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循环农业:“农头工尾”开新局
一粒稻谷,演绎从大米到稻米油再到汽车轮胎的神奇转化;畜禽粪便,从随意处置污染环境巧妙变身做饭取暖的清洁燃料;玉米秸秆,摆脱“燃烧困局”转化为撬动肥料、燃料、树脂的产业升级杠杆……农业循环经济,已在冰城的黑土地上扎根布局、快速成长,勾勒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展现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通向现代农业的光明前景。
稻谷循环
演绎从大米到轮胎的产融革命
日前,全国“稻谷循环经济产业链及稻米油三产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哈举行。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中国粮油学会及知名高校的专家聚首冰城,掀起了关于稻米循环产业链的头脑风暴。
研讨会上,益海嘉里公司发布了其投入巨资研发的稻米循环经济新模式,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焦点。传统的水稻加工是以制取大米为主要加工目标的粗放型加工,不仅米糠等副产品没有得到利用,废弃的稻壳还可能污染环境。如今的新模式是,把水稻加工成优质大米后,再用剩下来的米糠加工成更有益于健康的米糠油。从加工米糠油的副产品中可以提取脂肪酸、米糠蜡、米糠脂、谷维素、阿魏酸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这些衍生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专用油脂、油脂化工、化妆品等行业。水稻加工大米和米糠油的另一个副产品稻壳同样被“吃干榨净”。稻壳首先被燃烧发电,产生的稻壳灰被制成活性炭和白炭黑。这种从稻壳灰中提取的高分散型白炭黑被国际轮胎生产巨头用来生产绿色轮胎。至此,通过延伸加工产业链,益海嘉里开启了从水稻→大米→米糠油→化妆品→轮胎的循环经济传奇。
如今这个传奇正在黑土地上变成现实。今年4月,益海嘉里旗下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水稻加工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意味着纳入国家绿色发展规划的高效水稻循环经济模式,率先落地黑龙江开始试点。
在哈尔滨市方正县,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益海嘉里稻米深加工项目已经完成立项、规划、环评等前期工作。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稻米30万吨。
变粪为宝
绿色发展方式在种养产业链上轮回
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沼气做饭、发电,沼液沼渣可生产有机肥——这就是以东北农业大学寒地沼气工程技术为载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如今,哈尔滨良大实业有限公司与东北农大合作共建“良大生物质能源东北农大研发中心”,并在双城市杏山镇建设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在园区里,畜禽粪便是不折不扣的“香饽饽”,因为寒区沼气工程将村屯产生的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秸秆等转化为沼气和沼肥,沼气作为农户炊事用能和发电,沼液沼渣一部分直接灌溉农田,一部分固液分离生产有机肥。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机农产品种植区和奶牛养殖区,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打造了集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大学实验实习基地、观光农业基地于一体的三产深度融合的农村绿色产业链。按照该项目运行规模计算,沼气和有机肥年销售收入25.2万元和150万元,园区内2000亩有机水稻可增加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12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为养牛大户,如今双城区万隆乡农户刘伟生时常开着四轮子到处搜罗牛粪。他把收集的牛粪放进村头养殖场的大罐子里,几天后,从大罐子取出来的就是有机肥半成品。“这个大罐子名为智能高温好氧发酵设备,可以让粪便发酵时间从传统的堆肥60天缩短到7至9天。”哈尔滨帝盟公司总经理孙庆广说。
如今刘伟生把自家养殖场和从乡亲们手里收来的牛粪,放进大罐子造出有机肥半成品,然后将这些半成品送到帝盟哈尔滨总部,公司再把这些半成品加工成有机肥成品返还给乡亲们。“从上交牛粪到收到成品有机肥,乡亲们不需要花一分钱。”根据公司与当地农户的协议,农户用这些有机肥种植杂粮杂豆、水稻、小米等绿色有机农产品,然后公司从农户手中回购。如今这些绿色、有机农产品被公司卖到全国30多个城市和6个国家。冰城变粪为宝的炼金术正演绎着乡村生态文明提档与绿色农业产销融合的财富故事。
秸秆新角色
撬动黄金玉米带转型升级的杠杆
哈尔滨地处北纬45°黄金玉米带,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这些曾经被视为农业废弃物的东西如今已经成为撬动冰城循环农业产业升级的杠杆。
去年秋收季节,双城新兴街道新民村的大田里,玉米收获机在收获玉米果穗的同时,将秸秆打成碎段;秸秆还田机再将秸秆进一步粉碎成长度10厘米以下的碎片覆盖在田里。这意味着,农民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实现了秸秆,全部还田,不用再焚烧秸秆,避免了空气和土壤环境被破坏。
如今秸秆还在改变着冰城农村取暖方式。在道里区民泉村和立业村,200多农户已免费安装了烧秸秆燃料的新型节能锅炉。道里金朋合作社对农户地里的秸秆进行统一收集,然后通过加工制成秸秆燃料,再提供给村民替代冬季取暖燃煤。村民可以用秸秆燃料燃烧后剩下的灰分与合作社兑换新的秸秆燃料,而合作社则把这些“秸秆灰”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有机肥。
在平房区幸福人生态农业公司的厂房里,秸秆被加工成可以替代传统塑料制品的生物树脂。用于制造餐具、塑料袋、收纳盒等居家用品,以及装饰用防火防电建材、汽车内饰等诸多产品。“我们让秸秆变废为宝的同时,解决了传统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公司技术人员说,这些秸秆树脂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可降解且降解时间可控。
本月中旬,“中美玉米燃料乙醇行业经验交流论坛”在哈举行。冰城玉米变乙醇的产业链条让中美专家及企业家见证了哈尔滨三产深度融合的又一范例。
权威解读
循环农业: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媒介
“稻谷循环经济新模式如果能加以复制推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十分显著。”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员姜元荣博士的观点为哈尔滨稻谷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作为全国优质稻米主产区的哈尔滨市,未来发展稻谷循环经济优势明显。“如果全国年产两亿吨水稻的副产品米糠全部用来榨油,相当于节约了1.1亿亩大豆的种植耕地。发展稻米油循环产业,是在不与良田争地的情况下,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的观点则为冰城未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108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63%。市农委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刘占庆认为:“这组数据说明近年哈尔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未来烧秸秆的农民将越来越少,因为循环农业将让秸秆变成肥料、能源、环保产品……变成真金白银,烧秸秆就等于烧钱。”
去年冰城绿色(有机)食品产量达到547.13万吨,年销售量152.19万吨,销售额116.94亿元。据专家测算,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产生的附加值,是普通作物的10至16倍。与这组数据相对应的是,如今像帝盟生物、丹青诺和等一大批农业环保企业带着先进的技术和循环农业新模式,落户哈尔滨畜牧重镇双城区,目前年可处理畜禽粪便150万吨、秸秆60万吨,生产有机肥200万吨。
“大量畜禽粪便、秸秆进入农业循环被转化成能源、有机肥,有力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刘占庆说,“循环农业就是要向绿色生态要发展,向农头工尾要效益,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媒介。”(记者 霍亮)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