月25日,雪乡已接待游客66.8万人次,同比增长20%。自助游客达8.2万人次,同比增长12.6%,实现旅游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21%。落雪成金,经营家庭旅馆的林业职工赚得盆满钵满,喜笑颜开:每次下雪,都是老天在大把撒钱!

  雪是资源,冷也是吸引力。数九寒天去北极漠河找北,在零下40℃的低温下体验“泼水成冰”的快感,让许多南方客大呼过瘾。

  据统计,2017年春节冰雪黄金周,黑龙江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009.4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0.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2%和12.11%。又一个流金淌银的冬天,这是冰雪产业为龙江经济发展呈上的一份完美答卷。

  (五)资源好,更要经营好。政府主导,打品牌,促升级,延伸产业链,冰雪华章演绎美妙“多重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沉醉在冰雪生金的喜悦中,我们却不得不思考:冰雪产业发展会不会走其他产业的老路,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如何避免低水平的开发、粗放的经营带来的资源浪费与新的破坏?在国内其他省份看好冰雪“钱景”,纷纷跟进争抢这块诱人蛋糕的形势下,如何应对才能继续雄踞于“冰雪之冠”?

  “好资源,一定要经营好,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否则就是暴殄天物!”

  用新发展理念统筹龙江冰雪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于2016年12月30日出台,从品牌打造、产品体系、资源合作、营销策略对冰雪产业进行全新包装和升级,推动全省冰雪经济蓬勃繁荣。提出依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今后将重点建设“一区四带”(“一区”即打造哈尔滨都市时尚冰雪旅游区,“四带”即打造哈尔滨—亚布力—雪乡—镜泊湖滑雪旅游度假带,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五大连池冷、热矿泉冰雪旅游带,哈尔滨—伊春—逊克森林冰雪旅游带,哈尔滨—漠河极寒冰雪旅游带。),把黑龙江打造成为中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冰雪人才培养高地、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和冰雪经济强省,巩固黑龙江省在中国冰雪旅游产业的龙头地位。

  按照《实施意见》,今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相关产业融合的冰雪产业体系,变独特的冰雪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到2022年,力争全省冰雪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突破1200亿元。

  促进冰雪旅游产品提升,实施精品线路培育工程。亚布力景区从去年开始立足避暑养生休闲度假,深度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新建国内唯一具备举办国际赛事资质的山地自行车公园,国内规模最大的雪山水世界,国内纬度最高的熊猫馆,省内独家的山地游乐园,东北规模最大富含硒元素的森林温泉……成为滑雪赏雪、避暑养生、休闲度假、观光旅游、运动体验、文化科普综合旅游胜地,形成了四季旅游新格局。

  整合黑龙江省内冰雪景区资源,加强规划设计,攥指成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雪乡国家森林公园组成了冬季精品旅游线路。柴河林业局卫星林场,从去冬开始力推“雪村”品牌,突出东北民俗原生态。旱烟袋,羊皮袄,雪地爬犁,越“土”越招人稀罕。此外,伊春库尔滨雾凇、扎龙湿地冰雪观鹤、镜泊湖冰瀑布、大庆雪地温泉、冬季北极村探秘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和线路组合,为广大游客充分领略龙江冰雪魅力和民俗文化风情提供了多种选择。

  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与邻近省区合作,成立东北地区冰雪旅游联动发展机构,打造两小时冰雪旅游经济圈。

  促进体育活动与冰雪旅游融合发展,包括办好专业冰雪体育赛事,丰富业余冰雪体育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活动,加大冰雪运动进校园力度。冬泳、冬捕、冬钓,滑冰、冰壶……全省精心打造的赏冰乐雪系列活动丰富多彩。2013年至今举办的漠河汽车拉力赛,已经成为国内一项重要冰雪赛事,影响力与日俱增。

  促进文化活动与冰雪旅游融合发展,包括打造特色驻场演出,丰富地域文化产品,壮大时尚文化产业。冰雪大世界的冰秀,每晚都上演国外艺术团队世界级的演出,冰雪节期间,哈尔滨大剧院好戏连台,让人们在赏冰玩雪的同时,感受到精彩的地域文化。扎龙雪地观鹤、凤凰山冬季雪谷穿越大探险、伊春露营大会、库尔滨雾凇节,都已在国内外叫响。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威虎山景区开展红色旅游,重温烽火硝烟,激发爱国之情,感受北国山川之雄奇壮美。

  促进商贸活动与冰雪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黑龙江特色美食,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步伐。“雪博会”引来众多客商,收获满满。今年春节黄金周,冰城“老字号”马迭尔冰棍着实火了一把,仅哈尔滨中央大街店就销售了23万支,连在一起有6公里长。

  冰雪旅游的迅猛发展,让黑龙江省的冰雪装备制造业借势登高。从黑龙江省发改委获悉,2016年黑龙江省14家冰雪装备骨干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左右,其中齐齐哈尔黑龙冰刀、哈尔滨鸿基索道等部分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冰雪产业,由冰雪旅游的“单兵突进”,正在升级为全产业链的集群舰队,实现了“多路进财”,为正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的龙江经济发展输出强大动力。

  白金版的冰雪乐章,正在黑土地上铿锵奏响。

  为了深入宣传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的独特优势,推动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巩固龙江冰雪旅游大省优势,从几年前开始,省政府就由主要领导带队赴外地“卖冰雪”,宣传推介黑龙江冰雪旅游产品,从品牌打造、产品体系、资源合作、营销策略等维度进行了全面创新,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人群进行精准化、精细化、多样化的营销推广。近日,我省与广东联手推动两省冰雪旅游合作,“寒来暑往、南来北往”,两省实现资源互补共享。

  从2016年起,我省将每年的12月20日设立为“全民冰雪活动日”。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大论断的实际行动和务实举措,引导、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冰雪活动中来,营造浓厚的冰雪旅游氛围,进一步提升我省冰雪旅游品牌关注度和知名度,对念好“山水经”、打好“冰雪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巨大市场消费潜力,吸引了众多商家和战略投资者。6月30日,万达集团投资运营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哈尔滨万达娱雪乐园开门纳客。哈尔滨万达城将以四季全天候冰雪娱乐、鲜明的哈尔滨历史文化特色、高水平驻场演艺等内容,打造辐射东北亚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可以预见,这将是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的又一闪亮品牌。

  (六)生态建设引发产业“蝶变效应”,“龙江绿”成为大卖点,市场风头正劲

  风光摄影师老耿,北京人,每年秋天都要来中国雪乡住上半个月,不为别的,吸引他的就是这漫天飘舞的雪花和莽莽的大森林和清新的空气。他说,这地儿,国内独一份儿,美!

  生态龙江,风景这边独好。依托独有的资源优势,各地纷纷立足特色优势,争打生态牌,作为展示区域形象、吸引外来游客和投资者的最佳名片。去年以来,中国·双鸭山湿地摄影大赛、兴凯湖春季观鸟节、漠河石林风光摄影大赛、大美凤凰山风光摄影大赛相继举行,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在国内外摄影师镜头中生动定格,为更多人所熟知并神往。

  优质的生态资源,也直接促进了以旅游为核心的健康、养老、体育等服务性关联产业的风生水起,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盛夏,全国多地热浪滚滚,而黑龙江林区则清风习习,凉爽宜人。年逾八旬的“候鸟老人”王柏和来自河北省,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二年与老伴到伊春市的一家养老机构消夏避暑。林都的“天然森林大氧吧”让他们“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里”。闲暇时,他把周边的绿水青山美景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引来无数点赞。

  “神州北极”漠河县依托中国最北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力打造以养老养生、休闲旅居、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候鸟式养老服务产业,精心设计的6条短期旅养线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老人,“康养北极”品牌已初见成效,每到夏季大批的“避暑养老团”进驻时,出现“一铺难求”的景象。

  严寒,也是卖点。黑河处于高纬高寒地区,全年气温低于零下30℃的严寒天气有20多天,使其成为国内外众多汽车厂家寒带试车的首选之地。目前,全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寒带测试工作量的95%都集中在黑河完成,被誉为“汽车寒地测试之都”。

  2016年夏季,来黑龙江旅居度假的外地老年人达124万人。北上龙江觅清凉,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时尚。

  今年以来,在哈尔滨、伊春等地,2017年“黑马”系列赛事、F1摩托艇世界大奖赛、国际帆板大奖赛等一系列高水平的体育赛事相继举行,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人参与。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成为文体活动的大舞台,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我省生态优势和绿色转型成就。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龙江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了坚实保障,极大增强了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黑龙江省内各地因地制宜,以绿色引领,上项目,打品牌。依托丰富的农林牧渔上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加快产业链生成建设,绿色食品产业逆势而起。到2016年底,黑龙江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400万亩,占黑龙江全省耕地面积的1/ 3,约占全国1/5强;总产值2360亿元,约占全国1/6,成为全国最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龙江绿色食品的品牌认知度和公信力不断提高,培育打造了北大荒、寒地黑土等一批著名品牌,有15个绿色、有机食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有近200个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获得省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00个。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超过千亿元,产品遍布全国、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好吃米饭”,有5个品牌来自黑龙江。大会还授予区域公用品牌下的16家大米企业“2016中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称号,黑龙江省6家企业脱颖而出,数量占获奖企业总数的37.5%。

  在今年第四届中俄博览会上,黑龙江省的农业及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洽谈合作者众多。

  8月18日,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黑龙江的62家绿色有机食品骨干生产企业亮相,同国内外客商达成产品销售合作意向,频频收获令人欣喜的经贸“大单”。

  新绿满眼春,风自龙江来。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蕴奇介绍,近年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加工已成为全省成长性最好的新兴产业。2016年,黑龙江全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发展890家,亿元企业超100家,分别比2011年增长67.6%和53.8%;完成加工量1510万吨,完成加工产值1480亿元,形成了绿色米、豆、菜、菌、乳、畜等14个产品系列,龙江米、龙江奶、龙江肉、龙江油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优质安全农产品代名词。

  借力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涵养的优良生态环境,龙江绿色产业风生水起,“中国绿色大厨房”四海飘香。

  据统计,与2012年相比,黑龙江省2016年经济总量增加1400多亿元,但能源工业减少1600亿元左右。这“一增一减”,意味着黑龙江省在非能源领域比四年前增加了3000多亿元经济总量。这增量,就来自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重点产业项目的发力见效、新动能的培育生成。其中,“两座金山银山”中的冰雪经济、生态旅游、湖泊湿地经济、林中经济等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潜力陆续释放,有力拉动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山,还是那片山,水,还是那方水。然而,山水之间,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生动践行,生态文明之花遍地绽放。

  又一个金色的秋天正款款向我们走来,蓝天白云下,丰收的田野、绚丽的山色,让人心旷神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充分发掘冰雪资源优势,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强省惠民,龙江上下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壮美的时代画卷徐徐铺开,美丽中国故事,正在这片生机勃发的黑土地上精彩上演。(记者 陈宝林 李晶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