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农场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成果显著
稻侧深施肥技术作为水稻增产增效的一项农业高产措施,在创业农场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多年,不仅有效落实了农业“三减”工作,同时给广大种植户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这项技术不但在创业农场土地上落地生根,如今已是枝繁叶茂。
示范带动榜样先行
创业农场科技示范户于全信是种植水稻的行家,这些年他在科技种田上狠下功夫,不论是机械更新还是水稻品种选择和管理上都非常上心。可前些年的产量却没有他期望的那么高。他经过仔细测算,每年光在施入返青肥这一项上所需的肥料就达到了2.5吨,按常规三大肥以前的种植方法,他种的550亩地,每年得需要肥量大约是40吨左右。一年少不了四遍施肥,用工量大约在1.5万元,不仅花费了大量的人工费,而且施肥过多还造成了部分肥料的流失,更重要的是产量也不稳定。
为了找到寒地水稻施肥的正确方法,均衡施用各种营养元素,从2012年起,创业农场开展水稻侧深施肥试验,试验的地点就选在了于全信家水稻田里。通过应用侧深施肥专用肥,加大技术跟踪测验,及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对比分析等举措,几年下来,创业农场有效解决了往年水稻施肥不能够定位、定量、均匀、可靠的技术难题。侧深施肥插秧机能将插秧和施肥一次完成,形成一体化作业,既降低了劳动量,又减少了肥料的流失,每亩可以节省肥料10%。在亩施用量30公斤的基础上,减少2.5公斤,仍然能达到增产5%以上,一亩地增加效益100多元。尝到侧深施肥甜头的于全信,逐年扩大应用面积。如今,于全信家的550亩水田基本上都用上了侧深施肥这项技术。
为更好地推广此项技术,创业农场在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组织全场的种植户到于全信的家中进行观摩培训,做到了春看苗情、夏看长势、秋看产量,通过详细的技术讲解和示范户现身说法,让全场的种植户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并对此项技术充分认可。仅4年时间,创业农场的侧深施肥面积由50亩猛增到3.5万亩。今年,创业农场计划投资430万元,将侧深施肥总面积扩大到14.7万亩,占全场耕地面积的30%。
优惠扶持政策同行
成本问题是左右种植户接受新技术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一情况,今年年初,创业农场科学制定了农机购置补贴重点,积极引导种植户购买先进、高效、适用的侧深施肥新机械。在国家和农场的双重农机补贴政策下,花不到一半的价格就买了一台侧深施肥高速插秧机。市场上原价13万元的高速侧深施肥插秧机,经过农场和国家补贴后,只花7万元就能买到手。第七管理区种植户吴忠刚最初在农场管理区工作人员来推荐这款机型的时候,觉得造价太高,心里有点犹豫,可当得知国家一次就给购机户补贴5万多元时,下决心购买了一台。解决了资金难题,面对的就是实用性问题了。种了十多年水田的吴忠刚在这方面留了个心眼,自己家的300亩地,起初在他的坚持下只实验了100亩。但是不到一年的功夫,他的观念就改变了。吴忠刚心里有数:用侧深施肥第一省肥料、第二省人工、第三还增产,所以他这300亩地,今年全部采用侧深施肥。
像吴忠刚一样,如今创业农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已逐渐被种植户们广泛认可,备受青睐的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成了抢手货。到目前为止,创业农场220台侧深施肥高效插秧机已全部到货。在创业农场今年展开的插秧大戏中,这批插秧机成了主角。
多措并举“三减”随行
几年来,创业农场紧紧围绕“一控三减三基本”,把侧深施肥技术作为重要支撑,加大“三减”示范项目的推广力度,多措并举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创业农场首先采取“成果对比”的方式,将去年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展现在广大水稻种植户面前。利用电视、网络,将视频资料直接展现在种植户眼前。同时,利用微信平台将视频和资料传输到种植户手机终端,随时点击观看。
“现场推介”也是创业农场农业生产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要想扩大水稻侧深施肥面积,大规模推广应用专用侧深施肥插秧机是关键抓手。创业农场利用农闲时段,集中种植户现场参观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的展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关键的技术要领及维护保养的主要措施。让取得成功经验的种植户与广大种植户面对面传经,把新机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推介,展现给广大水稻种植户。
“人员培训”成为扩大水稻侧深施肥面积的关键环节。创业农场八个管理区新购买侧深施肥插秧机的水稻种植户陆续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侧深施肥成果宣传单更是人手一份,对新型水稻插秧机的特性、管护等重要环节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目前,创业农场已有4000多名种植户接受了对新型侧深施肥插秧机的相关培训,为大规模减少化肥用量、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创业农场将紧紧抓住黑龙江省建设一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的契机,加大“三减”示范项目的推广,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把侧深施肥这项技术,作为农业“三减”的重要支撑,实现“降本、提质、增收”的良好目标,为黑龙江省有力推进农业“三减”工作积累经验,趟出新路。(记者 刘楠)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