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长效“治脏”营造美丽家园

2018-06-22 11:10:18|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刘征宇

  夏日的每个清晨,推开窗,感受扑面晨风带来的清新味道,是天鹅小区居民刘勇最舒心的时刻。今春,哈尔滨市香坊区200多环卫工人奋战四天,在他居住的小区一大片弃管地带,清除200多吨垃圾,栽下青草绿树,小区居民顿觉豁然开朗。

  今年以来,哈尔滨聚力“治脏”、“治污”,扫除为城市“添堵”的环境卫生难题,构建城市、乡村环境整治一体化长效机制,营造净化家园全民参与的火热氛围,在迷人夏日,让城乡环境亮出洁净美丽“底色”。

  直击垃圾残污回应百姓诉求

  哈尔滨市香坊区亚麻体育场内,大量垃圾积存多年,附近居民却少有健身休闲空间。今年,哈市大规模排查环境卫生整治难点,梳理出3500个问题点位,亚麻体育场就在其中。

  问题整改“点对点”记账销号。城管部门迅速出动专业清扫保洁队伍、车辆,清运垃圾6吨多,亚麻体育场焕然一新。

  “环卫工人开始清扫时,我以为要在里面建什么新建筑,没想到下这么大力气清理,是为了给老百姓健身用,心里特别高兴!”附近居民张大爷说,体育场干净了,每天都想来走一走。

  对照问题清单挂账整改,显示着哈市“治脏”、“治污”的决心。直击垃圾残污,截至目前,哈市清运污冰垃圾已达万余吨。

  哈市南岗区征仪花园小区C2区附近,南昌路建设围挡破损,夜间常发生垃圾偷卸。进入6月,围挡拆除,小区居民看到的是一条垃圾“盖帽”街路。南岗区跃进办事处城管科王小波告诉记者:“接到居民举报,立即开展清理,拉出119车垃圾。”

  及时回应百姓诉求,依托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以“精细深实”方式打造美丽城区,今春以来,1500个居民庭院整洁一新,700余条背街巷洁净如初。

  网格责任区域还制订机械化错峰作业计划,水洗还原街路本色,采取“火碱涂抹分离油渍,高压水车强力冲洗”方式,消除步道板、市场等区域油渍、污渍,集中清运施工路段渣土,城市卫生质量明显提升。

  “治脏”城乡同步探索长效管控

  今年,哈尔滨清脏治污首推“城乡同步”,剑指环卫“真空”地带——乡村。探索复制市区精细化管理模式路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长效管控机制,乡村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记者在哈市南岗区王岗镇新胜村了解到,这里地处城乡结合部,每年开春,融化的雪水混杂建筑渣土,道路湿滑泥泞,路边垃圾异味扑鼻,老人孩子无法出门。今年,经过城管部门两个多月的奋战,越冬各类垃圾全部清理运走,硬化水泥路面取代了土路,无人过问的排水渠整体清掏,环境变化天翻地覆。记者看到,老人倚墙聊天,孩子奔跑嬉闹,一位崔姓村民对记者说:“做梦都没敢想,村里的环境能一下子变得这么好!”

  据哈市城管部门介绍,针对乡村的清脏治污,重点是清扫冬季积存垃圾,清理道路边沟、路肩积存的污冰和杂物,扫除村头路尾各类垃圾污物,清除城乡结合部、出入城口区域卫生死角。

  前所未有的浩大“治脏”行动,为环卫“真空”地带刷新了美丽“容颜”。记者看到,如今的先锋路出入城口,一改往日垃圾杂物常见、商贩占道叫卖、牌匾广告林立等乱象。据了解,目前,市区每个出城口都实现了环境静美、交通顺畅。

  积极探索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哈市已累计投入5639万元,为各乡镇配备了垃圾收运专用设施设备、垃圾运输车辆、小型自卸车、压缩设备、垃圾斗、垃圾箱等,目前已有21个乡镇(含涉农办事处)纳入一体化管理范围,涉及105个村、193个自然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逐步向环境整洁宜居目标迈进。

  创新城市管理引领全民参与

  近日,细心的市民发现,路面垃圾筒撤掉了,居民定时投放垃圾、环卫定点设置垃圾箱、作业车辆定时运输的“三定”新模式,为夏季城市环境再添一抹亮色,也为市民注入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的环保理念。

  哈市城管局环卫办副主任王勇对记者说,居民将垃圾装袋在规定时间投放到环卫部门定时定点地设置的垃圾箱内,保洁人员在规定时间运走垃圾,这种创新模式正在哈市居民中蔚然成风。

  目前,群力省公务员小区、省政府机关楼及其他15家单位推行垃圾分类试点有声有色,配置分类垃圾桶、再生资源回收亭,培训物业清扫保洁人员和志愿者,逐步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积极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城市管理方面创新理念、“迈开大步”,哈市不仅引导市民养成环保理念与行为习惯,今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更是率先垂范,引领市民付诸行动,自觉参与环境治理。

  6月3日,哈尔滨市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捡拾塑料垃圾袋环保公益主题实践活动,当天,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和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垃圾捡拾行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志愿者和市民参与。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喆在活动现场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环境卫生达标,更需要市民文明素质、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用实际行动爱护哈尔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此外,调动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哈市一项常态化工作。市城管局连续组织开展“周五清洁日”“周六义务劳动”等活动,清除乱贴乱画“膏药”、修整家门口“最后一公里”庭院道路、铲除白色面源污染等专项活动,形成全民参与,打造美丽城市环境火热氛围。

  环境治理永远在路上。据悉,下一步,哈市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卫生死角、露天烧烤、乱停乱放、乱扯乱挂、私搭乱建等整治力度;强化常态化、长效化管控;建立覆盖郊区村屯的垃圾收运体系,最大限度实现垃圾“日日清”;特别是聚焦“消除存量、减少增量”,规划垃圾填埋场地,新建垃圾处理设施,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切实解决垃圾随意堆存、偷倒偷卸、处理“缺口”日益增大等问题,努力为百姓创造整洁有序、常净常新、舒心宜居的城市环境。(刘佩瑶 王瑞卿 记者 韩波 李天池)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