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智能就业“云”时代

2017-07-26 09:19:10|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杜娜

  5年前,哈尔滨市抓住互联网机遇,开发出免费的“就业地图”,大大方便了求职者与招聘企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就业地图”不断升级完善,现在APP、支付宝、微信里都有“就业地图”的身影,求职者找工作不用再费时费力奔跑于各个招聘会,只需动动手指,数以万计的用工信息便会一览无遗,“就业地图”年服务人数达40多万人次。

  “以前找工作先得搜集招聘会信息,每场招聘会的企业和岗位数量都有一定局限,往往是花费了大半天时间,结果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自从我关注了‘哈尔滨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其中的‘就业地图’找工作,感觉真是太方便了。只需手指轻点几下,成千上万的招聘信息就会一览无余。”近日,市民赵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了“就业地图”的便利。

  这款惠及成千上万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就业地图”,创意于5年前。哈尔滨市人社局提出,面对就业压力加大的现实,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开发一款对用工方与求职者免费的软件,弥补实体招聘会的不足。2012年12月,“就业地图”试运行,次年1月正式投用,当时主要是利用网站、查询机和有线电视作为平台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并日益受到群众欢迎。

  服务经济,“就业地图”不遗余力。为了更好地服务哈尔滨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大项目,2014年大项目用工信息库整体加载到“就业地图”。截至目前,大项目用工信息库共有1311家企业提供了近4.2万个岗位,帮助3.3万人成功就业,另外有1万余人接受了培训。“我们酒店是大项目用工信息库的直接受益者。今年年初,酒店成功招到了所需岗位的200余名员工。其中大部分员工都是通过手机里的‘就业地图’知道我们酒店的用工信息,招聘效率大幅提升。”哈尔滨万达文华酒店人力资源部总监王晶赞不绝口。哈尔滨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自助智能招聘系统也与“就业地图”融合,该中心岗位信息进一步丰富了“就业地图”信息量。

  好风凭借力。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其便捷、即时的特点为“就业地图”升级提供了可能。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管理局副局长冯国斌向记者介绍说,为夯实民生之本,2016年,就业管理局新研发了“就业地图”手机APP,这就意味着用户动动手指可以通过APP找工作。他们与腾讯公司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就业地图”上线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就在今年6月,他们又成功与阿里巴巴合作,“就业地图”上线支付宝城市服务平台。与大咖级即时社交平台的合作一举两得,一方面巨大的流量让“就业地图”如虎添翼,另一方面节省了就业部门的大量资金。

  便民是“就业地图”一直追求的目标。2016年,“就业地图”进行了较大升级,引入了智能招聘系统,求职者和用人企业劳资人员只需要刷个人的身份证,便可以把信息录入“就业地图”。2017年,为了让求职者能够即时得到用工信息,“就业地图”与移动和联通两大通讯运营商合作,推出了免费推送服务,只要求职者将个人精准求职信息发送至平台,平台就会将符合条件的用工信息自动匹配,以微信或短信的形式推送给求职者;对于用工机构来说,运行原理相同。此举让手机与“就业地图”的粘性进一步增强,同时也便于求职者随时随地了解用工信息,增加就业成功率。哈尔滨市小额贷款网也加入“就业地图”,贷款者可以利用“就业地图”在网上进行小额贷款初审,省时又省力。

  5年来,“就业地图”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提供优良就业服务。据哈尔滨市人社局长刘志军介绍,“就业地图”正逐步构建起哈尔滨就业大数据,初步实现了就业服务智能化。信息发布方面,整合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招聘信息同台发布,平均每天向社会发布各类招聘信息2600多条、岗位15000多个,年服务人数达40多万人次。智能互动方面,求职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有线电视、自助查询四种手段,实现网上查询岗位、网上求职报名、网上培训报名、网上申请贷款、网上政策查询、网上申诉维权等服务;利用“哈尔滨就业微信”服务平台,实现“搜一搜”定向寻岗、“摇一摇”就近找岗、“扫一扫”求职报名、“问一问”答疑解惑;查询热门岗位情况、实时工资指导价位、环比工资变化情况,实现“一键报名”。数据处理方面,不断丰富的就业数据库正逐步向“就业云”过渡,灵活就业、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技能鉴定、大学生求职见习等海量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记者 李健 樊金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