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剧背后的“乱力怪相”值得反思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针对近几年成为荧幕主流的仙侠剧,如《仙剑奇侠传》《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一批拥有众多粉丝的作品,提出批评:“在这些仙侠世界中,我们头顶的星空与内心的道德已黯淡失色。神、仙、人、魔、妖、鬼六界混杂。这个道德暧昧的世界,主人公在正邪之间不无迷茫地穿梭,没有了现实伦理的约束,个人情感被凸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是仙侠剧最为常见的叙事模式。”
文章指出,无论穿越剧、仙侠剧,还是同类题材的网络文学,其共同的创作思路都是架空现实,因而为受众提供一种逃避性或宣泄的视听享受。网络文艺是否可以回避现实伦理?对此,学者陶东风曾撰文批判此类玄幻文学装神弄鬼,其价值世界是混乱而颠倒的。学者赵毅衡指出:文化地位较低的文本,比文化地位较高的文本,道德上要更加严格。因为同纯文学相比,通俗文学和受众的社会心理联系更为紧密,作为受众导向的文学,要与主流道德认知相契合。
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人士对此纷纷表态,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反思,厘清仙侠剧背后“乱力怪相”的根源,从行业整体生态着手,才能让“仙侠剧”步入正轨,走向成熟。
架空历史道德暧昧仙侠世界不堪一击
仙侠世界虽然看似“百无禁忌”,但归根结底,还是讲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因此,其内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纲常伦理一旦含糊不清,就容易误导观众。《人民日报》在文章中分析说,仙侠剧之所以呈现出超现实的、过度浪漫主义的美学风格,正是基于部分青年不知道如何处理自我与现实的关系,过度留恋于个人小天地的现实处境。在社会高速运转的当下,一部分青年会有无法找到自己位置的焦虑,他们化解这种焦虑的方式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奋斗,而是网络世界中的宣泄。这种个体价值观一方面非常膨胀,整个世界中只剩下小小的“我”;另一方面非常虚弱,这个“我”活在非常幼稚的情节与对话之中,无法成长。从这个角度说,网络文学作家有责任做出积极的改变,毕竟文艺作品与社会心理是互相塑造的。
然而眼下的问题是,网络作家不但未做出改变,反而无限迎合这种个人情感,为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不断强化对这种情感的刺激,流于为虐而虐的狗血剧,作品整体风格矫揉造作,被低级的情感结构束缚,缺乏内在精神。
对此,哈尔滨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王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仙侠剧的剧本一旦脱离、架空历史,就很难将主人公个人成长层面的内容,予以完整地呈现出来。即便刻意展现,也未必会感人。因为脱离历史背景,人物就没有立脚点,极易导致形象扁平化,难以引起观众共鸣。这也是仙侠剧越来越粗制滥造、无法打动人心的原因。
王庆说,我们可以拿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做个对比,金庸的每部小说必会依托一定的时代环境、历史背景展开,反观古龙小说却不是这样。这两种小说哪一种更好写?一定是后者。目前仙侠剧、玄幻剧的创作方式与古龙更接近。一般情况下,仙侠剧的剧本需每日更新三四千字,网络作者迫于每日发稿压力,创作者必定会舍弃查资料、做调研的时间,尽量删繁就简,将时代背景、历史人物抛掉,较少着笔比较厚重的内容。
反观影视剧市场,对创作者而言,若想创作一个非常好的、依托一定历史背景的仙侠剧,比如前些年热映的含有仙侠、玄幻色彩的《大唐双龙传》,其创作成本势必会大幅度增加,而高昂的成本又是影视出品方所接受不了的。
情感多角人设失实仙侠剧难出狭隘情感格局
有网友总结了时下火爆的仙侠、玄幻剧套路:主角“人设”何其相似,感情路线如出一辙。许多观众认为,现在的仙侠玄幻有一个通病,就是主角人设太过完美,完全不接地气。比如《古剑奇谭》里的百里屠苏是冰块脸,《花千骨》里的白子画是高冷上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夜华是孤高太子。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拥有非比寻常的出身,不近女色,心如止水,只有女一号才能扰乱他的思维,让他变得痴情而疯狂。总之,从百里屠苏到白子画,再到夜华,变化的只是名字和演员,不变的则是他们身上那些永恒的标签,高冷痴情,心怀天下……每个人物都单薄得像个纸人,仿佛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讨好女性观众。
为何仙侠剧频频出现人设不真实、三观不正等问题?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唐飚认为,我们如今处于“娱乐至上”的年代,严肃高雅的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被市场冷落,以至于许多原本严肃的东西也被拿来以“戏谑”的方式重新演绎。一些网络文学、剧本创作者自身的创作灵感已十分枯竭,只能剑走偏锋,以挖掘野史的方式来填充作品;加之为了迎合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将文化产品投放市场快速变现,逐渐抛弃了文艺创作者原本应有的“悲天悯人”和“引领心灵”的责任。
人设不真实,带来的问题就是感情戏很“浮”,流于表面,且都是三角恋或多角恋并行。王庆说,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来说,编剧会希望情节越纠结、人物感情越复杂越好,这样可以多做几集,从而谋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但是仙侠剧过多地反映多角恋、三角恋,对于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而言,确实有问题。毕竟青少年的世界观还未形成,对社会不甚了解,在其成长过程中,如果不看一些优质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和电视精品,难免会导致他们认为,现实中的恋爱就像电视剧所呈现的那般错综复杂;如若家庭教育缺位,那么对青少年的影响后果将更为严重。
堵截源头莫不如加强管理。王庆建议,当下电视剧管理应该建立分级制,在一定程度上让心智尚未成熟、鉴别能力尚未形成的孩子,避免接触到“三观不正”“伦理混乱”的剧目。
匡扶正义明辨正邪侠义才是仙侠文学的内核
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指出:在司法不公、权贵横行的时代,大众会期待出现包公这样的清官,携持三铡,巡视州府,主持公道,惩恶扬善,《包公案》这类通俗小说正是顺应这样的社会心理而流行。同样,在仙侠之前武侠流行的时代,郭靖、乔峰这样的大侠都是高度道德化的,我们期待“侠之大者”匡扶正义,明辨正邪,为现实世界中的伦理焦虑提供一种想象性的解决,比如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其道德标准并不亚于同时代的纯文学作品。
对此,唐飚说,当下仙侠、城市灵异、穿越题材的网络文学写作主要以娱乐为主,在弘扬真善美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此类网络文学的生命力十分脆弱,受众群体也仅局限在18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难有大发展。他认为,现在的仙侠网络文学与当年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朱木珍等老派创作者的文学精品相比,相去甚远。这些近代武侠开山鼻祖们所写的小说,最起码可以体现出诸如“侠之大者以天下为大”“杀富济贫、为国捐躯”等侠义精神;反观现在的同类网络文学,仅仅作为一种粉丝现象而存在,不仅逐渐抛弃了近代仙侠小说的精神内核,更有甚者架空历史现实、有违伦理纲常,这是十分值得人们深思的。
唐飚说,实际上,仙侠剧创作者应当主动继承和发扬中国近代武侠之精神,创作出能够揭示心灵、塑造心灵、引领心灵,给予现代人以价值引领的文学作品。从还珠楼主的入世仙侠到金庸的新武侠,英男烈女,任侠尚义,其贯穿始终的是“侠义”二字,这才是中国通俗文学的“真精神”。
王庆建议,仙侠剧里可以更多地呈现有关奇幻、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虽然也有很多玄幻的内容,但他的小说从来没有脱离历史背景,也因此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深受大众喜爱。如今的仙侠剧可以不侧重反映现实,但不能脱离该剧所处的时代背景,而一旦仙侠剧关照历史,它也将变得更接“地气”。(记者 杨宁舒)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