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旅游业迈进2.0时代

2017-07-12 10:54:00|来源:东北网|编辑:吕岩|责编:张曦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他听挺头条头条头条头条

  正在尽展风姿的“迷人的哈尔滨之夏”,与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冬夏两季呼应,此落彼涨、无缝衔接的哈尔滨旅游奏响四季发展乐章。近年来,在中国旅游市场发出高品质需求信号的召唤下,国际旅游名城哈尔滨发力供给侧改革:打造极具特色的冬夏旅游产品,“解锁”两季繁荣、四季发展的品牌布局;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优化”旅游业与多产业融合格局;以大型国际展会和活动为平台,“升级”哈尔滨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踩着经济新常态节拍的哈尔滨旅游业正式迈进2.0时代。

  哈尔滨旅游业目前已建立起完整的营销体系,形成了创新的营销模式,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发力供给侧改革——迷人哈夏“解锁”哈尔滨四季旅游品牌

  冰城夏都,是哈尔滨旅游两季繁荣的凝练概括。6月10日,2017“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暨第7届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节开幕式正式启动,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推介模式“解锁”了哈尔滨四季旅游品牌的发展征程。融入诸多新技术、新形式和新创意的开幕式,对哈尔滨夏季旅游资源加以生动展示与深入推广,同时反映了哈尔滨举办节庆活动的理念转型升级,已经由传统、单一、零散的旧模式转变为创新、协同、整合的新思路。

  在开幕当天,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表示,“哈尔滨先后打造了近百项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节庆活动,成为彰显城市风格魅力的一张张亮丽名片。”令人耳目一新的盛大开幕,为哈尔滨在夏、秋两季几个月的精彩埋下伏笔。围绕“绿水青山——万顷松江湿地”大主题,哈尔滨陆续推出百余项活动尽展“迷人哈夏”。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领略夏季风光,哈尔滨将当地的旅游资源、节庆活动、产品线路等进行归类划分,推出“生态之城”、“音乐之城”、“时尚之城”、“记忆之城”四个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提炼哈尔滨夏季的“十大玩法”。今夏,哈尔滨诸多传统经典景区推出全新的游玩项目,诸如哈尔滨极地馆,除了久负盛名的白鲸表演外,还推出了“我和极地动物有个约会”活动,让孩子们得到亲近动物的难得机会和奇妙体验。

  除老景区的新项目外,还有一批世界级的新景区在今夏掀开神秘面纱。万达文化旅游城于6月30日正式开业,在3天近60个小时的营业时间里涌入客流逾10万人次。这座特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占地80公顷、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投资200亿元,拥有旅游、文化、体育、商业、酒店五大业态,包括全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占地1.5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娱雪区,以及大型室外主题乐园、电影乐园、中央大剧院、高端度假酒店群、商业中心等项目。

  正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所说的,“哈尔滨万达城建设水平世界一流,万达决心把万达城运营也做到世界一流,为哈尔滨新增全球知名的靓丽名片,使哈尔滨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未来,万达城将成为哈尔滨冰雪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的举办地,成为哈尔滨、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旅游、文化、体育、会议活动中心。

  在万达文旅城开幕当天,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表示,哈尔滨万达城的投入运营对彰显哈尔滨文化特色,提升哈尔滨文化层次和水平,促进哈尔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说:“这一项目已成为哈尔滨建设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的代表性项目,哈尔滨新区打造特色核心旅游文化集聚区标志性项目,对完善哈尔滨城市功能,加快哈尔滨新区开发建设必将起到重要的拉动和促进作用。”

  此外,全球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的古希腊神话主题室内外海洋公园——波塞冬海洋王国也在哈尔滨全新启幕。率先开放的波塞冬沙滩水世界日均客流近5000人次,高峰时近10000人次。园区内的鲨鱼酒店自试运营期以来,日日爆满、一房难求。

  形式、活动、主题、玩法、景区的全面创新与完美结合,在客源市场的积极反响立竿见影。在首届中国夏季旅游创新峰会·2017黑龙江湿地论坛暨夏季旅游推介会上,中青旅联科、TalkingData、美团点评网联合出台了《中国避暑旅游人群大数据报告》。哈尔滨凭借全国最大的原生态多样性湿地资源及森林、动物等生态观光类资源,打造“生态之城”为主的精品旅游产品,在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中排名第二。《报告》还指出,避暑旅游目标市场日趋年轻化,青年群体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哈尔滨夏季的“时尚之城”和“音乐之城”旅游产品提供了时尚、多元的旅游体验,因此受到了年轻游客群体的追捧和喜爱。

  作为哈尔滨特色旅游品牌,“迷人的哈尔滨之夏”自创建以来,依托哈尔滨夏季优势旅游资源,不断丰富内涵、创新产品、增强体验,使得哈尔滨夏季旅游市场有了质的飞越,成为“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一把金钥匙。据哈尔滨官方公布的数据,在深耕“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品牌的5年中,哈尔滨夏季总收入从2012年的244.3亿元攀升至2016年的459.2亿元,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2亿人次。

  夏季旅游成绩快速增长,冬季旅游名气持续扩大,哈尔滨旅游业收获两季繁荣、四季发展的“全能金牌”。作为世界四大冰雪节庆之一,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至今已举办33届,在其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冰灯艺术游园会、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等一系列冰雪旅游产品成为广受世界各地游客欢迎的冰雪项目。2017年,哈尔滨首次成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全球目光聚焦到冰雪大世界的冰舞台。三次跨时空连线,令哈尔滨独特的的冰雪魅力享誉全球,令这颗“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光耀环宇。

  四季美迎八方客,哈尔滨机场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跃居东北四大机场之首,全年共运送旅客1627万人次,起降航班12.1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5.8%、12.9%;2017年,截至6月30日,哈尔滨机场共实现运输飞行起降66914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915.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6%、1.0%,旅客吞吐量继续保持东北地区领先地位。

  创造经济增长点——全域旅游“优化”哈尔滨产业融合格局

  从四季品牌布局到产业融合格局,哈尔滨旅游业立足供给侧改革,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国家旅游局在近日印发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为哈尔滨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将任务具体明确为“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加强规划工作,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创造和谐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推进服务人性化品质化”,“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有效供给”,“实施整体营销,凸显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加强旅游监管,切实保障游客权益”,“优化城乡环境,推进共建共享”共八项内容。

  据此,哈尔滨切实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一方面强化旅游服务保障,进一步规范社会管理秩序,为广大游客提供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针对旅游市场监管,哈尔滨从制度、考评、执法等多角度予以加强;针对游客最为关心的旅游安全问题,哈尔滨在日常的旅游工作中实行常态化的长效管理机制,为游客提供全面的安全保证,从源头遏制旅游安全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让所有来到哈尔滨的游客都能够玩得舒心,游得放心。

  另一方面,哈尔滨推进旅游营销工作,构建了完整而立体的营销体系,开启了创新而多元的推广手段,使哈尔滨冬夏两季的旅游品牌知名度均有大幅提升。在最新提出的《哈尔滨市2017年旅游营销推广方案》中,哈尔滨明确几大营销方向,包括加快打造“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城市形象,突出以“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哈尔滨”为主题的冰雪旅游和以“绿水青山——万顷松江湿地哈尔滨”为主题的避暑旅游两大核心产品,拓展入境、国内、本地三大旅游市场,构建完善节庆活动营销体系、区域联盟营销体系、网络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宣传品营销体系、展会营销体系五个营销推广体系。在推广手段上,哈尔滨将互联网、3D技术、情境化体验等多种方式与推介相结合,有效提升了营销活动的效果和品牌影响力。

  作为全域旅游最为重要的方面,哈尔滨以多产业融合发展方式丰富产品供给、提升产品质量,推进“旅游+”战略的实施。在2017年5月召开的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发展黑龙江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旅游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体育、时尚、健康养老与旅游融合发展。放眼哈尔滨的夏季旅游产品,无论是四大主题中旅游与音乐、建筑的结合,还是十大玩法中旅游与体育、农业、康养的结合,都是对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最好的诠释。

  哈尔滨对“旅游+”战略的实施,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转变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给当地就业带来极大的提振作用。以“旅游+农业”为例,哈尔滨在夏季旅游产品中加入了许多农业元素。登山节、漂流节、莲花节、采摘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在带动相关农业产品、农业服务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人口收入的提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在今年夏季旅游工作中,按全省夏季旅游产品供给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要求,哈尔滨将“旅游+”战略落到实处,大力丰富观光类、体验式、功能性、休闲类的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有融合湿地合理利用的太阳岛风景区湿地、滨江湿地、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产品,有融合时尚、体育元素的万达城、波塞冬海洋王国、哈尔滨国际马拉松等时尚旅游产品,有融合音乐元素的老街音乐汇、哈尔滨大剧院、新音乐厅等音乐旅游产品,还有融合建筑、文化元素的索菲亚教堂、伏尔加庄园、果戈里书店、中华巴洛克、关东古巷等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性的举措、多元化的设计,给游客提供了丰富、个性的旅游选择,使旅游产业与文化、体育、农业等多领域有效结合,在创新旅游产品供给的同时,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对于哈尔滨旅游发展的重要精神指示,正在通过供给侧改革与全域旅游创建等举措,变为可以感触的现实。国家旅游局副司长刘建明在“迷人哈夏”开幕式致辞中讲道,哈尔滨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这里有白山黑水,特别有区域特色的自然资源,旅游产品主题非常丰富。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旅游产业正在成为人们提升生活质量、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活力的一项重要发展内容。这样的变化,除了对于两山理论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哈尔滨在近几年采取切实举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力度,提升哈尔滨夏季与冬季旅游产品的质与量,使得哈尔滨从以往冬季旅游“一枝独秀”全面升级为冬夏“两季繁荣、四季发展”,实现201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039.1亿元,同比增长14.4%,成为新常态下哈尔滨产业转型升级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深拓境外内市场——国际平台“升级”哈尔滨世界名城形象

  由供给侧的产品,到需求侧的市场,哈尔滨在打造旅游品牌、推动产业融合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境内外客源市场的开拓步伐,充分利用大型国际展会提升哈尔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6月12日,2017中国东北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暨“3+1”中俄跨境区域旅游联合体扩大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利用这一国际化平台,哈尔滨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伊尔库斯克、乌兰乌德等城市的旅游企业,以及乌拉尔航空和伊尔航空开展合作,并达成多项成果。乌拉尔航空将以哈尔滨为枢纽,建立起多条货运与客运航线,南方航空也开发了哈尔滨至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今年还计划开通哈尔滨至伊尔库斯克航线,为游客往来哈尔滨与俄罗斯各大城市提供便利。

  此外,第四届中俄博览会和第二十八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也是哈尔滨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主办方,哈尔滨与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俄罗斯联邦地区发展部、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等10多个国外的政府部门与贸易促进机构进行合作,有效推动各国间的区域旅游合作。

  为了更好地打造哈尔滨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形象,哈尔滨还举办了以国际冰雪峰会、国际冰雪节、国际啤酒节和“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为代表的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会议和旅游活动。2017年的哈尔滨国际啤酒节由西班牙专业团队参与设计,游客可以在啤酒节期间欣赏桑巴舞、肚皮舞等精彩节目,感受浪漫的异域风情。在中俄文化艺术周期间,哈尔滨将安排两千余场高水平演出,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中俄文化艺术盛宴。

  此外,哈尔滨还将举办2017WIC世界杯哈尔滨公路轮滑马拉松赛、第三届中国国际西餐文化节暨第四届哈尔滨西餐美食节、第二十届哈尔滨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2017哈尔滨国际商务之桥活动等一系列国际赛事和节庆活动。2016年首次举办即取得成功的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赛,今年也将继续举行。届时,将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名外籍选手参赛,参赛总人数也将达到3万人,在全球的马拉松赛事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这一系列举措在吸引更多国际关注的同时,还使境内外政府、企业和个人与哈尔滨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从而提升哈尔滨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哈尔滨的对外开放程度,也给来到哈尔滨的游客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从而打造哈尔滨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除了“请进来”,哈尔滨还在积极地“走出去”,与海外企业合作推介自身的旅游资源和产品。5月15日至23日,哈尔滨参加了由国家旅游局在迪拜、吉隆坡、新加坡组织的“美丽中国”冰雪之旅推广活动。在三场冰雪旅游专场推介会中,哈尔滨向当地旅游企业和市民展示了哈尔滨优越的旅游资源,并与多家企业签署冬季来哈旅游包机、客源互换等多项合作协议,为哈尔滨更好地吸引海外游客奠定了基础。

  正如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东生在本次湿地节开幕式致辞中所提到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因旅游而生动,旅游因文化而精彩”。哈尔滨在推进冬夏两季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有效带动了文化保护与建设,在保留城市文化基因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为哈尔滨可持续发展安装了最坚实的“软装备”。也正是通过旅游产业这一创新载体,我们可以有效巩固国家文化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国际文化竞争力,旅游产业也将真正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契机和新抓手。(记者 付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