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青年专家为修缮老建筑“献技”

2018-12-10 14:47:08|来源:生活报|编辑:吕丹丹|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用新技术延续老建筑文化底蕴 哈工大青年专家为修缮老建筑“献技”

哈工大青年专家为修缮老建筑“献技”

  黑龙江日报老楼。生活报记者李巍摄。

  从哈站北广场向东看,可以看到一座气质独特的区域性地标建筑——道里区地段街2号黑龙江日报老楼巍然挺立,这座已有80年历史的老建筑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来往人们的目光。但人们也许不知道,正是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青年结构工程专家周威和张博一,运用了一套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既有建筑修缮与安全性提升改造技术,才让这座富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的老建筑,再一次散发出新的魅力。

  周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研究与实践以来,发现我省有很多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老建筑,由于长期环境和外部荷载作用等原因造成结构材料老化、结构损伤、结构体系过于陈旧等,存在结构安全隐患。他认为,“提升安全,修旧如旧”是保护历史建筑的一个重要原则。

  黑龙江日报老楼,在经历80余载风雨和各种外部环境作用后,楼体出现较多裂缝、表面破损以及承重墙体沉降等结构损伤问题,安全隐患突出,亟待进行加固改造。这是一座哈尔滨市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周威和张博一充分发挥哈工大土木工程学科在结构设计理论方面的优势,在土木工程学院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伟教授等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承担了这项充满挑战性的超期服役砖混建筑修缮改造技术研究工作。他们提出的“大沉降承重砖墙的稳定化处理,耐久性和安全性不足楼盖的结构体系更新,混合承重结构的抗震体系重构”系统性修缮加固思路,确保修缮之后,保持历史真实的“如旧”,更能从整体上提升现有结构安全性水平。

  据了解,除了对老建筑安全性提升与改造外,哈工大土木工程学科在既有建筑功能改造、加固改造理论与方法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研发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为省内外大量工程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撑。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时,周威随团第一时间急赴地震灾区,在我国著名结构工程专家郑文忠教授的带领下开展百余天的地震灾区大量震损建筑安全性评定与抗震加固工作。完成工作之余,对于灾区建筑损坏情况,周威这些青年专家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如何使地震中的建筑物结构损伤不重、破损轻微、甚至无震损?如何通过设计低震损或无震损的结构以使建筑物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甚至不中断使用功能?周威主持的“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有关课题研发正处于攻坚阶段,机理分析和试验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这项成果有望为我国地震频发地区的建筑物建造提供相应的抗震技术支持。

  眼下,周威、张博一这些青年教师在哈工大“双一流”建设中,正努力把科研创新和技术服务相结合,致力于土木工程事业,让一栋栋建筑散发出更加迷人的神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