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争当排头兵
报告摘录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把农业打造成推动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代表们在分组讨论张庆伟同志所作的报告时,满怀豪情地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如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农业和畜牧业并重发展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门贵昌代表说,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既明确了现代农业在龙江振兴发展中的定位,又凸显出现代农业在振兴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绥化作为农业大市,要充分发挥寒地黑土资源优势,开发绿色优质农产品。主要是保护好黑土地、开发好寒地黑土产出的绿色食品,叫响寒地黑土品牌,扩大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和认证数量,推广多种营销模式。要把农业和畜牧业并重发展,实现农业“1+1”主辅双强、主辅增效,让寒地黑土成为国家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当好维护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孙斌代表说,围绕推进国家粮食政策的调整,我省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就是对准绿、特、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通过农业转型提升农产品定价机制,进而确立市场优势。建议政府对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在粮食的仓储、加工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优质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产销对接。通过补齐短板让农民享受政策红利和市场红利。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来自高校的李翠霞代表说,现代农业要向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和品牌农业方向发展,绿色、智慧、品牌农业也是“三高农业”,即高品质、高效率、高效益。实现“三高农业”要从环境、技术和产业链入手,通过包括土壤、水等资源环境条件的修复和保护,为“三高农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包括种子研发、种植养、栽培,以及相关的农业机械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为“三高农业”提供支撑和保障;通过产业链的打造和融合,为“三高农业”的价值实现提供条件。
赵励军代表认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夯实农业基础建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加强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富锦市把百公里绿色稻米长廊和百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带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核心区进行武装,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用5年的时间,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科学实施农业“三减”,大力推广使用黄腐酸肥,促进土壤有机质恢复性增长。
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大力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董树春代表认为,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就要充分发挥我省资源和基础优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总抓手,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要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融合发展的根本点,把“农头”做大做精;紧紧围绕产业升级,把不断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业作为融合发展的关键点,把“工尾”做粗做长;紧紧围绕动能提升,把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作为融合发展的突破点,把“三产”做活做优。
单伟红代表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就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而言,要在做强立县主导产业上下功夫。一是拉长产业链,坚持做强基地、做深加工、做大品牌、做强市场,不断壮大“六大食品加工”产业体系;二要育壮产业链,形成一乡建立多链,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创新产业链,注重提高产业外向度,大胆探索发展外埠基地建设,培植新兴产业体系。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推进规模经营
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
赵励军代表认为,深化农村改革,要积极探索“农业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新路子,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富锦市组建粮食银行,实施国家粮食物流中心和粮食交易市场项目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粮食物流中心。同时以规模经营、特色种养、综合服务、仓储物流、互联网+等方面的实用人才为重点,培养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提高农业对接市场和参与竞争的能力。
贾红涛代表说,作为基层党支部,组织实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合作经济促增收,组建了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烤烟种植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建设冬暖式越冬大棚40栋,注册了“大成福”牌商标,并获得国家认证的绿色无公害、有机标识。发展劳务输出促增收,目前全村输出劳务320多人,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今年,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与转变,走“互联网+”和“订单式种植”之路,为早日迈入小康社会奠定基础。(记者 谭迎春)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