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绿都论“稻”·“香”聚庆安 2023黑龙江绥化庆安绿色水稻文化节暨刺五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幕
2023-08-19 11:06:03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刘才星责编: 赵滢溪

  国际在线黑龙江消息(记者 于灵爽):伴随着数百架无人机冉冉升起,点亮夜空,一场闪耀夜空的璀璨光影秀,正把庆安的绿色邀请函带向五湖四海。8月18日,绿都论“稻”·“香”聚庆安 2023黑龙江绥化庆安绿色水稻文化节暨刺五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盛装启幕。

绿都论“稻”·“香”聚庆安  2023黑龙江绥化庆安绿色水稻文化节 暨刺五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盛大启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819083849

无人机演绎璀璨光影秀 摄影 吕岩

  当日,庆安人民体育场内灯光璀璨,欢乐的情绪随着音乐飞扬,在庆安的田野上跳跃回响。磅礴大气的国潮民乐,独具特色的非遗花棍舞……表达着庆安人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同时,现场进行了“国际稻香米品牌中心”揭牌仪式。

  据了解,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的庆安县,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近年来,庆安县采取育良种、用良法、种良田、出优品、创优牌的“三良两优”做法,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品种繁育、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优质产品生产和优势品牌打造,实现了良种良法良田产出好米。如今,庆安大米品牌价值达到127.57亿元,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综合排名第21位,全国区域品牌大米类第二位。2023年,“国际大米品牌中心”正式落地庆安县,“庆安大米”已从一个地标产品成了一张城市的名片。

绿都论“稻”·“香”聚庆安  2023黑龙江绥化庆安绿色水稻文化节 暨刺五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幕_fororder_664637c04eeac9417cf33827ec2dbe9

绥化市人民政府市长孙飚致辞 摄影 相帅

  据了解,此次节会由绥化市人民政府主办,庆安县人民政府承办。围绕打造做强乡村产业重要载体、搭建展示农民风采特色平台、用好促进城乡消费有力抓手等要点,本次节会为期3天,将举行两大主题展会、三场产业交流活动、一场成果发布会,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坚定不移推动“四个农业”建设,共话产业升级新趋势,共享合作共赢新机遇,共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绿都论“稻”·“香”聚庆安  2023黑龙江绥化庆安绿色水稻文化节 暨刺五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819094856

庆安县委书记仇文会致辞 摄影 相帅

  记者了解到,庆安绿色水稻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四届。相较于往年,今年的节会重磅嘉宾云集,从商界大咖、专家学者到主流媒体、海外华文媒体、国际“网红”,将产生巨大的叠加效应,助力庆安收获“四个成果”。

  一是思路成果,重磅嘉宾将从专业角度为庆安提供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让“富粮袋”与“富脑袋”双向奔赴,为庆安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是经济成果,参加活动的百余位全国知名企业家将通过产销对接、品牌推介、文化展示、美食品鉴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了解庆安,提升庆安招商引资吸引力。

  三是宣传成果,节会通过邀请全国主流新闻媒体、海外华文媒体、国际“网红”,通过前期预热、现场引爆、后期加温等宣传,从而进一步提升庆安美誉度,扩大“庆安大米”品牌影响力,打开产业布局的国际“朋友圈”。

  四是社会效应,通过节会形成的社会影响力,打造庆安稻米产业、刺五加产业的公信力,从而提高“庆安大米”品牌价值。

  以节会为舞台、为契机,寓意吉庆安康的庆安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良的环境、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绿都论“稻”·“香”聚庆安  2023黑龙江绥化庆安绿色水稻文化节 暨刺五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幕_fororder_39461e3f6b7e90c43fddfdddc4f8722

“国际稻香米品牌中心”揭牌仪式 摄影 相帅

  据悉,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成果,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庄聪生,全国供销总社理事会原副主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委员李春生,绥化市委书记张宝伟,绥化市人民政府市长孙飚,庆安县委书记仇文会,庆安县人民政府县长慕海军等出席开幕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