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胜利集结号!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医疗队打赢收官之战

2020-03-22 13:59:14|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刘才星|责编:陈梦楠

  2月11日,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将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改造为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2月12日,哈医大二院、哈医大肿瘤医院、哈医大四院和来自齐齐哈尔、牡丹江(2支医疗队)、佳木斯、大庆4地的8支医疗队迅速集结,与哈医大一院密切配合,展开救治。第一次穿防护服的不适,第一次进入隔离区的紧张,和患者亲如家人般的感情……这段经历,对他们每一个人来说注定一生难忘。

  今天,他们完成了支援任务,将陆续返回所在地,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记下他们的名字……

  01

  哈医大一院医疗队

  “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

  “我们要坚定信心,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 在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每天下午,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哈医大一院院长于凯江都会与重症医学科、神内、心内等多学科专家举行会诊,研讨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因人施策,调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的时候,这样的讨论会很激烈,温文尔雅的医生们也会争论的“面红耳赤”,他们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全力救治患者的生命。

  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鸣雁说,科室共有24名医生、130名护士参与到了重症救治中心的工作中。“分层诊疗、ECMO、IABP、免疫吸附、血浆置换,所有最先进的救治手段全部上了,作为医者,我们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除诊治本中心的患者外,每天我们还要与省内其他地市的定点医院远程会诊,评估患者、指导救治,每天工作到半夜。”

  “2月12日23点35分,我在ICU内收治了第一名重患, 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那个晚上我换了两套防护服,在污染区工作了近10个小时。”身上的汗水湿透了隔离服,护目镜里的雾气模糊着前进的方向,但哈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杨威并没有因此停止手中的工作,他深深知道,患者的生命就决定在这分秒必争的瞬间。

  02

  哈医大二院医疗队

  “他们很需要我们,姐妹们,加油!

  2月13日,哈医大二院医疗队的25个护士抵达了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医疗队的刘彩虹是有17年ICU经验的护士,但需要长时间穿着防护服进行护理,她还是有些“打怵”。

  当晚24时,医疗队的董婉倩第一个走进了救治中心ICU,“里面的环境怎么样?患者的情况如何?”其他队员一宿没睡,时刻关注着微信群,等待她的反馈。凌晨4时许,董婉倩完成了4个小时工作,向大家分享了进出ICU注意事项和她的感受——“患者都在有序地接受治疗,他们很需要我们,姐妹们,加油!”听闻这些鼓劲的话,护士们相互打气,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在刘彩虹负责的患者中,有一位让她记忆特别深刻。这位患者心态非常好,每次都主动跟她打招呼。“其实我很怕死,但是看到了你们,看到集中所有优势医疗资源成立的重症救治中心,我很放心。”患者的这些话,让刘彩虹倍感温暖,她说,在病痛面前,患者的信任就是医护人员最大的动力。

  03

  哈医大肿瘤医院医疗队

  “虽是惊心动魄,但相信结果一定是好的”

  2月13日开始,哈医大肿瘤医院先后共派出8名医生和25名护士来到救治中心支援。

  重症医学科的黄巍是队里最早抵达救治中心的医生,ICU对于有着12年工作经验的黄巍,是她最熟悉的“战场”。这次的重症救治经历,让黄巍现在回忆起来还惊心动魄。有一天,一位危重症患者突然出现吞咽困难,胳膊无法抬起的症状,经过会诊,该患者突发大面积脑梗死,出现脑疝,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经过90分钟的积极救治,终于挽救了患者生命。“虽是惊心动魄,但相信结果一定是好的。”黄巍说。

  对于患者而言,希望有的时候比治疗还重要。在黄巍的回忆里,有一位阿姨和她的女婿一起在救治中心接受治疗,由于床位不在一起,两个人都很挂念彼此。为了抚平他们之间的牵挂,黄巍主动充当了两个人的“传声筒”,每次当班都会特意向两人转告对方的病情,告诉他们彼此都在渐渐好转。

  哈医大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海涛和医生蓝秀文,从绥化护送几名患者到达救治中心;33岁的医生章柏成主动申请交接凌晨3点到9点的排班……在哈医大肿瘤医院的医疗队,每个人都在付出着最大的努力。

  04

  哈医大四院医疗队

  “与患者多交谈,也是一剂良药”

  2月18日,哈医大四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岩和另外16名同事到达了重症救治中心。

  “新冠肺炎太特殊了。”高岩说,在每天会诊时,大家都会畅所欲言,“脑洞大开”,去摸索科学的治疗方法。

  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群力重症救治中心的日子,高岩时刻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岩说,有一位危重症患者刚进入ICU时,不愿意说话,为了开导这位患者,她总是找各种话题主动聊天。直到有一天,这位患者的情绪终于好了起来,还和高岩开起了玩笑,提了个小小的要求——想吃又圆又好看的苹果。第二天,高岩带来了三个苹果,患者从中选了一个最“漂亮”的吃掉,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没过几天,这位患者转出了ICU,进入过渡病房。当高岩再去看望她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大苹果”。高岩说,患者保持好的心情对恢复病情至关重要,与患者多交谈,也是一剂良药。

  在医疗队,31岁的医护人员刘文哲,得知重症救治中心需要支援时,第一时间请战,在战“疫”期间,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05

  齐齐哈尔医疗队

     “忍一忍,就好了”

  2月20日晚11时,来自齐齐哈尔附属第一、第二、第三医院医疗队的三名护士,抵达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没有不害怕疫情的人,但总有人越是艰险越向前。”齐齐哈尔附属第一院护士苏萌说。起雾的护目镜,多层的防护手套,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但患者的一句“孩子,我特别感谢你们,别有压力”,给了孙萌莫大的鼓励。

  齐齐哈尔附属二院护士常慧康抛下仅14个月大的孩子离家时,难舍难分,每次视频中,孩子的那句“妈妈,抱抱”,让她充满对孩子的愧疚。但她知道,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就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齐齐哈尔附属三医院护士张夺用行动诠释医者誓言。她隔着护目镜给予患者温暖,通过握紧患者双手给予他们力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用爱守护着每一位患者。为了不“浪费”防护服,就算闹肚子也不去厕所,那句“忍一忍,就好了”,让人心疼泪目。

  06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

  “收获——你下班了,我怎么办?”

  2月16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的10名护理人员,抵达了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18日晚20时,房丽走进了ICU,看到几个重症患者躺在床上,她的内心很不是滋味。临近下班时,她护送一位患者从ICU转到过渡病房,虽然没有言语交流,但她能感觉到患者内心的踏实。通过连续几天的护理,房丽也有了“幸福”的收获。在一次交接班时,一位60多岁的阿姨跟她说,“你下班了,我怎么办?”。那一瞬间,房丽突然感到心头很暖,阿姨已然把她当成心里最近的人。

  92年的冯俊源是医疗队里最小的一位,在排班时,把他放到了最后。工作期间,他多次向房丽请示,什么时候能当班。护士商琳更是多次主动申请护理最重的患者,她说,进入战场,就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07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疗队

  “打起精神,决不能有半点松懈!”

  2月17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疗队的四名护士抵达救治中心,18日晚,她们陆续进入ICU,开始四个小时的轮班工作。

  医疗队中,年龄最小是1993年出生的杨帆,在接受穿脱防护服的培训时,杨帆第一次感到,穿衣服也是个“技术活”。领队张媛媛和杨帆的交班时间是零点到凌晨四点,这个时间点,是所有人最犯困的时候。“想一切办法打起精神,决不能有半点松懈。”张媛媛说,来的时候,医院特意为她们买了迷彩服,希望她们能像一名战士一样,冲锋在前,勇于拼搏,尽可能帮助每一位患者恢复健康。

  护士宋兴明说,一名50多岁患者病情转好,在转出ICU时,向医护人员们道谢,那时,她内心也充满着成就感。“你放心养好身体,在这,我们就是你的亲人。”离别之际,宋兴明一直护送着这位患者进入过渡病房。

  08

  大庆医疗队

  “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2月17日,由大庆油田总医院,大庆市第四医院,大庆市中医医院组建的大庆医疗队抵达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医疗队共有10名护士。

  大庆油田总医院的护士曹辛与其他几个队员建立了微信群,每天都会聊起与患者之间的故事。曹辛说,有一次上白班,一位情绪失控的大娘不配合治疗,在床上喊着:“我要回家,我不治了”,曹辛跟她说;“大娘,您看,我们日夜守护着您,您怎么就轻言放弃呢。”大娘慢慢地冷静了下来。随后,曹辛拿来可口的饭菜一口一口的喂她吃饭,喝水,吃药……。最后,大娘握着曹辛的手说了声谢谢。

  曹辛说,穿上防护服,在三层防护下,有的姐妹出现了眩晕,脱水的症状,但是她们没有一个退缩,坚持守护着每一个患者,心里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09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没问题,我能上!”

  2月18日,9名来自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的护理人员,抵达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回想第一次进入ICU,作为领队的张丽美,仍然记忆犹新。她说,每穿一层隔离衣,心里的压力似乎就多了一些,总觉得穿的不只是防护服,更是责任,是使命。看到病床上的患者,感觉自己的胆子很重。

  一天,张丽美看到一位大爷胡子长了,就为他做了一些生活护理,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大爷湿了眼角。大爷说,张丽美太像他的家人了。没过一会,隔壁床的阿姨想喝点八宝粥,张丽美看到粥有些凉,把粥热温后递到阿姨手里,阿姨很感动,“有心了,孩子!”看着阿姨把八宝粥全部吃掉,张丽美内心很满足。

  刚到救治中心最初的几天,队内一名护士从ICU出来就吐了。回到宾馆后,张丽美主动问她是否需要休息一个班次,她坚决地说:“没问题,我能上”。

  “没问题,我能上!”面对疫情,八支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们,从未犹豫过,从未迟疑过。今天,他们离开了省救治中心,离开他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把永远的回忆留在这心里,把所有的温暖和感动留在了治愈者心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