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海“千里眼”助力“五月攻坚战”

2020-05-14 10:45:13|来源:大兴安岭日报|编辑:刘才星|责编:冯钰颖

  原标题:林海“千里眼”助力“五月攻坚战” 松岭区构筑森林防火高科技防护网 

  进入五月,兴安岭上积雪消融、和风渐起,群芳尚未争艳,此时天干物燥,正是大兴安岭森林防火的高火险期。记者在松岭防火办采访时得知,通讯股工作人员正准备上山作业,为绿水林场48号防火瞭望塔安装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设备和室内监控系统设备。在松岭,防火瞭望塔上的森林防火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被誉为“森林防火的眼睛”,能够亲眼见到为瞭望塔镶嵌“眼睛”,真是机会难得!记者当即决定跟随他们上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上塔”之行。

  “早在2012年,我们就开始安装、调试、试运行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几年来,在运行中系统的软、硬件陆续出现了问题,一些电子元件、电源线等自然老化或因雷击而损坏,所以每年秋防结束后,我们都会把摄像头、蓄电池等设备拆卸下来,第二年春防的时候再安装上。”路上,松岭防火办副主任杜国军一边开车一边告诉记者,进入春防以来,为了保证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正常全面运转,松岭区防火办成立了通讯保障小分队,在辖区内的31座防火瞭望塔安装、维护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设备,并对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供电系统、蓄电池、太阳能硅板、电源箱、摄像头、恒温箱、微波传输等设备进行调试。

  杜国军说,森林防火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具有烟火识别、自动报警、自动定位、火场有效监控、手机视频平台和24小时监控等功能,主要是通过设置在防火瞭望塔上的前端采集系统,把各项数据传输回设置在区防火办的中央控制系统、后台控制系统和终端显示系统,为防火指挥调度提供一个直观的可视平台,从而达到人工操作下有效地对火场动态进行实时监控,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据介绍,这几年,他们不断摸索系统运行经验、增加设备维修保养技术力量,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为保障防火瞭望塔能更好地瞭望、监测以及与区防火指挥中心联系沟通,松岭林业局又投入资金为防火办购买了室内监控系统。通讯保障小分队在安装、维修保养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设备的同时,还负责在31座防火瞭望塔内安装摄像头、语音音响等室内监控系统设备,48号防火瞭望塔是他们安装的最后一站,保证森林防火期间通讯畅通的任务就要大功告成了。

  从绿水林场西线检查站到48号防火瞭望塔大约40公里,一路上,记者津津有味地听着杜国军对松岭森林防火工作的讲述,同时,也真切地体验了一场“山地越野”的惊心动魄!坑坑洼洼的沙石路段、背阴坡道上的冰包路段、上山时由一块块大石头铺就的上坡路段……让记者乘坐的越野车一直处于“摇摆起伏”的状态,一个半小时的艰难行进后,才到达48号瞭望塔。 

  “这路颠得我五脏六腑都‘大挪移’了。”下车后,记者强忍着眩晕,好一会儿才站稳了脚。

  “这就算是好路段了,之前我们去另外30座防火瞭望塔作业,有时候车走到山脚下就开不了了,只能靠人工背着设备走上去。”松岭防火办信息科工作人员赵恩义和同事从车上卸下电缆、蓄电池、太阳能硅板等设备,笑呵呵的对记者说:“这塔有24米高,敢不敢跟我们上去?”

  “必须得领略领略‘森林防火的眼睛’的强大魅力,走吧。”看着伫立在风中偶尔“摇晃”着的铁塔,记者咬咬牙,硬着头皮跟着赵恩义一行人往塔上“爬”。

  赵恩义说,从今年3月末开始,松岭防火办通讯保障小分队开始安装维护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设备和安装室内监控系统设备。一个多月来,通讯保障小分队的队员们按既定计划奔走在辖区内31座防火瞭望塔之间,每一次上山作业,少则六七个小时,多则六七天,他们克服雪大、桥涵破损、道路不畅等诸多困难,采取搭建简易桥、路,山地车倒短,人扛设备等多种措施抢抓工期,只为保障各通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森林防火期间通讯畅通。

  “松岭是首个在防火瞭望塔上安装室内监控系统的,有了这个具备视频、对讲功能的系统,守塔员就可以通过视频、语音通话的方式和区防火指挥中心联系沟通,一旦发生火情,守塔员可以第一时间将现场状况报告给区防火指挥部,汇同区防火指挥部工作人员判读火场动态信息。”塔上,赵恩义和同事认真地安装着摄像头、对讲音箱等设备。塔下,杜国军和同事也没闲着,他们将蓄电池、太阳能硅板等设备安装到合适位置,大家分工合作,忙的不亦乐乎。

  返程途中,杜国军自豪地说:“给31座防火瞭望塔安装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和塔内监控系统,就相当于给这莽莽林海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可以全天候对森林火灾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报警,我们打赢‘五月攻坚战役’的信心更足了。”(刘迪 记者 李佳宁)

大兴安岭林海“千里眼”助力“五月攻坚战”  

松岭区防火办通讯保障小分队队员在防火瞭望塔塔顶安装森林防火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设备 (杜国军 记者 冯剑飞 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