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报道(于灵爽):服务“三农”小微、护航实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多年来,根植黑龙江省饶河县的饶河农商银行,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紧握手中的“金融画笔”,千方百计助力饶河写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全心全意画好百姓幸福生活的“同心圆”。
“农商行的服务真是太周到了,不愧是咱饶河人自己的银行。”提起饶河农商银行,饶河县泰昌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国赞不绝口。据张志国介绍,泰昌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粮食收购、仓储、加工的企业。过去,每年秋冬收粮旺季,资金不足就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有时候迫于无奈,企业只能赊账收购。
饶河县泰昌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国(中)为饶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粮食收储情况 摄影 吕岩
“有了饶河农商银行的支持,我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我们通过贷款支持备足了现金。粮农高兴,我们企业也高兴。”张志国乐呵呵地说,有了充足资金,他现在收粮也底气十足。
“粮袋子”关乎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成色。金融机构如何为粮食稳产保供贡献力量?饶河农商银行审时度势,顺应市场需求,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创新推出了“粮溢仓”粮食质押贷款业务,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了粮食收购的资金难题。
据了解,自2019年10月份以来,饶河农商银行已经累计向15家当地粮食收购企业发放了1.78亿元“粮溢仓”贷款,为县内一批粮食收储企业解决了流动资金问题,同时也起到了疏通粮食购销渠道、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的效果。同时,该行还对当地37家相关企业做了进一步摸底,打通惠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随后向其中14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签约授信1.67亿元。截至目前,饶河农商银行已经累计投放“粮溢仓”贷款1.29亿元。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帮助困难群众稳固脱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饶河农商银行董事长王本峰说,饶河农商银行懂农业、懂农民,也要深刻理解支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在当前的重要意义。“粮溢仓”信贷产品主要面向当地粮食收储和加工类企业,企业只要经营正常、以粮食产品做质押,就能得到当地农商银行的贷款支持。
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旭谷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海云的眼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饶河农商银行的支持对企业来说可谓是金融“及时雨”。
旭谷粮油工贸有限公司也是饶河县当地一家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企业目前拥有仓储库9座,存储能力20万吨。与泰昌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所面临的困境一样,企业在旺季时,粮食收购流动资金有限,售粮农户又往往要求现金结算。饶河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对收粮大户的走访调查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为旭谷粮油工贸有限公司制定贷款方案,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十几年了,农商银行看着我一步步发展起来。”多年来与饶河农商银行打交道的经历,让任海云深刻认识到,农商银行是真正与农业企业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银行。任海云说,在金融支持下,企业收购资金充裕、发展越来越好的同时,也有能力带动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旭谷粮油工贸有限公司 摄影 吕岩
多年来,饶河农商银行始终积极落实金融助农举措、响应产业转型需求,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强化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为全县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注入“金融活水”。
缺抵押、少担保,这是“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饶河县的种粮大户潘建军对此体会尤深。每年春耕时节,老潘守着自家的500多亩农田,农药、化肥、种子、人工都等着用钱,资金捉襟见肘。“农商行的工作人员了解我的情况之后,主动联系上我,给我提供了资金支持。拿到了贷款,我现在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1000亩了。”潘建军言语中充满感激。
从民营企业家到种粮大户,对饶河农商银行的信任和赞誉的背后,是该行以金融力量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全力护航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为。2020年,饶河农商银行向当地共投放了23.47亿元贷款,其中投放涉农贷款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52%;全年发放“公司类贷款”35户3.8亿元,同比增长了62%。
董事长王本峰表示,“三农”是饶河农商银行服务对象,也是生存基础。要守住优势,饶河农商银行就必须一直扎根农村和县域。
扎根县域所言非虚。组织志愿者队伍坚守卡点,为疫情防控贡献“农信力量”;开通线上办贷业务,满足农户备春耕资金需求;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资金支持……过去一年,饶河农商银行履行责任担当,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彰显了责任担当。
饶河农商银行志愿者队伍在疫情期间坚守卡点提供服务 供图 饶河农商银行
源源不断的金融甘霖,持续润泽着灵动多姿的东北边陲小城。
在饶河农商银行宽敞整洁、现代智能机具齐全的营业大厅内,不时有百姓来办理业务,大堂经理热心地迎来送往。
在饶河农商银行的金融驱动下,一幅幅幸福美好的新图景,正在乌苏里江畔徐徐展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