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艺人“唱”出“交流梦”

2018-09-18 16:29:30|来源:哈尔滨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刘征宇

  “别着急,注意气息!声音不要盖过低声部……”哈尔滨大剧院一间不大的排练厅里,二三十位学员正在练习合唱,俄罗斯女指挥玛丽娜一边聆听,一边不时打断他们,提醒他们演唱要领。

  来自莫斯科的玛丽娜去年三月来到哈尔滨大剧院,负责合唱团日常教学和排练工作。来中国之前,她曾在莫斯科做过歌剧演员和合唱指挥,还曾是一家儿童剧院的音乐指导。“在中国工作是一次全新的奇妙体验。”玛丽娜说。

  “我们的学员大多没有音乐基础,音符、乐谱都得从零开始。”玛丽娜说,尽管这很难,但学员们认真、刻苦的态度却让她印象深刻,“这点在孩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去年年底,一个意大利剧团和哈尔滨大剧院合唱团合作《卡门》和《艺术家的生涯》两部外国歌剧,其中有不少儿童角色,她指导的孩子承担了这个任务。

  玛丽娜把这次演出称作“奇迹”。

  “在40天时间里学会用意大利语演唱两部从未接触过的歌剧,对于一群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太难了!”玛丽娜回忆道,孩子们和她逐字逐句学习发音,甚至连拼音都用上了。

  经过反复练习,孩子们不仅在规定期限内学会了两部歌剧,还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他们的表演让观众惊讶,这么小的孩子能把外国歌剧演得如此好,太难以置信了!”

  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各国艺术元素在此交汇,俄罗斯艺术也得到了充分展示。人们不仅能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中俄艺术家大联欢等活动中领略到俄罗斯艺术家们的风采,还可以通过一些机构的长期演出获得更多感受俄罗斯艺术魅力的机会。

  位于哈尔滨市郊伏尔加庄园的小剧场,场场座无虚席。30岁的伊万在舞台上欢快歌唱,指尖在俄罗斯传统乐器巴扬上跃动。他不时走下台和观众互动,精彩演出博得了阵阵掌声和喝彩。

  伊万所在的艺术团有俄罗斯演员近20人,以表演俄罗斯民族歌舞和器乐演奏见长。伊万精通乐器和歌唱,是艺术团主要演员。

  “能用自己民族的艺术和中国观众交流分享,我很开心。”伊万说,他从小学习巴扬,上大学之后继续钻研俄罗斯民族乐器。七年前,他从朋友处听说伏尔加庄园能让他施展艺术才华,就来到了这里。

  多年在哈尔滨的生活让伊万爱上了这座城市,原因之一就是当地人对俄罗斯艺术的喜爱。

  “在这里就连一个普通出租车司机都能随口唱出《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伊万感慨道,艺术无国界,他们或许从未到过俄罗斯,也没学过声乐,“但他们对外国民族艺术的热情让我十分惊讶。”

  伊万认为,向中国观众展示自己国家的艺术,能拉近两国人民距离。“艺术能把人们联系起来,让彼此加深友谊,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像玛丽娜、伊万这样来华从事艺术交流和传播工作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以音乐等为代表的文化及旅游产业,正成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能。(记者 江宥林 王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