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18项服务举措,进一步健全均等普惠、功能完备、帮扶精准、基础巩固、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
聚焦健全均等普惠的就业公共服务机制。《通知》要求,明确属地服务责任,为城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地就近提供就业公共服务。统一服务事项标准,制定发布统一的服务清单,推行统一的标识标语等视觉识别系统。促进区域服务协同,拓宽劳务协作机制范围,打造“龙字号”劳务品牌矩阵,推动就地就近就业和跨地区转移就业双向流动、求职招聘信息双向互通。
聚焦完善功能完备的就业公共服务内容。《通知》强调,高效落实就业政策,深入开展法规政策宣传。完善就业失业管理,畅通失业求助渠道,及时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扎实做好就业援助,动态调整就业援助对象范围,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应急机制。精准开展供需对接,加强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发布,加强岗位推荐和用人推荐。持续优化创业服务,强化劳动者创业意识培育,加强创业能力培训和专业化创业服务能力建设。
聚焦推行针对性帮扶的就业公共服务模式。《通知》指出,完善发现识别机制,支持开展失业登记、就业援助信息与低收入人口信息共享比对,完善定期走访摸排机制,强化与生产经营困难企业信息对接。实施求职就业画像,探索建构求职就业分级分类模型,精准判定其就业困难类型和程度,开展分层分类服务。强化后续跟踪回访,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聚焦打造基础巩固的就业公共服务格局。《通知》要求,提升市县综合服务能力,提供全链条就业公共服务。健全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将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中落实,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强化一线人员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指导师等专业化队伍建设。扩大社会力量服务供给。
聚焦强化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方式。《通知》明确,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新技术手段应用,开发求职招聘信息智能分析功能。强化就业大数据分析利用,做实就业失业登记等核心业务数据,推动就业数据“回流”地方,支持创新开发智能招聘、政策评估等应用场景,打造数智就业服务模式。
此外,《通知》还对统筹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各类产业引导基金等促进就业,完善政府购买就业公共服务制度等工作提出要求。(记者李播)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