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钢牙啃硬骨头的劲头重塑营商环境——访黑河市委书记秦恩亭

2018-12-26 10:40:29|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刘征宇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应对复杂形势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黑龙江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并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再次提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我省持续开展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优化营商环境进行立法,成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充分体现了我省重塑环境、重振雄风的决心。黑河市委书记秦恩亭接受采访时说,黑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部署,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黑河投资“洼地”、发展“高地”效应加快显现。

  出重拳、动真格,以专项行动坚决整治营商环境“痛点”。企业和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最迫切需要整治的“痛点”。秦恩亭指出,我们黑河市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治疗,认真梳理市委巡察、人大评议、信访投诉、企业投诉反映出来的问题,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座谈会,广泛发放调查问卷,深入查找营商环境的“痛点”,坚持省市县同频共振,市级集中开展“7+2”专项行动,县级集中开展“7+X”专项行动,使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清理机构编制,整改销号违规问题73个,结合机构改革推行了“大科室制”。整治司法执法环境,全市政法机关出台便民利企服务措施411项,创新服务模式148个,精简办事流程224项。整治不作为乱作为,全市立案查处违反工作纪律、不作为乱作为问题104件,问责152人,党纪政务处分137人。整治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严肃查处了五大连池风景区交警大队辅警勾结“黑中介”问题。整治机动车特殊号牌,174副特殊号牌全部清理收缴。整治口岸通关环境,推出了由每车一查改为随机抽查、协调俄方延时服务、减化货旅现场查验环节等10余项便民利企措施。整治旅游市场,实行了诚信旅游“红黑名单”制度,成立联合检查组重拳整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消费、导游欺客甩团等行为,黑河荣获“2018东北三省最值得去的旅游目的地”称号。

  行政权力及其运行流程的问题,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秦恩亭谈到,黑河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难攻坚,以“放管服”为重点,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扎实推进工作流程优化再造,加快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有效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性和快捷性。黑河市本级共取消下放行政权力239项;公布五批“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事项4382项,围绕与企业和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确定了30项高频事项目录清单,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减材料”162项、“减环节”213项。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共梳理公布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四办”事项8219项,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能。比如,借鉴先进地市经验,正在对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届时市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将由原来的20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大力推进口岸通关作业无纸化办公,积极推广税费电子支付,缴税时间最短达到2分钟;将原来进出口货物“一车一报”模式改为企业同一批次货物集中申报,每批次节省通关时间1-2小时。

  抓标准、重基础,以优质服务不断消除营商环境“堵点”。服务标准和基础设施,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这两方面不优,将会成为营商环境的重要“堵点”,再好的改革思路、创新措施也会因为服务质量和设施条件制约,难以落地生效。黑河市把抓标准促服务、重基础搭平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地消除了这些“堵点”。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按照省里有关要求,对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时限、事项流程图进行优化、细化、标准化,全部重新录入上网,构建起审批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等标准化体系,实现了全部按标准办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在全市窗口服务单位开展“四零”承诺服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等5项制度,全面推行“六统一”“六不准”,市、县政务服务大厅均配置了叫号和即时评价系统,窗口岗位全部设置岗位牌,人员全部佩戴身份牌实名上岗,“一把手走流程”、邮寄业务进大厅、“5+ 1”延时服务全面开展。同时,开通市政府网上服务中心,开发“黑河政务通”手机客户端,推进综合服务大厅、网上政务服务中心、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深度融合,市级32个单位的325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平台受理,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审批效率同比提高56.5%;近期北安市网上政务中心试运行完成后,各县(市、区)也将全部开通网上审批平台。

  秦恩亭说,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黑河市一定要认真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和国际先进水平,清醒认识自身不足,拿出创新性举措,以钢牙啃硬骨头的劲头重塑营商好环境,努力把黑河打造成中外投资的热土。(记者 李民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