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劲放花千树

2017-04-06 17:35:47|来源:伊春日报|编辑:吕岩|责编:董建雄

  “办人民满意教育”,不只是口号和承诺,而是真真切切的行动和践诺。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从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始“破解”,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和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组组闪耀动人的教育工作数据,一件件落地开花的教育工程,彰显着我市教育事业的勃勃生机。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园44所,比2011年增加38所,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4所。全市学前3年在园幼儿10191人,入园率由2011年的43%提高到85.62%,提前4年实现了省政府规划的2020年工作目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布局稳步调整,全市小学由2011年的107所调整到51所,初中由42所调整到34所,所有村小学集中在乡(镇)办学,所有林场(所)学校全部撤并到区(局)址所在地;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全市85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标准化学校合格率由2011年的58%提高到100%,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均衡发展快速推进,全力落实省政府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全市17个县(市)、区均已通过省政府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全部通过省检的地市,11个县(市)、区已通过国检评估验收。

  ——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普通高中由19所调整到16所,年底前调整到12所。示范高中建设全面强化,全市省级示范高中由2所增加到4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省、市示范高中招生占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97.7%,比2011年增加22个百分点;省示范高中占比为61.2%,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全市高考本科二表以上入段率由2011年的43.6%提高到61.8%,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实现了连续11年的稳步增长。全市文科平均分全省第四,理科平均分全省第五。

  ——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整合了职业教育资源,职业院校由2011年的16所调整到目前的7所。成立了伊春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教学管理,全市累计招收、培养、输送职业院校本科生2061人,就业率为85%;专科生2228人,就业率为82%;中职生15934人,就业率为88%。

  ——实训实践基地不断加强。投资1.1亿元,在市林校建成全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投资3500万元,在职教中心建成全国示范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填补了我市缺少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的空白,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回眸过去,教育发展足音铿锵;展望未来,教育振兴阔步前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承诺要完成10件民生实事,其中教育工作就十之占三,足以窥见市委、市政府在教育发展上的重视和决心。

  未来五年,我市将重点从“两大改变”着手,从单纯做实基础教育向构建全域教育大格局转变,从注重追求升学率向全面立德树人的教育本真转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擦亮“人民满意教育”这块招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师德为先,师能为重,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健全和完善教师管理机制,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违反师德行为实行“一票否决”。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创新教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学识水平和实践技能,造就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和领军人才。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格教师资质,严格准入条件,实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教师聘用和考评方式,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加大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按国家规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4%,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并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专项足额用于基础教育和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健全政府资助政策体系。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家庭经济困难和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落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改善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中小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终端设施普及,缩小地域间数字化差距,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化学习,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着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实施教育执法专项检查,加大对各类教育违法办学行为的查处,维护教育管理秩序。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完善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民主管理,保障教师、学生合法权益。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大力推进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及省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深入开展对基础教育的督导评估,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适时开展专项督导工作,健全督导评估结果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和以督导评估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制度。

  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是发展的基石。置身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我市教育事业正沐浴着缕缕阳光,优雅绽放,散发芬芳。迎着时代奋进的曙光,在兴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我市的教育工作者将继续迈着铿锵步伐,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气魄,全力以赴朝着更高的目标奋力前进。(记者 李敬泽 郭盛起 刘少博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