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不忘初心 精准扶贫服务民生
企校合作 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其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天然联系。国家的振兴离不开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校合作。近五年来,黑龙江省职教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实训条件,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哈尔滨市政府把产教融合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先后建成专业性实训基地47个。同时,争取世行贷款,投资6亿元支持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哈尔滨现代综合性开放式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齐齐哈尔市政府投资6800万元,支持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建设建筑面积16500平方米的失能老人康复中心,集培训、实训、实习、养老、医疗、康复为一体,构建老年护理培训体系,引领老年护理专业建设。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投资5000余万元与宝马、ABB、德玛吉、中兴通讯等国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建设现代制造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服务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立足垦区,与宝泉岭农场(北大荒股份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协议,校企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占地252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信息化现代农机服务中心,建立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现代农艺技术两个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场中校”办学模式,改善了涉农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哈尔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把企业搬进校园”,与用友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倾力打造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的“哈一职用友新道财贸全景仿真实训基地”,成为中职财会专业东北地区企校深度合作和培训实训运营的示范。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筑巢引凤,坚持产教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家一级一类维修企业标准与4S店建店标准对应,分层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汽车维修专业产教融合一体化实训基地,实现了厂中校、校中厂,奠定学生在校走入职业角色基础。2016年,我省3所高职院校和7所中职学校获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2所院校获批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共获得中央资金、设备支持近1.5亿元,目前部分项目已投入建设,项目单位的基础条件和产教融合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动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5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学院和大庆市蒙妮坦职业高级中学4所学校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探索实施了“忙工闲学”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入校即入厂,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招生招工一体化的长效运行机制,2017年试点院校将进入招生运行阶段。目前,黑龙江省已启动了近20个国家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齐齐哈尔、黑河等地已有14所中职学校和近700名学生参与。2016年经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批复,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市成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市项目建设单位。
培育工匠 扶贫扶智 创新创业成就精彩人生
“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工人到工匠,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工匠是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扬,是对于现代加工技术的精益求精,是精雕细琢,是极致钻研,是专注执着,这其中凝聚着追求技术技能卓越的精气神。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是培养中国工匠的主要阵地。多年来,黑龙江省广大职教工作者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全心全意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将培育“工匠精神”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强化“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养成,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内化于学生的职业精神之中,外化于学生的职业操守之中。各职业院校以赛促练,通过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向高、精、尖发展,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爱迪生、鲁班这样的闪耀“星云”,更要培养像许振超、高凤林这样的“满天繁星”。技能大赛就是培养繁星施展技能才华的舞台。今天的赛场,明天的职场。近三年,随着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参与度逐年提高,贴近企业工位的实战成绩逐年提高,各类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196项。2013年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部地区最佳进步奖。2015年和2016年两度蝉联“最佳组织奖”。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工巧匠不可或缺的摇篮。时代赋予了职校学生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与祖国共同成长的机会。这些从大赛走出的工匠型人才正逐步成为黑龙江省不同企业的技术骨干、技术能手、技术大师、大国工匠。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汽修专业学生曲兆进,成为牡丹江市中信汽车集团技术总监;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马成,曾两次代表学校参加黑龙江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2013年以工程师身份被哈尔滨汽轮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聘用,操作西门子系统大型龙门铣床,专门加工核电厂、国防和军工设备的大件;哈尔滨第二职业高中学生闫芊彤,荣获全国中职生烹饪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对口升学考入哈尔滨商业大学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继续深造学习,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开办CUPCAKE纸杯蛋糕西餐店;大庆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学生、高级操作工马新庆,直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路晨、赵俞瑞、林岩等三位同学,在校期间,分别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赛项一等奖、黑龙江省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工第一名,走上工作岗后,始终坚守“工匠”之心,多次参加特殊工件加工难题攻关,分别获得第42届世界数控技能大赛选拔赛优秀奖、中航工业“东安新人秀”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路晨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成为中航工业公司唯一的“90”后“工匠”;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4级4班学生徐颜,入学就加入了鲁班工匠班,在传承中国传统木作技艺的同时,也对中国木作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由于他刻苦训练,掌握了扎实的木工技艺,2016年7月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全国选拔赛上成功夺冠,入选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中国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国大能手荣誉称号和木工二级技师证,将代表国家参加在芬兰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2016年,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教育部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第一批4名教师赴非洲赞比亚,通过境外“鲁班坊”工匠培养方式,针对中资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企业走出去培养现代工匠,提升了我省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一代穷,代代穷”,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是令人揪心的社会痛点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把消除贫困作为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80%来源于农村,其余20%的学生大多是城市低收入家庭。广大职教一线教师秉承心系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向未来,迎接挑战,培养数十万的贫困家庭孩子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了有效就业、体面就业。
黑龙江省是边疆大省,有18个边境县;经济欠发达,有2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14个;有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将职业教育作为“造血式”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通过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贫困学生全免学费、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生活补助等政策,落实职业教育帮扶计划和职业教育圆梦专项行动。实现“四个精准”:“精准改变”,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学可上,而且能上好学校;“精准资助”让贫困户子女不仅上得起学,而且免费上学;“精准就业”,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业可就,而且能够持续发展;“精准培训”,让贫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提升贫困家庭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能够脱贫致富,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
“精准资助”,保障贫困学生有学上、上好学。近年来,职业教育资助实现了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全覆盖。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享受免学费政策。从2007年秋季学期至2015年春季学期,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发放国家助学金36.77万人次、8.04亿元,资助比例占在校生的26%;发放国家奖学金2549人、2039万元;发放励志奖学金46734人、2.34亿元;中职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总人数为74.7万人,资助金额近11.27亿元,资助比例占在校生的26%;享受国家免学费总人数为33.48万人,资助金额为7.82亿元,资助比例占在校生的90%。各级政府也积极创造条件,加大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力度,如嘉荫县委县政府从2012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100%免费,高一、高二所有职校在校生100%免学费,高三在校生50%免学费,县本级财政承担剩余50%学费,免除了贫困学生上学的后顾之忧。
“精准就业”,贫困户子女不仅有业可就,而且能够持续发展。牡丹江职教中心学生丁野,因家庭困难享受国家和学校的政策扶持,刻苦学习,自强自立,利用业余时间打工,坚持完成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华德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让相依为命的母亲享受到了晚年的幸福。齐齐哈尔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数控专业学生王强,2014年被学校分配到宁波博曼特集团成为一名车工,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和严格的考试,晋升为技术员,工资丰厚,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摆脱困境。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学生李有香,经全国统一高考被学院护理专业录取。学习期间,学院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她办理学费缓交、享受国家助学金,毕业后恰逢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医学毕业生,由于业务精、能力强,被青冈县中医院录为急诊科护士,彻底帮助家庭解决经济困难。李有香脱贫不忘回报社会,2016年结婚后,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支持爱人远赴新疆支援边疆医疗建设,服务西部建设,为更为贫困的地区脱贫贡献力量。
“精准培训”,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宁安市兰岗镇兰岗村农民高波,在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参加农民创业培训后,投资1200万元,成立了古塔田源家庭农场,注册了“古塔田源”商标,年产值达345万元,纯收入达127万元,辐射带动了10多个乡镇、200多个村屯,仅兰岗镇棚室就增加10000栋以上,年增加产值超过3亿元,她本人被评为“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佳木斯市桦南县打造精良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和厨师等八大品牌培训,近三年共培训育婴师1339人,就业258人,月薪平均7000元至13000元。培训养老护理员673人,就业的126人,月薪均在6000元以上,受训学员的脱贫能力大幅提高。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邹作阳同学,出身贫困家庭,毕业几年后筹集资金,建立长岭腾达汽车维修站、长岭金杯汽车售后服务站、双辽金杯汽车售后服务4S店,现有员工50余人,累计资产600万元。
近年来,黑龙江省职业教育面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采取送教下乡、订单培养等形式,走乡入户,精准对接,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技能脱贫,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由“伸手要”转为“动手干”,共培养致富带头人350余名、各类农业技术人才26万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2.7万人,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近12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99.5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25.57万人次,推广农村实用技术300余项。
智慧职教,职校生是全民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深入落实《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支持项目达1429项,以每校100万元的额度,重点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习示范基地。哈尔滨华南城有限公司等社会力量搭建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首期3.5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入驻各类创业型企业55个。每年举办或支持举办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类比赛200项以上,为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提供舞台,搭建平台。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王玲,毕业后去上海打拼,从销售员做起,现成为年薪150万元的上海爱谱华顿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金融财会专业李守敬,对口升学考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到苏州东和光电有限公司工作,2014年自己创建了苏州明俊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年销售额上千万元,担任总经理。哈尔滨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生杜红凯,白手起家,钻研牛油精炼技术,创办年营业额上千万的黑龙江绿庄园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海底捞、张亮麻辣烫、肥牛火锅等全国知名大企业指定原料基地。黑龙江职业学院2015届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李一鸣,从大三实习期间就开始组建团队,创建了哈尔滨昌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公司已成功签下中航工业哈飞航站楼、哈药集团、理工大学等弱电工程项目,逐渐发展壮大。其创新项目“昌鸣宜居智能家居”在黑龙江省首届创客活动周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一等奖,2016年,被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并获得2万元“创业种子资金”。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