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农投大数据:“5G+大数据”双轮驱动 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2-08-11 13:45:2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牟海微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黑龙江消息(记者 刘才星):“5G的应用,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强省,未来也将成为数字农业大省。我们要通过科技手段,为龙江农业插上翅膀,加速现代化转向数字化的进程。”8月10日,在如期而至的2022世界5G大会上,黑龙江农投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在国际在线访谈区接受专访时,畅谈“5G +大数据”双轮驱动下,如何为龙江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

农投大数据:“5G+大数据”双轮驱动 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811100157_副本

黑龙江农投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接受专访 摄影 吕岩

  “此次大会,我们展厅带来了公司自2017年以来,承建的黑龙江省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体系的一系列系统和产品。通过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体系,满足产业链上各主体刚需。” 张明介绍说。

  据悉,黑龙江农投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农业大数据领域研究的企业,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产业生产经营和全场景生活服务相结合,为从事涉及“三农”的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政府主管部门、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和金融服务方案,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该公司依托已有知识产权及农业大数据应用成果,建设完成的“黑龙江省农业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及“农业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金融支农、惠农服务创新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我们利用‘5G+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技术,打造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叠加形成了精准承保一张图,大幅提高了保险公司承保的精准度,服务、保障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张明介绍说,目前,该平台已经成为拳头项目,在全省四个县开展试点工作。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平台也已被财政部、农业部列为农业大数据重点创新项目。

  为解决农村信息化程度低、数据采集难度大、数据真实性难验证、数据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该公司设计了“1+2+3”农业大数据运营方案。“1”即以数据动态采集、数据标准化管理、数据合规共享、数据多端可视化为主要内容的1套大数据管理体系,“2”即以政府数字化监管和金融数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2个大数据应用场景,“3”即以政府、企业、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3个互联网服务入口。通过“1+2+3”农业大数据运营方案,进一步推动农业大数据与互联网、物联网、产业链、金融科技的有机结合,为政府服务转型赋能、为产业链升级赋能、为农民稳产增收赋能。

  张明介绍说,多年来,农投大数据公司积极打造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黑龙江“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目前,已上线运行的“农产品精准营销服务平台”,利用对农业生产主体基本信息和生产基地信息、生产全程信息化管理,有效解决了农业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渠道拓展和维护能力低等问题,为黑龙江省农产品优良品质背书,解决优质不优价的问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平台”成功探索出了通过“生产托管+农村金融、+粮食银行、+农业保险”,把整个农业生产链条中所有场景与政府监管、农民生产之间的信息化管理场景,深度融合到一起,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黑龙江模式”。

  此外,该公司打造的“大数据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业农村贷款难、贵、慢的问题。目前,“大数据金融”服务体系已被农业部定义为“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1.0版本”,受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察通报表扬。黑龙江省农业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已累计线上发放贷款超过900亿元,服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40余万。“大数据保险”服务体系被财政部、农业部列为农业大数据重点创新项目,今年在省内多地开展试点工作。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实现‘换道超车’的四大新引擎之首。我们公司作为黑龙江省农业大数据、数字化农业的承担者、建设者和运用者,下一步,也将与之紧密结合,打造人工智能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天空地卫星、无人机和地面的传感器规模化采集数据,让智慧农业实现规模化覆盖,助力黑龙江省的数字农业、现代农业向智慧农业跃升。” 张明表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