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扶贫“小车间”让脱贫不出家门口

2019-03-29 14:20:22|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刘才星|责编:刘征宇

  日前,记者走进明水县育林乡示范村佳姿服装厂生产车间,车间内20多名女工正在缝纫机边紧张的忙碌着,经过一双双巧手的缝制,一件件精美的服装成品呈现在眼前。这些女工有一半都来自贫困家庭。在明水的许多乡村里,正是这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扶贫“小车间”,却让广大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针对部分贫困户文化素质偏低、缺少技术且无法离乡、就业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明水县经广泛考察和比对后,结合实际情况,挑选出服装加工、笤帚加工、瓜菜种植、水泥板加工等多种产业在乡村建设扶贫车间,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明水县佳姿服装厂厂长梁娟告诉记者,能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甚至致富让她觉得非常有成就感。随着佳姿服装厂做强做大,针对服装厂用工较大、亟待扩建的现状,梁娟积极奔走于各乡镇实地考察选址,但选择的原则之一就是能带动贫困户。最终,梁娟在育林乡建成了第一分厂,用工55人,其中带动15户贫困户就业,每名贫困妇女日工资可达到80元。未来几年,梁娟计划再建成2~4家分厂,把佳姿服装厂打造成明水县大型服装专业加工企业,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为全县脱贫攻坚做出更大贡献。

  2011年,兴仁镇兴发村的村民吕兰双带头成立了兴发笤帚糜子种植合作社。播种、管理、收割、脱粒、去皮……从种到收,四季生产不停。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常年用工30多人,一天就能做出4000—5000把销往国内的笤帚,年均销售笤帚120万把。目前,合作社形成了稳定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2018年规模种植3000多亩,签约种植5000多亩,带地入社村民56户,带动28户贫困户脱贫。兴发村贫困户孟凡珍就是受益的贫困户之一,爱人生病,孩子上学,她今年虽然已经53岁了,却是三口之家的顶梁柱。自从进了合作社,她足不出村来打工,一年就能赚2万多元。“我们每年支付给打工村民的工资达120多万元,我们村的村民根本不用出去打工,守着家就能挣钱。”吕兰双自豪地说道。

  据了解,明水县把准扶贫“脉搏”,开好脱贫“良方”,结合各镇、村产业特色,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在全县推广把“扶贫车间”建在贫困户的家门口。据统计,去年“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人均增收1.2万元。县里还对贫困户进行务工车费补贴、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插上脱贫的翅膀。(高伟 记者 程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