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齐齐哈尔扶贫攻坚 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

黑龙江日报2018-12-03 10:33:09

  原标题:鹤城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

齐齐哈尔扶贫攻坚 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

医疗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义诊活动。 (黄洋 记者 姚建平)

齐齐哈尔扶贫攻坚 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

龙沙区南航街道志愿者将募捐来的衣服送给贫困群体。(黄洋 记者 姚建平)

  齐齐哈尔市自建立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医疗救助政策不断完善,困难群体赖以生存的民生“安全网”编织得越来越密实。

  保障标准由稳到升

  “具体涨几次我不记得了,但几乎每年都涨点儿。像我们这些生活条件不好的,低保金每涨一次,对我们生活都有很大的改善。”今年52岁低保户张秀英的话简单又直接。

  齐齐哈尔市城市低保自1997年10月、农村低保自2006年11月建立以来,城市低保经历12次提标,从最初每人每月100元提高至现在的每人每月540元;农村低保经历11次提标,从最初每人每年683元提高到现在的3780元;农村特困集中供养标准从最初的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现在的7548元,农村特困分散供养标准从最初的每人每年1600元提高到现在的5280元。

  城乡低保制度实现从无到有,保障标准由低至高。每一次保障标准的提高,群众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医疗救助由繁入简

  “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这份对健康的担心,困难群体更重。齐齐哈尔市医疗救助制度自2007年建立以来,先后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和农村医疗救助,然后又在2013年合二为一,变为城乡医疗救助。经过十余年发展,从最初的只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进行住院后的审批救助现金,发展到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医疗救助等医前、医中、医后全方位的“一站式”即时救助。住院救助比例从最初30%提高至80%,特困供养人员达到100%,并且比省级指导标准高了10%。医疗救助封顶线由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4000元,达到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5万元,医疗救助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综合救助由弱到强

  根据困难群众不同的救助需求,齐齐哈尔市从最初的单一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助,建立起由临时救助到低保、医疗、就业、法律援助等多项社会救助的“摆渡机制”,对遭受困难、造成家庭重大刚性支出,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破解“支出型”困难家庭贫困难题。

  同时,开通救助快速通道,从提高“救急难”救助标准、简化审批流程入手,设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平台和服务窗口160个,及时依据各相关救助部门职责具体进行受理、分办或转办,对于贫困保障对象在遇到急难问题,街道(乡镇)在第一时间予以办理,将救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困难家庭,实现了救助申请人与相关救助部门及时对接,有效发挥了社会救助“拖底线、救急难”的作用。

  扶贫开发由浅入深

  自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民政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承担着兜底保障任务。该部门在“精”字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多种有效、科学的工作方法,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精准认定,应保尽保。通过社会救助制度与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在精准扶贫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

  截至目前,全市9县市1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范围内,同时享受社会救助制度与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农村低保对象达到7.79万人,占现有农村低保对象的46.3%;特困分散供养对象有5464人,占现有特困供养对象的34.7%,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张鑫 记者 姚建平)

阅读
 
编辑:吕丹丹

—  相关新闻  —