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转型“画笔”绘出多彩双鸭山
2022-08-02 09:24:40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于灵爽责编: 赵滢溪

转型“画笔”绘出多彩双鸭山

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双鸭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10年间,在岁月变迁中,双鸭山思变图强、华丽转身,在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由单一的矿区城市向综合性现代化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转变。

  一组数字勾勒出双鸭山的转型发展变化。“十三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有统计以来的60.3:30.8:8.9调整到42.5:22.5:35,非公经济比重达到53.6%。

  煤炭产业升级走出新路径

  双鸭山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全市煤炭储量117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47%。新中国第一台联合采煤机、第一座现代化竖井、第一座现代化选煤厂在双鸭山诞生并投产,有统计以来累计向国家输送了7亿多吨煤炭。

  咬定煤化电不松口,双鸭山市委市政府“量身定制”高质量发展之路:突破传统单一的生产模式,围绕“煤头化尾”“煤头电尾”,推进一批煤矿项目建设,加快煤炭产业升级改造,建设煤炭生产、煤化工、煤电产业群,充分释放煤炭优质产能。

  建龙化工、大唐热电等一批煤炭深加工、煤转电企业落户双鸭山市,龙煤集团双矿公司东荣三矿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国能宝清1100万吨露天煤矿和2×60万千瓦电厂一期建成投产,宝清县双柳煤矿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验收。

  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东北大型火力发电基地、全省煤化工产业核心区。“煤、电、热、建材”“煤、精煤、水煤浆”“煤、焦炭、化工产品”为链条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已初步成型,双鸭山的煤炭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

  坚持依煤而不唯煤,进一步扩大煤炭产能规模,双鸭山全面提升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着力推动煤炭精深加工,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不断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打造煤炭产业“升级版”。

  多业并举多元支撑谋发展

  变迁,总是与奋斗同行。

  抓转型,最根本的就是要破除“一煤独大”,向非煤产业壮大方向转变。

  双鸭山拥有1.2亿吨铁矿石资源储量,现有200万吨钢铁产能;拥有耕地1661万亩,粮食年产能稳定在130亿斤以上,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全国一流,用全省6%的耕地产出了9%的粮食;拥有七星河、雁窝岛等五个国家级和省级湿地,从西到东连片绵延300多公里。

  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双鸭山做起了壮大非煤产业的大文章。

  推进钢铁产业扩能增效,加快高级高端钢铁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打造千亿级钢铁产业链,力争将钢铁产能提升到500万吨,再造一个“建龙”,加快“煤城”向“钢城”转变。

  粮食产能达到130亿斤,实现“十八连丰”。双鸭山已成为国家的“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认证面积发展到430万亩。随着万里润达150万吨玉米深加工、鸿展30万吨特优食用酒精等相继建成投产,双鸭山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做深做精粮食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打造粮食加工产业新高地。

  不断推进“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重点开发包含冬季冰雪游在内的四季特色旅游线路,推动“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森林游、湿地游、界江游、自驾游、文化游、冰雪游逐年升温,“多彩双鸭山”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新兴产业释放新动能

  发展新兴产业是双鸭山市转型升级的增长点。

  在新材料方面,双鸭山拥有石墨矿6亿吨、玄武岩2925万立方米,通过加快推进墨砾石墨产业园、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玄武岩复合纤维生产基地,形成了12万吨石墨精粉产能。

  立足全市现有355万千瓦电力装机,统筹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建设,优先开发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项目。同时将继续引进新能源项目,以新能源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重点打造数字工程和智慧车间,把数字经济与传统工业结合起来,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全市发展电商企业近千家,尖山区电商创业园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以国家级双鸭山经开区为龙头,实施省级高新区创建工程,辐射带动各类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2家。全市科技创新驱动力明显增强。

  从煤炭采掘及初加工和农副产品初加工等为主,转向煤转电、煤转焦、煤化工、铁转钢及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方向发展,双鸭山奔向了现代新型工业化城市。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6%,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6.1个百分点,高于年度目标1.6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5位。

  招商引资上项目强后劲

  市场经济,造就了双鸭山人的超常规新思维模式,借助产业、产品和市场优势,打造洼地,筑巢引凤,靠外力把资源、资本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全市上下把心思集中到抓招商、跑招商、忙招商上,把精力集聚到引项目、落项目、建项目上,把劲头用在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上,为实现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新动能。

  积极做好既有“头部”企业强链、延链、壮链工作,推动建龙钢铁向500万吨产能发展,逐步打造全省最大钢铁基地。推动万里润达从350万吨仓储项目向30万吨燃料乙醇、20万吨赖氨酸加工和10万吨白酒加工扩展;加快推进集贤县四川鸿展追加的30万吨燃料乙醇、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壮大双鸭山市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与浙江碳一新能源公司签订的10万吨天然石墨高端负极材料项目落地建设,延伸、拓展双鸭山市石墨产业链,向产业集群要发展。

  今年以来,投资5亿元的鸿展热电联产项目、投资6亿元的褐煤干燥提质项目、投资7亿元铁矿提能改造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中船清洁能源装备基地项目等20多个项目,均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

  大手笔,大动作,大招商,大突破,大发展。与时俱进中,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在双鸭山热潮奔涌、精彩纷呈,煤电化、钢铁、绿色食品三大产业,为双鸭山构筑了强劲的后发优势。

  “双鸭山近10年经历了能源革命和资源市场波动,现在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深化改革的窗口期、突围破局的攻坚期,最大的任务就是抓发展、快发展。”双鸭山市委书记邵国强这番话为加快双鸭山转型发展坚定了信心、清晰了思路。

  10年的奋斗历程中,双鸭山全面迸发了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抢抓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机遇,紧扣转型发展主题主线,培育壮大煤炭、电力、钢铁、粮食加工、文化旅游、新材料“六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煤炭经济向非煤经济、原料向材料“三个转变”,创新走好煤炭产业升级、非煤产业壮大、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四大转型发展路径,构建了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煤城”新格局,一座现代化美丽多彩的新双鸭山正在崛起。( 杨军 黑龙江日报记者 潘宏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