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大榛子”成为立县特色产业

2019-10-15 09:15:48|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哈尔滨市通河县近年来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把大榛子产业做成了“一县一品”立县特色产业,榛子人工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两万亩发展到如今的20万亩,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大果榛子第一县。

  通河县大榛子产业已被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确定为重点推广产业之一,2019年哈尔滨市已将发展大果榛子产业列入全市发展规划,将以通河县为中心,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300万亩大榛子基地和产业带。通河县将借力乘势发展,在国内外叫响全国大果榛子第一县的区域知名品牌。

通河“大榛子”成为立县特色产业

通河县三站镇千亩大果榛子示范基地。 记者 潘宏宇 白云峰摄

  “通河大榛子”致富“摇钱树”

  通河县近年来有一个明显变化:林坡地和山间,榛子树连成了片。不仅在乡间,甚至在通河县城内,街路两侧也种上了榛子树。“通河大榛子”已经成了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的“摇钱树”。

  天道酬勤。在希望的田野上,离不开辛勤耕耘的人们。今天,眼前沉甸甸诱人的丰厚收获,是通河县榛农们用勤劳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通河县以郑民、许峰为代表一群有眼光、有魄力的人,敢为天下先,发扬“外有坚韧,内有价值”的大榛子精神,率先引种大榛子,开创了通河县榛子产业先河。他们致富不忘乡亲,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在富林镇长兴村平欧大果榛子种植园里,两三米高的榛子树遍布山坡,颗粒饱满的大榛子压得树枝都要断了,长兴平欧榛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民对记者说,2009年以来通过种植大果榛子,已经累计帮助70余户村民脱贫。

  “我是全村最早种大果榛子的,2009年就开始了,除草、施肥都找村里的贫困户,一天给100元。2016年加入合作社后,有340余户村民参股,带领大家种了11500余亩大果榛子,每年能帮30余户贫困户脱贫。”郑民告诉记者,大果榛子头三年不结果,合作社在榛子4米行距中套种了寒地玫瑰、蓝靛果等,一株寒地玫瑰能卖30元钱,保证贫困户每年也能有3000元以上的收入。“进入盛果期后,大果榛子年产值可达100万元以上,贫困户每年能分红5000元以上,成为稳定的经济收入之一。”

  长兴村是省级贫困村,村里多是荒山,种庄稼也不活,经过多年研究尝试,他们从辽宁引进了大果榛子,山坡上、石头缝里都能成活,一棵树能产5斤干果,每斤卖30元以上,亩产经济价值达12000元以上,是苞米、土豆的15至20倍,两粒榛子就能抵上一斤苞米。

  在8月通河县举办的首届榛子采摘季上,郑民种植的榛子树获得了“榛子树王”的称号。他的榛子树单株产量带皮的是42斤,230亩地预计能产大榛子17吨左右,达到80万元的效益。郑民欣喜道:“苗木销售完后,还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今年收入百万元不是问题。”

通河“大榛子”成为立县特色产业

通河县三站镇千亩大果榛子示范基地种植户正在采摘成熟的榛子果实。记者 潘宏宇 白云峰摄

  “通河大榛子”产业链条在延伸

  在通河经济开发区内,一座崭新的工厂——黑龙江臻品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期已投产。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榛子深加工企业,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设计能力为年可深加工原料榛子8000吨,这意味着通河20万亩大榛子树全部盛产,也不愁没有企业收。

  作为哈尔滨市在建大项目,“臻品生物科技”一期9700平方米的车间内,一颗大榛子可以变成多种产品:大榛子油、大榛子精油……未来,榛子壳、榛子果衣也可以提取紫杉醇、谷甾醇,用于制药。目前,该项目2000平方米的低温冷库已建成,7200平方米的大榛子交易市场也将拔地而起……“农头工尾”的通河大榛子产业链条日趋完整。

  在近期成立的榛子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凭借优良品质和完备产业链条,通河大榛子龙头企业跻身全国22家理事单位,且人工种植面积与生产加工能力位居第一。榛子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对未来5年榛子种植及发展作出了规划,这对通河县无疑是利好消息。通河县大力发展榛子产业,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打造“中国榛子第一县”,并将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打造“大榛子标准化示范县”

  通河县近年来坚持“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发展理念,立足林业资源禀赋,既要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又要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把以“大果榛子”为代表的生态林业作为立县特色支柱产业之一,确定生态林业“双百工程”的奋斗目标,即五年内,全县林业经济规模突破100万亩、产值突破100亿元。

  通河县成立了“榛子产业发展办公室”,制定《通河县榛子产业发展规划》,专人专班推进,各乡镇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榛子产业全县“一盘棋”。今年,成立了榛子产业协会并成为中国坚果品牌集群副主席单位,为榛子种植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推动全县掀起发展大榛子产业热潮。

  典型引路。发展初期,县镇两级领导挨个村进行思想动员,走进田间地头、坐在农民家炕头,跟农民面对面地算榛子与传统水稻、玉米收入对比的经济大账,分析榛子市场发展前景;还邀请郑民、许峰等典型大户用多年种榛子的事实说话,当农民朋友亲眼见到人家亩收入过万元的时候,观望情绪被彻底打消。同时大力扶持长生、康源、许峰、张兴等榛子合作社,积极引领示范带动,目前已带动6800家农户参与榛子种植,极大激发榛子种植户热情。

  如今,走在通河,家家户户庭院、绿色带、道路两侧甚至是政府大院里,随处都能见到榛子树,通河堪称是个“榛子之城”。

  政策兜底。榛子产业得到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县政府设立榛子专项资金,每年拿出4000多万元,每亩扶持农户800元,已累计投入政策扶持资金1.6亿多元。县政府还对规模200亩以上种植地块全面“三通”,免费通路、通水、通电,以榛子引路,榛子林种到哪里,路就通到哪里。有政策补贴兜底,减轻了初期资金投入压力,农民群众种植大榛子积极性普遍提高。

  复合收益。为解决榛子头三年没有效益问题,采取长短结合,立体开发的办法,利用榛树苗间空地套种辣椒、松茸、药材等经济作物,套养鸡鸭鹅等生态禽类,实现多项复合收益,彻底消除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强基固本。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县82个行政村,每村至少发展50亩的榛子经济林,一方面用来壮大村集体经济,保证村集体年年有收益,全县村集体经济年资产增量4920万元;另一方面,通过村榛子林每年给贫困户分红,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目前已带动768户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

  大榛子,大产业。今后,通河县将积极创建国家级榛子高标准示范园区,力争五年内榛子种植发展到50万亩,建设大榛子科研基地,打造榛子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大榛子交易和金融服务两大平台,建设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加快建设“大榛子标准化示范县”。(胡建军 王宇贺 记者 潘宏宇 白云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