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叫响生态旅游

2017-10-09 10:30:53|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岩|责编:杜娜

  哈尔滨市是全国大城市中拥有湿地面积最大、且相对集中成片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哈尔滨市将湿地资源优势变为湿地旅游产品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哈尔滨沿松花江湿地景观布局基本完成,“万顷松江湿地哈尔滨”成为新的旅游品牌,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在哈尔滨市松北区一湖三岛水域,2017年中国赛艇公开赛(哈尔滨站)7月30日举行;在太阳岛景区,一批小舢板近日陆续投用,为湿地游增添了新的情趣。入夏以来,哈尔滨各湿地景区风生水起,游人如织。近年来,哈尔滨大力发展的湿地游成为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

  2011年,哈尔滨提出大力发展湿地旅游。尤其是5年前,哈尔滨市创新提出开展“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将湿地节作为其中重要内容,更是推动了湿地旅游加快发展。如今,“万顷松江湿地哈尔滨”声名远播。

  记者从哈尔滨市旅游委获悉,随着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旅游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加速,而哈尔滨市的冰雪旅游一季独大的状况已不适应现实。为此,哈尔滨市积极创新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避暑旅游,湿地游成为一个重要发力点。 原因何在?自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蓄水后,松花江沿岸原有的湿地资源被成倍放大。普查结果显示,哈市有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等7种类型湿地,面积达到3003平方公里,市区内湿地面积283平方公里,是全国大城市中拥有湿地面积最大、且相对集中成片的城市之一。将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哈尔滨的条件得天独厚。

  为加快推进湿地旅游,哈尔滨提出了“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加大财政支持和环境整治力度。为营造氛围,2011年开始,哈尔滨连年举办湿地节,并将“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与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节同日启幕,进一步扩大了湿地旅游的知名度。建设长江路至伏尔加庄园联络线、水泥路等道路,方便游人进出湿地景区。

  目前,依托松花江城中湿地资源,哈尔滨共建成包括太阳岛、金河湾、呼兰河口等在内的14个湿地景区,每处湿地景色各异,湿地生态、主题游船、都市休闲等系列湿地旅游产品初具规模,湿地旅游已经成为哈市夏季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水光潋滟,野鸟翔集,微风拂面,游人陶醉。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的滨江湿地采访,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幕图景。景区内有9个小岛可供游人登临。游人于福林告诉记者:“从市区到这里也就15公里左右,无论是驾车,或是乘坐公交车都非常方便,周末可以带孩子来这里亲近自然,非常不错。”滨江湿地景区负责人杨佰成告诉记者:“现在‘万顷松江湿地哈尔滨’影响力不断增强,也直接带动了我们景区的游客量。”

  为了增强湿地游发展后劲,哈尔滨加快旅游文化时尚体育产业的融合。“哈马”、FI摩托艇世锦赛、中国赛艇公开赛(哈尔滨站)等重大活动及国际赛事,或是将赛道设置在湿地周围,或是直接将场地设置在湿地内,使得湿地游在南方和海外客源中名气大增。

  坚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找准保护与开发结合的切入点,是哈尔滨开发湿地资源的根本遵循。目前,哈尔滨市建成14个湿地景区,其中有1个5A级、4个4A级、2个3A级国家级旅游区;而太阳岛、白鱼泡等10处景区更成为国家级试点湿地公园。

  记者日前在太阳岛景区采访发现,景区内全部采用电瓶车,电瓶车道是用透水透气、天然原生态的砂石材料铺成,此举旨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太阳岛风景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莫利伟告诉记者:“经过几年来我们精心养护和对湿地植物移植补植,这里的300多种野生植物均长势繁茂,吸引了白鹭、鸳鸯、野鸡、野鸭子、灰鹤等许多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

  为将湿地保护落到实处,近年来哈尔滨把湿地游纳入十二五旅游规划,编制了《松花江黄金旅游带开发策划》及《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确立了集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湿地总体发展思路。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防止一边建设景区,一边破坏生态。各湿地景区更是千方百计采用最节能环保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游客对湿地的干扰和破坏,木栈道、小型电动游船等更是成为一些景区的标配。目前,太阳岛、滨江湿地、伏尔加庄园等6个湿地旅游景区的规模质量不断加强,成为城市发展核心生态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全面提升。呼兰河口湿地相关负责人张德毅告诉记者:“从5月份至7月末,我们已经接待了50万人次游客,与往年相比,住宿游客增幅很大,这也间接带动了旅游消费。”

  据介绍,为建设提升大美湿地景区,哈尔滨已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亿元。目前,哈尔滨沿松花江湿地景观布局基本完成,呈项链式分布。哈尔滨提出,继续打造丰富立体的湿地旅游产品体系,利用游船、栈道、竹筏、水上飞机等,为游客创造更多与湿地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提升湿地旅游品质。(记者 樊金钢 李天池)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