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级平台为“跳板”,升级雪城绿色食品产业

2019-07-22 11:09:15|来源:牡丹江新闻网|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7斤香瓜售价98元、8斤西瓜售价89元、木耳每斤120元……从5月末起,宁安市兰岗镇部分棚室的香瓜、西瓜就坐上飞机,被航空快递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畅销地,东宁黑木耳也经过真空包装,出口韩国身价倍增。

  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显示,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截止到2019年6月末,牡丹江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30%。上半年牡丹江市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有机食品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简称“双标”)资料被陆续纳入由农业农村部建立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了绿色有机食品的市场影响力。从整体上看,牡丹江市绿色食品产业升级步伐逐渐加快。

  借助平台,提升绿色食品产业规模效益

  以往牡丹江市只有猪肉、蔬菜等少数农产品品种被纳入商务部牵头建设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县级政府和农业、出入境检疫等部门共同推进下,宁安280万亩农田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此基础上,2019年上半年牡丹江市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资料被陆续纳入农业农村部设立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对外发布信息,这为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开拓国内消费市场、提升经营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应该覆盖所有上市销售的农产品。2019年上半年,牡丹江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积极组织本地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进入农业农村部设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将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年检等资料对外发布,打破信息管理“条块分割”状态,努力提升牡丹江市绿色食品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上半年,牡丹精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总面积达到505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增至15个,以种植业、畜牧业为重点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66.4亿元,同比增长4%。

  牡丹江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按照农业农村部规定,今后企业相关信息必须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上发布,才有资格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有机食品标志登记认定。      

  借助“双标”,提升农产品知名度附加值

  7月16日,牡丹江龙丰苹果、刁翎甜瓜、宁安马铃薯、镜泊湖胖头鱼4个新认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上公示。预计公示期结束后,这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将很快投入使用,有利于树立地方产品信誉,提升产品档次,拓展市场扩大销售量。

  2019年牡丹江市以食用菌、瓜果菜等产业为重点,抓住部分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有机食品标志开始认证的时机,扩大“双标”的数量。截止到6月底,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产品达到214个,培育了响水大米、兰岗西瓜、海林猴头菇等19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数量仅次于哈尔滨居全省第二位。   

  2019年牡丹江市将各种农产品标志、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加以整合,积极引导牡丹江市绿色食品企业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与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融合发展与使用,使全市绿色有机食品使用“双标”的比例达到70%以上,数量越来越多。

  牡丹江市绿色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人士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双标”在雪城农产品包装上印刷、使用,可以进一步扩大牡丹江作为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影响力,提升牡丹江市农产品知名度和商品附加值。

  融合发展,开拓高端市场推动产业升级

  接二连三,融合发展。2019年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打造“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开拓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形成了各地、各部门共同促进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升级的良好局面。

  牡丹江市商务局人士表示,在第六届中俄博览会暨第三十届哈洽会上,牡丹江市以绿色食品企业为主组织43家企业参展,累计签约2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到110亿元以上,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对我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意义重大。

  牡丹江市供销社人士表示,通过优化食用菌产品结构、南北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2019年上半年牡丹江市食用菌畅销俄罗斯、韩国、东南亚等国出口货值同比大幅增长,牡丹江、东莞两市供销社结成合作伙伴推动雪城食用菌市场营销网络扩展到广东,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表示,2019年以来牡丹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创新营销模式,实施展会营销、网络营销“双管齐下”,带动大批农产品销往国外市场。在宁安市兰岗镇,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通过推出精品、网上销售可以带动种植瓜果菜的农民实现5000万元左右销售收入。上半年,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30%,现代市场营销网络,为秋收后全市农业经营效益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牛力武 记者 吕晓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