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黑龙江报道(记者 于灵爽):“今年是个丰收年啊!”五常市五常镇远景村村民陶广福兴奋地说。
十月的五常大地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丰收时节。一座座收割完毕的水稻堆成的金色小山,在黝黑的土地上“晒”着太阳。
今年,五常市粮食种植面积441万亩,预计总产量38.76亿斤,比去年增产1亿斤。玉米、水稻、大豆等三大作物丰熟程度,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喜庆丰年的欢乐气氛中,这让五常市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增干劲。
“五常市要深入实施大米产业提升工程,从‘品种、品质、品位、品相、品牌’五方面精准发力,争当全国稻米行业标杆,为‘中国饭碗’装上优质米。”五常市委书记杜平说。
守护粮“芯” 确保品质持续提升
位于哈尔滨南部的五常市素有“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之称,三面环山,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适合水稻生长,“五常大米”享誉全国。
由于五常大米一年只产一季,每粒稻米都格外珍贵。农户们始终终坚持人工收割、自然晾晒的传统方式,确保每株稻穗“一粒不伤”。与此同时五常市借助生物科技,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不断对主栽品种“稻花香2号”进行提纯复壮,稻米品质和产量稳步提升。据了解,今年,五常大米亩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0斤至100斤;出米率保持在55%以上,较去年高出2%。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想端牢中国饭碗,就必须围绕‘种子’下更大功夫。”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雪丰介绍说,为确保种植出优质的水稻,五常市加强品种研发,按照“种植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的原则,建立水稻原种基地1000亩,利用原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整合15 家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研发基地。
科研人员检测稻米品质 摄影 吕岩
同时,五常市积极推广优质水稻种植技术,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全面推广智能催芽、水稻钵体育苗、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秸秆粉碎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实施黑土地保护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水稻“三不用”、土著农耕、鸭稻共作等生态有机种植模式,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对农膜、药瓶、药袋等废弃物集中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对浸种产生的废水统一运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确保五常大米品质持续提升。
瞄准“五品” 实现产业升级突围
2022年,“五常大米”品牌价值达710.28亿元,连续七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五常市仅大米一项实现收入110亿元,稻米产业经济效益全国第一。
近日,五常大米又被列入“2022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成为农业农村部未来几年重点培育的品质过硬、带动力强、知名度美誉度消费忠诚度高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为擦亮黑龙江省农业这块“金字招牌”,今年五常市制定下发了《五常大米规范化指导意见》《五常大米官方背书流程图》,对五常大米的产销进行管理,规范五常大米授权行为。
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水稻产业,打造高品质五常大米?五常市坚持“品种+品质+品位+品相+品牌”同步提升的发展理念,全力做强稻米产业。
以科技为引领,提升品种。加强五常稻花香原种的提纯扶壮,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从源头保证五常大米口感和品质。
建立标准体系,提升品质。该市参照国际好大米标准,针对稻米从良种繁育、浸种催芽、育苗插秧、收割仓储到加工销售的27个流程99道工序,制定了五常大米八方面地方标准,建立了五常大米产业标准体系。同时,实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三线一单”管控办法,筑牢顶级品质基础。
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走访米企 摄影 吕岩
挖掘内涵,提升品位。该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黑土地保护提升工程,推行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的“三不用”行动,打造“中国稻乡·生态五常”品牌。
内外兼修,提升品相。该市建立五常大米溯源防伪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化追溯,让“购五常大米,认溯源标识”人尽皆知。
强力整合,提升品牌。该市不断提升五常大米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让消费者吃到安全健康、绿色有机的五常大米。
同时,五常市积极探索稻米全产业链发展合作新路径,以“平台+企业+基地+农户”为新发展模式,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不断突围,越行越稳。
拓宽路径 五常大米香飘世界
“董宇辉老师,此时此刻您在直播间那头,我在东北五常的田间地头;您用知识拾起了大米,我弯下腰拿起了锄头;您英语精通心中却始终装着农民,我虽然英语没过四级,却是农民心中的‘中流砥柱’,此时此刻我只想说一句,如果您空闲了,可以来我们这里捉泥鳅。”前段时间,因喊话董宇辉,回应了“三餐四季、人间烟火”,五常的“90后”新农人张雪几天前上了抖音热门。
张雪抖音里的短视频洋溢着她对家乡的热爱。她告诉记者,她想通过五常大米让网友了解现代农人的创业故事。
2015年,张雪带着对家的眷恋和带领家乡人共同致富的美好愿景,和丈夫返乡成立了合作社。从最开始的一天只能卖50斤大米,现在年销量达2000吨,跟张雪一起干合作社的农民佩服地说:“有张雪这样的大学生指路,才能让我们的稻花香卖到全国各地,谢谢他们两口子。”
主播推介五常大米 摄影 吕岩
米香也怕巷子深。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直播电商也逐步成为促进五常大米产业突围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五常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抓住直播电商快速兴起的机遇,培育网络电商产业,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电子商务在五常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新农人” ,他们将五常大米和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截至目前,全市在9个乡镇建设了乡村直播间,配备专业直播设备,供村民免费使用,打造从田间直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化销售新模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放眼广袤田野,五常市250万亩水稻已基本收割完毕,各大加工车间内轰隆作响,直播间里火爆销售,不久后这些优质的稻米将从这里奔赴各地餐桌,走向世界,为端稳“中国饭碗”交上一份新的答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