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生态聚宝盆苍茫林海绿生金

2018-05-31 09:53:56|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刘征宇

  守好生态聚宝盆苍茫林海绿生金

  山河屯林业局曙光林场的红叶王国。邵国良 摄

  守好生态聚宝盆苍茫林海绿生金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工作人员通过卫星监测林区火情。贾红路 摄

  守好生态聚宝盆苍茫林海绿生金

  龙门河湿地美如画。邵国良 摄

  守好生态聚宝盆苍茫林海绿生金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对保护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邵国良 摄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修复,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

  两年来,黑龙江省地方林业系统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大工程,开展绿化龙江大地行动,全力推进生态建设,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年造林350万亩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始于1978年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至今已历经整整40载,累计造林保存面积4484.12万亩。作为一个有着40年历史的生态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近两年积极推进科尔沁、松嫩平原两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科尔沁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基地建设完成治沙造林143.13万亩,沙区造林保存面积达到566.85万亩,沙区森林覆盖率由不足2%提高到9.21%;松嫩平原百万亩农田防护林建设完成造林165.1万亩。两个百万亩项目建设使农田防护林结构更加合理、功能全面提升,为粮食生产提供了生态保障。

  在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受益最大的当属拜泉县,从三北工程初期的黄沙漫天、沟壑纵横,到现在的林网格田、秀美山川,粮食连年产量超过10亿斤,这样过山车式的发展,使拜泉人在生态环境的良恶变化中深切感受到生态环境对于生存发展的重要性,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失去了绿水青山,也就失去了金山银山。两年来,拜泉县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完善的防护林体系带动林业经济、林业产业和森林旅游发展的民生林业之路。

  两年来,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尤其是省政府关于开展全省林地、湿地清理,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工作部署后,各地加大了清理力度,对侵占、开垦、蚕食的林地全部进行了登记造册,做出还林规划。各县(市)在造林绿化工作中坚持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合作社和个人等社会资本投入造林,解决国家造林补贴不足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仍以各种方式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造林绿化工作,实现国家和省投一块,地方筹措一块、群众投工投劳解决一块。近年来,各地积极尝试栽植生长周期短、经济收益高、林农易接受的经济树种。通河县委县政府对发展大果榛子极为重视,提出把通河打造成“中国大果榛子第一县”的奋斗目标。林口县编制了《沙棘产业五年规划(2018-2023)》,以发展沙棘产业为重点建设任务。穆棱市成立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经济林产业园。齐齐哈尔市大力发展坚果林、果林、北药材,辟建大规模果园和特色经济林基地。此外,在造林绿化中,各地结合实际,推进村屯绿化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

  据统计,2016-2017年,黑龙江省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234.9万亩。2018年,我省下达年度造林计划117万亩,截至5月25日,全省调度完成117.01万亩。2016年~2018年,全省可完成造林面积351万亩,占五年总计划的65.7%。同时黑龙江省全面加强森林经营抚育,完成森林抚育170.6万亩,编制实施《黑龙江省森林经营规划》,推动全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守住生态红线

  在祖国的边陲嘉荫,有一个这样的家庭,他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坚守默默守护着一片绿水青山。这对夫妻名叫孙广波、生翠华,两人都是嘉荫县林业局职工。由于工作需要,2009年,夫妻俩一同被分配到茅兰沟防火瞭望塔担任瞭望员工作,转眼已坚守了九个春秋。九年来,她们以山为伴、以塔为家、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用信念坚守着森防精神,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森林防火瞭望员每天需要十几个小时不间断的瞭望,及时传递数百乃至上千条信息。在我省林区现有数千名瞭望员从事着和孙广波、生翠华一样的工作。他们被称为“森林守护神的眼睛”,保护着大森林的安全。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省委把森林防火工作纳入重点督导事项,由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省森防指组成联合督查组,连续2年开展督导检查工作。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和省林业厅把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和部署森林防火工作,从严、细、实上下功夫。全省上下按照省委要求,认真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有效推动了全省森林防火各项工作落实。2016年以来,全省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发生数量和林地过火面积明显下降。近3年年均森林火灾发生39起,年均林地过火面积115公顷,分别比前10年年均发生森林火灾减少26.42%和减少林地过火面积89.7%。通过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开展,全省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效维护了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

  近年来,黑龙江省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全省落实国家级公益林管护5061万亩,天然商品林管护2016.2万亩,开展打击毁林种参、林地湿地清理、违法采石采沙和破坏、侵占森林湿地资源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有效地震慑了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全年受理森林和野生动物违法案件1028起,查处955起。审核、审批占用林地项目212项,面积1322公顷,受理行政许可申请37项,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255份。集中开展了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综合整治行动,举办“爱鸟周”宣传活动,认真开展中央环保督查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开展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管平台建设。

  湿地保护管理多项工作领跑全国

  黑龙江省拥有湿地面积556万公顷,位居全国第四位,是名副其实的湿地大省。近两年,黑龙江省紧紧抓住湿地保护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坚持把湿地保护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推动。全省湿地保护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2003年,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颁布《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2016年1月1日起,重新制定的《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管理负总责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通过名录管理、产权登记、理顺机制、规范措施、合理利用等多种方式手段,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不仅在湿地立法方面使黑龙江省再一次引领全国,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中,湿地保护地方政府负总责、湿地分级和名录管理等多处都借鉴了我省的做法和经验。

  2016年底,省政府正式对外发布黑龙江省湿地名录公告,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发布全省湿地名录的省份。湿地名录的制定和发布,是落实科学划分和界定湿地边界、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的重要保障,也是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重要依据,有效地遏制了破坏湿地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切实加强了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印发《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圆满完成了省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有关目标任务,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

  编制《黑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2016-2020年)》。2016年3月启动《黑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2016-2020年)》的编制工作。规划将黑龙江省77处湿地公园、87处省级以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9处湿地保护小区全部纳入湿地保护体系范围,包括湿地保护恢复项目127项,湿地恢复与功能提升项目23项,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64项,能力建设项目127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9处。在规划基础上,组织专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建立湿地项目资金储备库。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小区管理办法(试行)》、《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管理办法》、《黑龙江省退耕还湿项目管理办法》、《湿地监测技术规程》、《省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等系列规章制度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工作的相关制度规范,标志着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制度框架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管理能力逐步提高。通过开展调查监测、宣传教育、业务培训、保护与恢复等相关工作,全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邢晓然 记者 贾红路)

  依托互联网+

  龙江林业步入智慧时代

  两年来,省林业厅认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谋划新时代林业信息化工作,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学习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动龙江林业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依托“互联网+”行政效能按下“快进键”

  在省林业厅的官网上点击办事服务,就可以通过与政务服务网的数据对接,获取到办事事项、办事结果和办件数统计等信息,公众可以通过本网站跳转到政务服务网进行林业厅事项在线办理,也可以查看办事结果和林业厅网上办事事项的统计数据。

  这是黑龙江省地方林业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打造林业各领域、各环节、各层级智能协同的政务系统的一个体现。据悉,全新的地方林业门户网站将信息发布、政务公开、办事服务、互动交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及事项审批等功能模块集于一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黑龙江省还将地理信息相关技术应用于“互联网+业务系统”建设,包括“互联网+防火”、“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湿地”等林业业务应用系统。省林业厅已经依据黑龙江省湿地名录,建立了“互联网+湿地”智能监管系统,将日常湿地业务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基于防火专题数据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了“互联网+防火”预警监测及扑火指挥平台,大大提高了火情监测及扑火指挥的工作效率。

  建设精准扶贫系统让扶贫工作不仅有力度更有精度和速度。据悉这个系统包含手机客户端和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两个组件。通过“智能数据处理、动态数据采集、远程作战指挥、多元扶贫生态”四大工作机制,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靠,让扶贫政策资源与贫困人口动态需求精准匹配。

  “北斗”助力数字林业“空天地一体化”

  林业是我国最早应用卫星相关技术、产品并形成规模的行业之一。两年来,全省地方林业不断深化“北斗”等卫星在森林防火、应急指挥、资源监测、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林业领域的应用,打开了通往“空天地一体化”数字林业的通道。

  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平台构架的森林防火指挥系统,是一套涵盖了测量、通信、地理信息系统、拍照取证、信息采集、记录管理等多种功能的森林防火专用信息装备。同时,建设并上线一体化灭火指挥信息系统,并接入北斗指控功能。实现了北斗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强化了森林防火指挥调度和综合管理能力。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卫星导航定位功能可以得到不同林地多种信息。目前,省林业厅已经开发了“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工程营造林信息管理系统”,与卫星遥感影像配合实现三北工程规划、编制实施方案、进行作业设计、实施检查验收等多种功能。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全省湿地资源图斑的分布、范围、界线等情况进行准确定位,掌握湿地资源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同时,在森林病虫害监测、林业碳汇监测与计量、野生动植物繁育和保护、生态公益林落界等林业领域都有卫星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促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

  2017年黑龙江省发布“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黑龙江省林业信息化率达到80%,互联网+林业框架基本建成,逐步建立起林业立体化感知体系全覆盖,智能化管理体系协同高效,林业生态价值体系进一步深化,林业一体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林业规范保障体系支撑有力的“数字林业”体系,实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

  全面启动“互联网+资源监管”。平台将涵盖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开发、湿地与沙化资源监测、国家公益林监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营造林管理等林业资源监管类业务系统,加强对黑龙江林业资源进行精确定位、精细保护和动态监管。

  建设互联网+林业大数据平台。林业大数据平台利用分布式并行计算的特点,实现海量林业数据的快速处理,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通过林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高林业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和智能化水平。

  目前,省林业厅正在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进行对接,强化卫星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从全省地方林业一体化建设的高度对森林防火、资源管理、保护区监测、碳汇计量、病虫害防治等各类林业领域进行总体设计,逐步整合成“一张网”、“一个平台”和“N个应用”的“数字林业”发展构架,不断推动全省地方林业信息化建设向更高、更精、更好发展。(葛怡然 矫牧野 记者 贾红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