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龙江“高校星火馆”点亮科普之光
2025-10-16 09:26:19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朱建辉责编:

龙江“高校星火馆”点亮科普之光

哈工大中心国之重器厅展出的科技模型。

龙江“高校星火馆”点亮科普之光

老师为学生讲解科学原理。

  原标题:从实验室到公众生活 龙江“高校星火馆”点亮科普之光

  当高校实验室的精密仪器走出象牙塔,当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与公众生活相遇,科普便不再是深奥的知识宣讲,而是通俗易懂的科学启蒙。日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公布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高校星火馆)入选高校名单,由黑龙江省科协推荐的我省8所高校凭借各具特色的科普平台入选。其中,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3所高校入选试点高校,齐齐哈尔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黑河学院5所高校入选建设高校。近日,记者走进部分入选“高校星火馆”,探寻高校将科教资源科普化的创新路径和成功实践。

  硬核科技化身趣味课堂

  在人来人往的中央大街上,哈工大中心别具特色,吸引外地游客和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一探究竟。作为全国高校首个在主要城市核心商业区建设的大学精神文化形象展示平台,中心集中展示了哈工大的科研成果和杰出人才培养成就。

  近日,记者走进哈工大中心,看到参观者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杰出人才厅里的校友展示,这里张贴着许多优秀校友的照片以及他们科技报国的感人故事。

  走进国之重器厅,可以看到嫦娥五号着陆器上升器、火星车、紫丁香系列卫星等高科技展品。参观者可以通过图文展示、实物模型、空间互动等方式近距离感受展品带来的科技魅力。

  哈工大课堂展厅是哈工大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会不定期地举办青少年科普活动。在近期举办的揭秘电池技术与水循环奥秘的课堂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杜春雨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生动的科普讲座。杜春雨以“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电会怎么样?”这一问题为引,将小朋友们的思绪带入到充满想象的“电世界”。杜春雨说:“希望这门课能引领大家在未来发挥无限创意,研制出能量密度更高、更能引领生活变革的电池产品。”

  小学生张骐(化名)是哈工大中心的常客,也多次参加过“哈工大课堂”活动。每次来到哈工大中心,张骐都会与下棋机器人玩一盘三堆棋游戏。最近,张骐学习到了一些和计算机有关的知识,她说:“我了解到了陈光熙爷爷在哈工大创建新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专业的艰苦历程,聆听着陈光熙爷爷跨越一个世纪的爱国情与报国梦,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哈工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高校星火馆)项目的主要展示平台,哈工大中心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举办各类品牌科普讲座410余期,举办的“哈工大课堂”活动吸引超1670万青少年参与。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为了配合“高校星火馆”的建设,哈工大中心举办了多场“哈工大课堂”活动,讲座内容涵盖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探索活动背后的关键知识和科学方法,并举办强国系列科普讲座,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解锁寒区“水科学密码”

  在黑龙江大学校园里,藏着一处专为“寒区水利”而生的科普基地——寒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这里整合了水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寒区地下水研究所等核心平台,1120平方米的空间里,一流科研仪器与特色实验装置整齐排布,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探秘寒区水科学的“零距离课堂”。

  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黑龙江大学的寒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总会变身科普乐园,海报展览铺开水资源保护知识画卷,征文活动征集青少年对“水”的奇思妙想,科普讲座则邀请专家拆解寒区水利奥秘。黑龙江大学寒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戴长雷教授介绍,截至目前,寒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已接待500余名大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超50场科普讲座通过多渠道传递知识,累计惠及1万余人次,短视频平台发布的系列科普视频浏览量更是达到近百万,让寒区水利知识突破地域限制,走进更多人视野。

  支撑起这场科普盛宴的,是一支专业又热忱的队伍。戴长雷告诉记者,寒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共有32名兼职科普人员,均为水利领域专家,深耕冻土水文、寒区水灾害管理、国际河流水文地理等方向。依托寒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平台,“亚美寒区水文地理暨冰上丝绸之路踏察研讨会”“水蕴大讲堂”等系列会议接连举办。“近五年,寒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已经申请12项省、市科协科普项目,持续为寒区水利科普注入新活力。我们希望可以让冰雪之下的‘水智慧’被更多人看见、读懂。”戴长雷表示。

  在今年,黑龙江大学成为“高校星火馆”试点高校。配合“高校星火馆”的建设,黑龙江大学已正式对公众开放寒区水利科普教育基地。为进一步激活科普活力,黑龙江大学还将开放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黑龙江大学博物馆以及国家甜菜种质资源中期库等科普基地,持续向公众呈现具有吸引力的科普内容。

  生动科普让新材料“活”起来

  晦涩的科学知识可以通过生动的科普展示转化为激发青少年敢于创造、善于创造的力量,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材化未来”科普教育基地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材化未来”科普教育基地举办的科技作品展活动上,10余件平时无法看到的前沿新材料集体亮相,成为全场焦点。从可提升牙科治疗精度的“安齿特-新型多层复合镀层金刚石车针”,到助力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智能型焊锡-电子装联新材料”,再到能抵御极端高温的“镍基高温合金”与守护LNG船安全的“含铜耐腐蚀高锰钢”,每件展品都配有专业讲解,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材料科学对医疗、电子、能源等领域的革新力量。

  “互动体验区是科技作品展活动中最受欢迎的展区。”“材化未来”科普教育基地副主任、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东平介绍,互动体验区里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的展项。其中,“缤纷泡泡”可以用特殊溶液吹起巨型泡泡,展现表面张力的奇妙;“水精灵”让学生亲手调配凝胶,见证化学反应的神奇;“大象牙膏”则以喷涌的泡沫,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感拉满……在动手操作中解锁科学乐趣。

  “我们举办科技作品展的意义不仅是为了让青少年近距离触摸专业前沿,让‘新材料’从课本走进现实,更希望可以在他们心中种下‘用材料改变世界’的种子,为培养高素质材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刘东平说。

  为推动“高校星火馆”建设,今年哈尔滨工程大学还组织了E唯协会科创启蒙、“材创时代,化梦未来”科技作品展等多项活动。

  全国科普月期间,黑龙江省科协组织开展“共探高校星火馆”活动。依托高校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校科普工作格局。未来,“高校星火馆”的建设将继续打破围墙、链接社会,让科研之智持续滋养公众科学素养,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来自龙江的鲜活动能。(文/王思琦 记者 彭溢 摄/王思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