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用“愚公精神”护航中国“最冷铁路”线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18-12-20 10:39:58

【黑龙江】【原创】用“愚公精神”护航中国“最冷铁路”线

渗出的水瞬间将棉手套牢牢冻住,刘刚只好抽出一只手继续进行上水作业。(高远 摄)

  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报道(于灵爽):午夜2点多,正是一天最难熬的时候。黑龙江塔河火车站上水工刘刚像往常一样精神儿站在上水井旁,为即将进站的旅客列车加水。

  水流冒出的瞬间冻住了棉手套,刘刚立即用赤裸的双手抓住水管为列车开始加水,几分钟内双手被冻得由肉色变成红色,随即又变成满是冰碴的白色……

  完成上水工作后,刘刚才松口气说:“当了10年上水工,这样的工作环境已经习惯了。”

  在“中国最冷铁路线”上,所有一线职工都像刘刚一样,他们把寒冷、艰苦、坚守当成了工作常态。近日,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报道组采访报道了中国最冷铁路最具代表性的一线职工。

  塔河站上水工刘刚:“再干10年上水工没啥了不起。”

  塔河县的冬天4点多就黑了下来。上水工刘刚为旅客列车加满水,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休息间。他边在暖气上烤手套边说:“这样的环境已经算不得什么,要是再干10年上水工,也没啥了不起的。”

  刘刚说:“塔河是所有途经这里的旅客列车的供水点。很多人不知道,旅客在列车用开水泡面、泡茶和洗漱用水,都是上水工在6分钟内加满的。”他比划着说:“列车上水口与排水口距离较近,每当列车停靠并加水时,无论上水工在下边怎么喊,旅客仍然如厕。夏天常常被浇得一身污水或粪便,冬季一整就是满身的‘臭冰溜子’,咱的工作就是这种性质,已经习以为常了。”

【黑龙江】【原创】用“愚公精神”护航中国“最冷铁路”线

刘刚穿上御寒的棉衣准备进行上水作业。(高远 摄)

  10年中,刘刚有7年的“年三十”因工作没与家人团聚过。10年中只有一次请假带着女儿到哈尔滨看病。面对如此的艰苦工作环境,他从来没有向站领导提出换岗的要求。

  刘刚至今对孩子有病或者家里有急事而帮不上忙感到难过和无奈,但他觉得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继续干下去。

   漠河站调车员王浩:“8年超负荷工作挺过来真不易。”

  12月13日晚上9点半,中国最北极的漠河火车站调车员王浩顶着寒风从作业场回到休息间。他是下午两点多进现场进行推进作业的,到现在差不多快6个小时。6个小时除了吃饭的半个小时,王浩不间断地在零下34气温下作业。从最暖的零下34度到最冷的零下50度,调车员王浩一干就是八年。

  寒风中的王浩紧扎腰带,不时用手持电台进行指挥。接受采访时,他习惯性搓手取暖说:“零下30度穿棉裤,40度棉裤里面加绒裤,50度防寒取暖靠跑步”。这就是调车员形容冬天工作的真实场景。

【黑龙江】【原创】用“愚公精神”护航中国“最冷铁路”线

漠河站调车员王浩在寒风中完成调车工作。(高远 摄)

  每年进入数九天,各地调配的物资车辆增多,王浩和他的徒弟一进现场就是一天一夜,休息和吃饭全算上只有两三个小时。常常累的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烟卷烫到嘴唇才能醒。有时累得一头扎在床上怎么叫都不醒,早上下班累得不知道怎么回得家。

  在这样的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王浩所在的调车员班组在8年中实现零失误、零事故。8年中王浩带领的调车员班组多次获得车务段“先进班组”称号,他本人连续两次获得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先进个人”。

    4182旅客列车:“奉献20年的百姓‘生命线’。”

  12月14日早晨6时许,天黑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从满归镇始发的4182次旅客列车向几百公里以外的根河市行驶。一路上列车停停走走,乘务员对刚上车的旅客嘘寒问暖。途经一个只有一户人家,名叫“阿乌尼”的停靠点,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人登上火车与大家打着招呼。他说他是中国最牛的旅客,每天都有“专列”到他家门口来接送。

  4182次旅客列车所行驶的牙林线铁路,沿途人烟稀少,居民居住分散,经济相对落后,百姓人均收入较低。多年来4182次旅客列车的票价基本没有上调过。432公里车票仅37元,平均每公里7分钱。这种只有投入,没有效益的旅客列车,被称为沿途百姓的“扶贫列车”。

【黑龙江】【原创】用“愚公精神”护航中国“最冷铁路”线

虽然乘客不多,列车长房国斌还是密切关注每节车厢的情况。(高远 摄)

  由于低廉的票价、地域的唯一性和特殊性,4182次旅客列车已成为百姓依赖的唯一交通工具,被沿途百姓亲切称为“生命线”。

  列车长房国斌说:“这趟列车走着走着就是20多年,其中经历了从大铁路时代到新时期的转型。列车服务也从固定的模式走向了真诚为沿途百姓处处着想的最佳状态。”在停车期间,海连车队党总支书记吴明生说:“每一个乘务员兜里都揣着几样常用的急救药。刚才一名旅客犯心脏病,我给他服用速效救心丸,现在好转了。正是这样的优质细心的服务,才赢得了沿途百姓管我们叫‘最温暖列车’。”

  金河检养工区:“坚守‘冷极村’35年不算啥。”

  12月14日早晨,金河检养工区除了留守职工外,养护工全部出动,冒着零下38度的严寒,利用没有火车通过的“空窗期”,在一个叫“静岭300”铁路线上清冰除雪,为过往列车排除安全隐患。

  下午,养护工在工区长张殿国的带领下,来到几公里外的铁路线上,用液压起拨道器将铁轨顶起,塞进毛石,再将脸贴在刺骨拔人的铁轨上进行目测,每施工一延长米,工区长张殿国就要跪下目测一次,一千米的距离就要下跪1000次。现在,张殿国除了夏天最热的那几天外,一年四季膝盖几乎都套着皮护膝。

【黑龙江】【原创】用“愚公精神”护航中国“最冷铁路”线

工区长张殿国跪地检查铁路。(高远 摄)

  张殿国说:“这个工作春秋季节还好说。冬天干,脸被铁轨冰得受不了,夏天又被高温的铁轨烫得秃了皮。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减少旅客列车的振幅,让旅客坐的更舒适。”

  1984年,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刘丙臣调到金河养护工区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岗位。如今他已是两鬓斑白,年过五十的“老一代”养护工。他说:“在金河养护工区工作的34年里,最难熬的不是岁月,而是漫长的冬天。最恐怖的是数九天呼啸的狂风。夜里,大家凭着防火旗帜快速抖动的频率,听着电线被寒风刮出的尖锐“哨声”,看着窗户越结越厚的冰花和鼓起包防寒塑料布就知道,这段天气上线工作要遭点罪了。

  工区长张殿国说:“这些年,金河养护工区几乎没有一个职工因惧怕寒冷和艰苦而离开岗位。特别是工区在“冷极村”内,就是在气温零下58度的那段日子里,职工们也照样上线作业,施工和维护。他们深知责任重于泰山。”

  “岭北”五等小站:“64年时光几代人初心不改。”

  12月15日中午11时32分,4181次列车缓缓进站,休假21天的值班员周玉龙下车后,站长孙冬生握着他的手就再也没撒开。

  一进值班室,周玉龙赶紧掏出手机,把自己去成都看望孩子时拍的各种照片给大家看。周玉龙指着小站窗外的大山说:“这里抬头是大山,仰望是高山,铁路南北还是山,身后是看不到头的群山。除了24小时值班,没有什么乐趣。我的任务就是把所有的新鲜事用照片拍下来,让大家高兴一阵,因为这里太寂寞了。”周玉龙说:“就拿我们孙站长来说,他身在铁路,却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更没坐过飞机,这次他给我的特殊任务就是拍坐飞机的照片。”

【黑龙江】【原创】用“愚公精神”护航中国“最冷铁路”线

周玉龙(右)为同事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高远 摄)

  岭北站台南侧最显眼的一块巨型大石头,是职工人拽肩扛运到山上的。“高山雪岭”四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分外耀眼。从中能感受到64年中,几代岭北职工初心不改,坚守岗位的恒心。

  车站内的一副对联道出了岭北职工面对寂寞,牢记使命的心态:“岭高,风霜雨雪伴和谐小站;心齐,安全畅通我乐在其中”。

  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奖状,这是岭北小站几代职工用寂寞的岁月,为守候一方平安,保证过往列车安全畅通所获得的全部荣誉。

  64年,岭北小站迎来送往的会车达到18万多次,竟然没出现过一次失误。

  【黑龙江】【原创】用“愚公精神”护航中国“最冷铁路”线

岭北站职工暴雪天气清理铁路道岔,确保火车安全通行。(资料图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一段最北部千余公里的铁路线上,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一线员工所做出的奉献和坚守,构成了一幅壮美的挑战严寒、不畏艰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恢弘画卷。他们是这条铁路线上最突出的先进典型和榜样,是新时期铁路战线上最可爱的人。他们用“愚公精神”护航在中国最冷的铁路线上。

     

  

阅读
 
编辑:吕丹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